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库布其: 三十年书写“绿进沙退”大漠传奇

来源:科技日报 作者:马爱平 发布:2018-08-07 11:13:51

幻灯片 手机看 分享到

库布其: 三十年书写“绿进沙退”大漠传奇

本报记者 马爱平

内蒙古达拉特旗白土梁林场的沙棘葵花套种田(8月1日无人机拍摄)。新华社记者 张善臣 摄

“我不恨沙漠了。”42岁的内蒙古杭锦旗道图嘎查亿利新村前村长敖特更花,美丽、从容、自信。如今,她带着亿利民工联队、带着库布其治沙技术去新疆塔克拉玛干治沙、到西藏那曲种树,成为从库布其沙漠腹地走出的蒙古族“沙漠玫瑰”。

但她仍旧无数次在梦中清晰地梦到12岁时住的离现在的家约25公里的旧居——“无路无电无水无通讯无医疗”“白天屋里点明灯,夜晚沙堵门,立春不出门,出门就活埋人”……

“醒过来就告诉自己,都过去了,现在生活在天堂。”敖特更花说。

30年前,位于黄河“几”字型内侧顶部的中国第七大沙漠——库布其沙漠面积1.86万余平方公里,庞大的身躯像一条黄色巨龙横卧在鄂尔多斯高原北部。在沙漠腹地,更是寸草不生、荒无人烟、风蚀沙埋,被喻为“生命禁区”“死亡之海”。

库布其“绿海”作证。30年来,政府、治沙龙头企业亿利、社会组织、农牧民等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创造了沙漠变绿洲的世界奇迹。从“沙进人退”到“人沙对峙”再到“人进沙退”,综合治理区面积910万亩,占到库布其沙漠面积的三分之一,创造了5000多亿元生态财富,使10.2万沙区农牧民受益,铸就了不朽的“守望相助、百折不挠、科学创新、绿富同兴”的“库布其精神”。

守望相助 百折不挠

发出一声“与其苦熬不如苦干”的呐喊

挺进库布其沙漠,绿染大漠是一部奋起抗争、悲壮雄浑的进军史,也是一部成就斐然、彪炳史册的奋斗史。

这却是逼出来的。

“那个时候,骑着骆驼到旗里办事,来回100多公里要走6天,沙漠里的居民大约有3万人从来没见过汽车。更曾有孕妇因难产送不出去,死在了半路。”杭锦旗独贵塔拉镇党委书记张扣成说。

供应着几十万人食用盐的杭锦旗盐场,彼时困身于这茫茫库布其沙海中。它与火车站直线距离为60多公里,绕道而行却需要330多公里。

“为了遏制风沙吞噬盐湖,保住饭碗,就必须把沙子治住。”1988年,王文彪到杭锦旗盐场当场长,第一个场长令就是“5块钱治沙”——从每吨盐的收益中拿出5块钱来种树。

“修穿沙公路,也是为了生存,不修路盐就运不出去。”已是亿利集团董事长的王文彪回忆。

在政府支持下,推平沙丘、夯实路基,在漫天黄沙中一分一毫地向大漠“要路”。“天当被子地做床,黄沙拌饭可口香”,三年寒暑,七次会战。库布其沙漠第一条穿沙公路,始建于1997年,在1999年全线贯通。从此,它掀开了库布其沙漠神秘的面纱,掀开了库布其大规模治沙的序幕。

路修好了,但种树在沙漠人看来就是个笑话。

59岁的亿利治沙生态民工联队队长高毛虎回忆,种树活不了是常事,但让他惊讶的是,第二年,亿利集团又开始出钱雇他们种。

“真的是不离不弃。”屡战屡败、屡败屡战,让高毛虎觉得投资种树的人是傻子。

30年不离不弃、百折不挠,沙区的农牧民在治沙中拥有了“技术工人”的新身份。截至2018年年初,高毛虎在库布其沙漠累计向亿利承包种植工程近10万亩。跟随亿利集团治沙种树的民工联队达232队。

这种百折不挠的“库布其精神”,犹如一面绿色旗帜,鼓舞和激励着库布其人一往无前。

1 2

责任编辑:杨红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
数据加载失败,请确保在www.81.cn域名使用侧边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