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昌:从琼岛古邑到航天新城

来源:中国军网综合作者:邹维荣 韩阜业 王玉磊责任编辑:马嘉隆
2018-08-04 03:10

生  态

绿色航天保卫碧水蓝天

“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2013年习主席在海南考察时强调。

身处海南东部重镇,文昌航天发射场没有辜负殷殷嘱托。无论是普通游客还是航天科技工作者,到过发射场的人无不惊叹:这里太“绿”了!绿,不仅是葱郁的绿,还是环保的绿。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不仅要把任务完成好,还要把环境保护好。”文昌航天发射场科技人员胡旭东告诉记者,这里是我国首个滨海发射场,在筹划建设之初,各级就把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作为刚性要求。

参天古树和椰林相映,大面积湿地与大海相望。这里不像发射场,更像是景区。

“所有建筑尽量避开每一棵树,尽量不破坏植被;所有生活垃圾、污水都经过严格处理,污水处理后用于绿化灌溉……环保意识体现在许多细节上。”胡旭东带记者来到发射场转运轨道前介绍,为了尽量不破坏生态环境,发射场两个发射塔架共用一段轨道。按照常规,设计两段笔直轨道,既安全又简单,但会对沿途原生椰林、湿地和滩涂造成破坏。而使用现有轨道,运载火箭在转运时要拐4个60度的大弯。

设计一条能让火箭“拐弯”的轨道并不容易,但设计团队坚持自主研发新型施工技术,为发射场保留了一大片绿色。

“每一次火箭问鼎苍穹,都是科技创新的‘绿色远征’。”近年来,文昌航天发射场坚持生态环保理念、紧跟技术前沿,创造出多项“两全其美”:长征五号运载火箭液氢贮箱置换流程改进,减少氦气损耗;任务残留液氢、液氧通过高空排放方式处理,实现对生态环境“零影响”;使用冷冻水为厂房空调提供冷源,减少氟利昂排放……

开  放

加快国际航天城建设步伐

“推动军民融合发展有基础,延伸航天产业链条有优势。”中国工程院院士、原航空航天工业部副部长王礼恒说,随着我国航天强国建设步伐的加快,未来文昌航天发射场的发展建设,一定是走军、民协同发展,开放、国际化的路子。

2015年春节期间,来自军地科研机构的专家们,聚集在文昌航天发射场可靠性技术重点实验室,针对发射场设备设施的腐蚀防护问题集智攻关。实验室负责人告诉记者,专家们针对不同材质、位置、设备提出数十种方案,最终解决了难题。

近年来,紧跟航天发射场建设步伐,文昌市加快推动航天强国、军民融合发展战略实施,取得不少成果——

今年4月底,文昌航天超算中心项目启动,将为卫星发射、商业航天、空间信息、遥感遥测、生命科学等航天新兴领域提供超级计算及大数据分析平台。

5月11日,文昌火炬孵化器投入使用。机器人研发等高科技领域企业入驻,为航天产业注入新鲜血液。

文昌市市委书记钟鸣明表示,文昌将加快国际航天城建设步伐,形成研发、生产、应用、服务等航天高新技术集群,打造集科技、游乐、文化等于一体的综合新业态。

翻开2017年4月19日的《海南日报》,一则《关于天舟一号飞行任务期间实施道路交通管制的通告》引起记者注意,发布时间是天舟一号飞行任务前。

“这种开放程度超乎想象。原来我们对发射计划高度保密,只有火箭升空后才对外公开。”中国科学院院士、原航空航天工业部副部长孙家栋认为,从高度保密到高度开放,体现了中国对航天技术的高度自信。

“未来,文昌航天发射场将会更加开放,有望成为国际航天发射场。”孙家栋告诉记者。

可以预见的是,在中国未来的航天之路上,文昌会引起全国乃至全世界更广泛的关注。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