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2侧记:一位别样的民兵营长
——写在汶川地震发生十周年之际
■瞾武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光阴荏苒,时光如梭。十年前的5月12日,在每一位华夏儿女心目中镂刻下了永远难以磨灭的记忆。
汶川,一座位于四川省西北部、有着10万人口的小县城。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转瞬之间,山崩地裂,楼宇坍塌,道路陷裂,通讯中断。一场突如其来的7.8级大地震吞噬了69227条生命,导致374643人受伤,17923人失踪。
面对天灾,悲痛与惊恐是人的原始本能。但在民族伟力和国家力量面前,任何灾难都必将为之低头。地震发生后,解放军和武警部队官兵闻令而动,水、陆、空三路并行,以急行军姿态向灾区全速进发。
2008年5月14日,15名空降兵从地震灾区茂县上空4999米的高空奋不顾身地跳下。刘应华 摄(资料图)
我们依然记得,3100双鲜血淋漓的手臂,那是武警四川总队、武警水电三总队官兵为了防止使用大型机械引起坍塌而徒手进行挖掘的“工具”;我们依然记得,4999米高空跳伞的身姿,那是空降兵勇士在无气象资料、无地面标识、无指挥引导的“三无”条件下实施灾情侦察的壮举;我们依然记得,一面飘扬在废墟之上“铁军来了”的鲜红大旗,那是子弟兵对灾区人民的有力回应和庄严承诺……
原陆军第54集团军某红军师官兵在汶川地震灾区运送受灾群众。2008年6月26日摄 (资料图)
在忙碌的救援大军中,还活跃着一队特殊的身影——江苏黄埔民兵营。民兵,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武装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后备军,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群众武装组织,是巩固基层政权、维护国家安全与社会稳定的一支重要力量。黄埔民兵营的营长是一位国内外知名的企业家,同时还兼任江苏某预备役高炮师政治部副主任。此刻的他,身着迷彩服,时而高声指挥着自己带来的机械车队实施救援,时而匆忙穿行在随时可能坍塌的废墟之中救助灾民。他就是全国道德模范、著名企业家——陈光标。
在地震发生当日,陈光标即带着200万元现金、120名机械手和60台工程机械,从江苏和安徽两地同时出发,日夜兼程赶赴灾区。在救援过程中,陈光标和他的队伍共救出了131人。其中,他亲手救出14人。后来,陈光标还不断向灾区捐款捐物,数额超过亿元之巨。
时任国务院总理的温家宝同志曾经说过,“企业家不仅要懂经营、会管理,企业家的身上还应该流淌着道德的血液。”这句肺腑之言在救灾现场的陈光标身上得到了真实的印证。在得知陈光标的事迹后,温总理给予他高度评价:“你是一位有良知、有感情、心系灾区的企业家!”
患难见真情,危困现真性。在汶川大地震这场生与死的考验中,既出现了“范跑跑”这样的“道德侏儒”,也涌现了以林浩为代表的英雄少年;既出现了仅捐10元的商人富豪,也涌现了以陈光标为代表的道德楷模。
毛泽东主席曾说过:“一个人做点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不做坏事,一贯地有益于广大群众……”几十年来,在遭遇特大山洪泥石流的甘肃舟曲,在遭遇地震灾害的青海玉树、雅安芦山,在遭遇莫拉克台风袭击的台湾高雄,在暴雪围困的湖南宁乡,在旱灾袭扰的云贵高原,都不乏陈光标的身影和付出。他不仅第一时间捐出巨款,派出物资、机械和团队,而且不图名利投身到灾区的灾后重建中。从很多汶川小学生课桌上的电脑,到如今遍布玉树的46所全新校舍,再到毕节农民重建家园的猪羊家畜……无一不凝聚着陈光标心系灾区的脉脉温情与大爱坚守。
在孟子看来,向一名行将落井的儿童施以援手,目的绝非出于功利——“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而是中华传统“仁义礼智”等美德使然。惟其如此,这种高贵的品德才能坚持下来,并铸就一以贯之的行为准则。
2016年7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明确提出:中国共产党人“坚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就要坚持“四个自信”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其中,“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道德规范,历经千年文化积淀,已经成为中华民族文化自信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有赖于“不忘初心”的信仰守望,有赖于全国人民在千难万险中心手相连、守望相助的优良传统。
以陈光标为代表的中华优秀儿女,在冰冷的废墟瓦砾里,展示了传统美德里的君子之风;在天灾肆虐的漫漫暗夜里,散发出民族精神中的道德光芒。这种自强不息的精神,这种同舟共济的品格,是中华民族的脊梁所在,也是中华民族一定能够实现伟大复兴的信心所在。
在5·12汶川大地震十周年之际,我们特此向陈光标这位民兵营长以及那些默默奉献的好人们致以崇高的敬意!
(瞾武 中国军事文化研究会高级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