刘公岛起义催生胶东“八路海军”

来源:大众日报作者:于岸青责任编辑:杜汶纹
2018-07-10 17:31

逸仙舰

刘公岛上的日军辅导部旧址

1944年11月13日,广泛发行于山东抗日民主根据地的《大众日报》,头版头条发表了一条重要消息——《深恐调赴南洋送死 刘公岛伪海军六百余反正 乘舰艇三艘安抵我海岸》。抗战后期,日本侵略者日趋穷途末路,伪军反正的情形并不少见,但正像报道中所说,“大股伪海军反正在华北此尚为第一次”。起义消息经《大众日报》《新华日报》、延安新华社等报道,美国旧金山电台也予以转发,引起强烈反响。

我们知道,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军区海军是1949年4月23日在江苏泰州白马庙宣告成立的,这一天也成为人民海军建军纪念日。然而鲜为人知的是,早在抗日战争后期,八路军胶东军区就组建了一支近千人的海军支队,它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第一支使用海军番号的部队。这支部队的组成人员,就主要来自刘公岛和龙须岛起义的汪伪海军。

枪响孤岛:六百余伪海军暴动杀敌

《大众日报》消息报道:“……本月五日威海刘公岛汪伪海军华北要港司令部(包括基地队、练兵营等全部)六百余人……在教官郑道济率领下,杀死日寇十七名,及伪高级军官多名,携带钢炮三门、机枪五挺、长短枪六百余支反正抗日,于六日乘军舰一艘、汽艇两艘在酒馆(威海市以西约四十里)附近海岸登陆,现已开入我根据地,与我东海区部队取得联系,我军民正准备盛大的欢迎。按大股伪海军反正在华北此尚为第一次。”

日军及汪伪正气急败坏。十几天后,11月27日的《大众日报》一版再登消息《继刘公岛举义后龙须岛伪海军反正》:“继刘公岛伪海军反正后,龙须岛伪海军六十七人又于十日夜活捉敌辅导员河口、金子等二人起义抗日,投奔我军。并协同我军于十二日晨向敌二零号炮舰攻击,敌伤亡不详,但听到船舱内里号声不绝。现该部已安抵我东海军分区司令部。”仅仅五天后,就又发生了龙须岛起义。

虽然时间、地点相隔如此之近,其实这两次起义却有着不同的发展轨迹。

刘公岛因其在威海东部海面、扼渤海咽喉的独特地理位置,自古以来就是海防重地。汪精卫公开投敌当汉奸后不到两年,1940年3月,汪亲任海军部长的汪伪海军部即成立,其下辖的威海卫基地队司令部就设在刘公岛,司令部所辖六个派遣队,五个在刘公岛,一个在位于山东半岛最东端、同刘公岛隔海相对的龙须岛上。

练兵营是个训练新兵的机构,1941年在岛上西疃设立,每期名额一两百人不等,多是以模糊的爱国名义和虚假的优厚待遇为名,从青岛、烟台、威海以及平津地区招收青年学生。刘公岛上有几十人的日军辅导部,这才是真正掌握岛上军政大权的部门。辅导部就设在岛上高处的一幢别墅内,居高临下俯视着司令部、练兵营、栈桥、码头,以及海上舰艇的活动情况。

先后来到岛上的数百名练兵,原本就多是在被蒙蔽哄骗或迫于生计的情况下加入进来的,上岛后日军和伪上层军官对士兵肆意克扣盘剥、打骂侮辱,激起了士兵们的强烈不满。当时,岛上练兵营内流传着一首打油诗:“刘公岛上真是好,四面环水中是孤岛。学兵好比笼中鸟,想跑也跑不了。海军的伙食真是‘好’,一日三餐吃不饱。馒头就一个,咸菜一小条……”加上不少人在做学生时就有较强的爱国、报国思想,反日抗日情绪逐渐在基层官兵中悄悄蔓延开来。

1944年下半年,八路军在各战场已开始了局部反攻,胶东军区连续发动了夏季和秋季攻势,攻克敌据点上百个,兵临烟、威城下。此时,在刘公岛上受压迫已久的练兵们也看见,日本军舰上十六七岁的“小鬼子”出现得越来越多,说明日本已兵源不足;日本鬼子拆走了丁提督府门前的两门大炮,这说明日本资源枯竭,钢铁不足;伪军官们则忙着将财物托岛上最大的“海祥”舰南运,为以后逃跑时留后路。意识到日军的失败不可避免,在练兵营卫兵队少尉队长郑道济,以及上士班长连城、毕昆山、李仁德、刘国璋,中士副艇长王文翰等人的秘密鼓动和组织下,一个决心杀敌起义、逃离孤岛的骨干团队形成了。

到了10月底,暴动预想逐步在练兵营内传开。一天,一位骨干又成功发展了一名勇敢力大、敢打敢冲的新成员,两人兴奋得喝醉了酒,在宿舍大喊:“中国人不当亡国奴!我们要打鬼子杀汉奸!”被大家用被子捂住,幸而也无人告密……但很显然,起义已迫在眉睫了!

转眼到了11月3日,这天是日本裕仁天皇生日,刘公岛上三十多名日军全部集中在辅导部内会餐、狂欢。郑道济觉得这是一网打尽的好机会,但多名起义骨干认为过于仓促,准备不足,秘密会议采纳了连城提议,推迟两天,定在11月5日武装起义。

5日是星期天,按惯例岛内官兵可出岛进城游玩。出岛的船有两班,上午8时开、11时返岛,下午1时开、5时返岛。开船前,连城和毕昆山两次来到码头,装作看热闹夹杂在人群中,暗自观察、清点日伪出岛的人数,发现日军共有13人出岛,伪海军基地司令李玉琨、副司令王景和及校尉级军官十多人也乘舰离岛,岛内只有个别日伪军值班留守。

下午1点30分,郑道济按计划将起义骨干及部分练兵集合于练兵营第二兵舍,他站在床板上高声呼喊:“弟兄们,我们再也不受鬼子汉奸的欺压了,我们要拿起武器,消灭日本鬼子和汉奸,愿意打鬼子的弟兄们勇敢地站出来!”随后宣布,正式起义!

起义人员被编为三个突击队,立即分头开始行动。

毕昆山和刘国璋率第一队直奔日军辅导部。他们冲进值班室,却发现空无一人。队员石涌冲上二楼,这里是岛上制高点之一,窗口平时就架着两挺可以控制很大范围的机枪。看见一个鬼子正朝机枪蹿去,石涌抬手一枪未打中,惊慌失措的鬼子忙从楼侧的小楼梯蹿回楼下,被刘国璋堵个正着,手起刀落结果了他。这时,正在不远处栈桥上钓鱼的3名日军听到枪响,扔下鱼竿往辅导部跑。毕昆山从窗口看见,判定这三人不敢走大门,而会抄近路从侧背面小夹道返回,于是率人埋伏,一举将这三个鬼子击毙。对起义成败至关重要的一处——日军辅导部,被顺利拿下了。

第二队由连城和崔大伟率领,向基地队司令部接近。他们佯装找人,说通门岗,径直奔向值班室,将正在值班的伪少尉军官丁尔为击毙,占领了司令部。

郑道济亲率第三突击队冲向西炮台派遣队,先悄悄将枪架上的武器收走,然后说服守卫士兵加入了起义队伍,兵不血刃地完成了计划。

随后,起义队伍又按计划控制了“同春”“东海”等舰艇,并分路解决东疃、东泓、西疃、旗顶山等几个派遣队。起义队伍计划周详,执行坚决,加上广大士兵对日伪残酷统治和任意凌辱久已不满,接下来的行动也很顺利,不到两个小时,刘公岛上所有要害处所都被起义队伍控制。

但至关重要的最后一击是,对即将返岛的日伪军官的歼灭战。郑道济他们迅速把起义暴动的痕迹掩藏好,栈桥、练兵营等处按照往日的秩序恢复常态,连城带领40多人、两挺机枪埋伏在了栈桥附近。

下午5时30分刚过,从威海卫返岛的“日生利”号交通艇徐徐靠岸,7名日军士官以及十几名伪军官依次走上栈桥,装作带缆接船的崔大伟等十几名起义练兵,腰里暗藏手枪,看似随意地一一跟在上岸的日伪军官后面,当走在前面的日军快到栈桥末端时,连城突然开枪发出了动手的信号,“人盯人”的练兵们纷纷掏枪射击,毫无防备的敌人一个个应声倒地,没被打死的企图逃跑,埋伏在栈桥下面的练兵们一拥而上,干净利落地将其全部消灭。

至此,刘公岛武装起义大获全胜,共歼灭日军17名、顽伪官兵40余人,缴获舰船4艘、军用舢板两条、火炮两门、机关枪4挺、步枪600多支、手枪30多支,起义队伍无一伤亡。

这天,海上刮着三四级的西北风,刘公岛虽枪声不断,但位于其西南方向的威海卫的鬼子却丝毫未察觉。

郑道济把起义部队编为8个行动队,包括部队、家属、海员在内,共计600余人,分乘“同春”“东海”“日生利”等舰船,午夜时分驶离刘公岛。次日拂晓后,为防日军飞机追击轰炸,船队在威海西约四十华里的双岛港西海岸登陆。

山村谈判:队伍开赴抗日根据地

登陆后,起义队伍先是疏散隐蔽在野外树林里,躲避日军从青岛派来的飞机搜寻和轰炸,然后来到距双岛港最近的夏家疃村。傍晚,郑道济再次召集大家作抗日动员。入夜后,队伍即向牟平、酒馆一带行进,那里是预定的目的地,郑道济等人准备去那儿立足并寻找国民党中央军。

其实,在刘公岛上闭塞的日子里,郑道济他们完全不清楚,此时除青、烟、威等城市被日寇占据,莱阳、即墨局部农村被国民党投降派赵保原部占据外,整个胶东半岛已在我八路军和民兵武装的攻势下基本连成一片,成为抗日民主根据地,前后双岛及夏家疃就已是根据地的边缘区,地方党组织第一时间就向八路军胶东军区东海军分区报告了情况,军分区党委也从威海得到了暴动的消息,马上决定派人争取这支队伍一起抗日。军分区派出文西独立营接应他们。

7日拂晓,起义队伍行抵双林前村,很快村里的小学教员受八路军委托接连送来两封信,大意是:听说你们是刘公岛伪海军杀掉鬼子出来抗日的,欢迎你们参加八路军共同抗日,希望你们派人上山来谈谈。

郑道济与起义骨干连城、毕昆山等人商量后,派连城为代表上山,并提出参加八路军的三个条件:一是愿意服从命令听指挥,但并非缴械投降;二是队伍不拆散不改编,干部不受训;三是家属要给予妥善安置。

飞马赶来的东海军分区政治部敌工股股长辛冠吾一见连城,马上对他们的英勇行为表示钦佩,并代表胶东军区、东海军分区首长对他们参加八路军表示热烈欢迎。对于连城提出的三个条件,辛冠吾直率地说:“你们参加八路军是光荣反正,当然不是缴枪投降,队伍肯定不拆散、不改编,你们放心好了。至于干部受训问题,你们可能听了敌人的反动宣传,思想有顾虑,八路军对干部主张培养提高,恐怕到时候你们会主动要求受训的。关于家属问题,不仅能妥善安置,而且要比你们想象得还好。我们八路军是说话算数的,你们不要有什么顾虑。”

谈判成功了,这是形势所趋,更是人心所向。消息一传开,山上山下的两支队伍,包括村里的群众,一片欢呼。

当晚7时,起义队伍向根据地纵深开进,正式踏上了革命征途。

与刘公岛上伪军自发起义不同,龙须岛起义则是早有中共地下党员经过积极的争取和策划,只不过刘公岛起义使起义时机不期而至。

刘公岛起义震动敌伪,龙须岛也变得风声鹤唳。这里驻扎有伪海军一个派遣队,中尉队长丛树生是文登县东山后村人,妻子在家乡参加过妇救会,对他的思想倾向有一定的积极影响。中共地下党组织也积极联络龙须岛伪军中的熟人进行活动,准备相机起事。

11月5日刘公岛起义后,日军除封锁消息外,力图加强对龙须岛伪海军的监视和防范。8日,龙须岛派遣队的日军辅导员奉命回刘公岛开会,研究防止伪军暴动的对策,岛上只剩了两个鬼子兵。10日上午,中共地下党张杰和倾向革命的龙须岛派遣队队副李传玺约请丛树生见面,介绍了刘公岛起义的情况,鼓动他也把队伍拉出去参加八路军。丛树生当机立断,当晚在八路军荣成独立营的接应下率众起事,活捉了两名鬼子,率67人奔赴已被我军解放的荣成参加了八路军。

胶东命名:共产党领导下首现“海军”

刘公岛起义部队进入根据地后,沿途受到我抗日军民的热烈欢迎。1944年11月10日,部队到达离东海军分区驻地只有几里路的文西县阮东村,军分区首长设宴款待起义骨干并召开欢迎大会,八路军的真诚、平等相待,根据地群众的热情,使起义队伍从官兵到家属都深受感染。数日后,队伍西移大宋家村至北长岚村一带,在这里换上新的八路军灰色棉军服。东海军分区党委派来了聂鸣九、辛冠吾、陈伯坚等同志临时负责政治工作,部队开始接受党的教育。

时任中共山东分局书记、山东军区司令员兼政委的罗荣桓获悉情况后,因其高技术兵种的特殊性质,特向延安作了汇报,毛泽东闻讯后也十分高兴。11月13日,罗荣桓就该部队的整编、教育、人才保留、家属安置等,专门向胶东军区司令员许世友、政委林浩等人作了具体指示。

胶东军区起初想把起义队伍整体编为边防支队,郑道济等人出于对自己海军身份的骄傲和喜爱,坚持保留“海”字番号,经上报山东军区批准,11月22日,东海军分区在文西县铺集(1941年12月,文登析为文登[东]、文西两县)召开命名和授旗大会,司令员刘涌宣布起义部队命名为八路军“山东胶东军区海防支队”,任命郑道济为上校支队长,胶东军区司令部警卫营营长王子衡为副支队长,胶东军区政治部副主任欧阳文兼任支队政委,连城、毕昆山等分别被任命为中队长。大会上,郑道济代表支队全体指战员庄严宣誓:

“际此杀敌举义重回祖国之时,我们痛悔过去之误入歧途,现在中国人民面前及共产党旗帜下忠实宣誓:我们决在共产党八路军首长领导下,为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建立独立自由幸福的新中国及解放全人类的事业奋斗不懈,我们坚决服从领导,执行命令,忠于国家,忠于民族,矢志不渝,此誓!”

不久,丛树生带领龙须岛起义的60多人也到了这里,两支起义部队在根据地腹地牟平县大石疃村会师。龙须岛起义部队被编为第四中队,丛树生任中队长。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被抽调来与丛树生搭档、任四中队政委的,就是后来写出著名小说《林海雪原》、塑造了脍炙人口的英雄杨子荣的军旅作家曲波。

也是在这时,人民海军历史上一件具有重要意义的事情发生了:为进一步落实党中央和山东军区要为将来建设新海军作准备的思想指示,胶东军区经请示,将海防支队改称为“海军支队”!

其实此前从1941年到1944年,我山东抗日民主根据地清河区、渤海区曾先后组建了多支海防支队、大队。1940年末到1941年初,新四军也曾收编苏北国民党杂牌军海防团,建立直属新四军军部领导的海防总队。此次胶东军区海防支队改为海军支队,尽管只是一字之差,却是中共中央及毛泽东等领导人高瞻远瞩、未雨绸缪,为将来建设新中国正规化海军作铺垫的具体体现。这支“八路海军”也就成为人民军队历史上第一支以“海军”名义出现的部队,而日后的事实证明,它也确实成为新中国人民海军的摇篮。

东北征战:传奇部队屡立奇功

“海军支队”于1944年12月完成组建充实后,1945年初转入军政训练和形势、思想、纪律教育。1945年8月3日的《大众日报》以长篇通讯《改造中的海军支队》再次报道了这支队伍,热烈地预期海军支队将“生长成中国的一支新海军”:

“胶东军区海军支队(原刘公岛伪海军),经过□年(应为半年——记者注)来的整训,部队面目已开始焕然一新,初步建立了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政治工作已在部队中初步建立起来……现在大家对政治工作,都有了比较正确的认识和态度,迫切要求进步,要求多上政治课,过去报纸发下后都不愿看,现在则争着看。有的还自己订一份大众报。过去对共产党害怕,现在有不少要求参加共产党。并有的向政委表示:‘这次反扫荡如果我牺牲了,希望能让我参加党。’二中队全队,过去只十一支钢笔,现在都把买零嘴吃的钱省下买钢笔,全队钢笔增加到七十一支……帮助群众劳动已成为习惯……完成了开荒任务……军事教育在海军支队的进行是有其特殊困难的……经过了多方面的动员之后,以陆战为主的教育方针被大家所认识了。学习情绪逐步地提高了……半年来的海军支队,在党与上级的正确领导下,已开始成为一支为人民服务的队伍。目前,正在总结半年工作,研究今后部队建设的具体问题。以便使海军支队生长成中国的一支新海军。”

然而,解放战争的爆发使这支新海军接受了更急迫的使命——挺进东北,根据战争形势的需要也改掉了“海军”番号。

日本投降后,海军支队曾小试牛刀奉命配合主力攻打即墨县城,歼灭了驻青岛一带拒绝向八路军缴械投降的日伪军。9月,海军支队在莱阳县水沟头镇(今莱西县)再次扩编,胶东军区牟平独立营充实进来。补充来的人中有一位二十七八岁“年龄不小、军龄不长”的新兵杨宗贵,这个曾闯关东多年的“老江湖”在东北还有一个名字、日后数十年震响全中国——杨子荣!

接到挺进东北的号令,海军支队从龙口渡海,于27日晨在辽宁庄河登陆。根据辽东军区司令员兼政委肖华的指示,部队改番号为“东北人民自卫军辽东军区第三纵队第二支队”。11月7日,二支队急速北上哈尔滨,担负保卫北满分局和军区的任务。在此后几年时间里,他们解放城镇,转战农村,宣传土改,扩大队伍,历经大小战斗百余次,歼敌数千,尤其是在艰苦的剿匪斗争中表现出色,屡立奇功。1947年2月以后,这支在战斗中不断发展壮大已达几千人的英雄部队,分别编入一纵(抗美援朝“万岁军”第38军前身)、六纵、独立第八师(1949年进驻北平改称中央纵队第一师,拱卫中央机关)、炮兵纵队、铁道纵队等部,先后参加了辽沈、平津、渡江、解放大西南等重大战役,抗美援朝战争中也有他们英勇的足迹。在漫长的征程中,原海军支队的成员先后有100多人英勇牺牲。

1949年6月开始,中央军委在全军范围内抽调原海军支队中刘公岛、龙须岛起义官兵170余人,参加人民海军的建设。

原海军支队的成员文化程度高,又懂得海军专业知识,同时经过三年解放战争的锻炼考验,军政素质全面提高,很快便成为海军建设的骨干。1951年,苏联帮助培训首批四艘潜艇艇员,学成后其中有三名艇长、一名艇政委是刘公岛起义人员;第一批去苏联舰长班学习的八名学员中也有四名参加过刘公岛起义;第一批任驱逐舰舰长的四位舰长有三名是刘公岛起义人员。刘公岛起义人员皮久庚,在新中国成立后任南海炮舰大队大队长,业务精熟、作战勇敢,台湾蒋军颇为忌惮,悬赏十万大洋买其人头。每当台湾电台广播“皮匪久庚”的出航消息,台湾蒋军特别是海军便高度紧张,如临大敌。

原海军支队支队长郑道济,先后任安东军分区副司令员、大连港务管理局副局长等职,并曾参加解放一江山岛的战役;原二中队队长毕昆山后任海军指挥学校指挥系主任、训练部部长,还曾任叶剑英元帅秘书。1953年2月20日,毛泽东视察海军洛阳舰,亲笔写下“为了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我们一定要建立强大的海军”题词,该舰舰长正是原海军支队四中队队长、当年领导龙须岛起义的丛树生。

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几年里,尽管这支“八路海军”以“海军”名义存在的时间并不长,而且大多数人、大多数时间都是“陆战队”,但毫无疑问,他们是新中国人民海军的重要基石之一,他们的历史功绩不应被忽视,更不能忘记。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