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壮的辉煌:从华北抗战看军史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草地周刊作者:关山远责任编辑:杜汶纹
2018-08-08 15:33

当然,有个前提:如果八路军战士被俘后投降日军,讲出党和军队的秘密,甚至充当伪军,那么,是可以活命的。

生命只有一次,没有人不珍惜生命,但是在屈辱地活与壮烈地死这道选择题前,共产党员和共产党领导的战士,毅然做出了自己的抉择。

1942年12月,在河北省涞水县曹霸岗村鸡蛋坨跳崖牺牲的5名八路军战士中,18岁的王文兴令后人心灵受到强烈撞击:他在跳崖之前,有些“恐高”,战友在他眼睛上蒙上一块白毛巾,他毅然跳了下去。藏在对面山洞中的人们目睹了这悲壮的一幕。翌日军民在悬崖底找到他的遗体时,白毛巾仍然蒙在眼睛上……

18岁,在今天正好是读高三。但是在当年,18岁的孩子,却要做出生与死的选择,王文兴有自己的恐惧,要用白毛巾蒙住眼睛来克服对悬崖的恐惧。但即使用白毛巾蒙住眼睛迎接死亡,他也不愿意在日本人的枪口下低下头颅。遗憾的是,这个18岁的战士,连一张照片都没有留下来,史料中只记载了,他是北京市门头沟区斋堂镇灵水村人,1924年出生,193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0年参加地方游击队,1942年所在部队编入晋察冀军区七团……

历史的细节,令人动容。

黄君珏,祖籍湖南湘潭,出生于一个旧官僚家庭,却成长为信仰坚定的共产党员。她砸掉手枪跳下悬崖时,她的丈夫,也是她的战友,新华社华北总分社、《新华日报》(华北版)电务科长王默磬正身负重伤,就倒在妻子舍身跳崖地不足50米处,亲眼目击了她壮烈牺牲的全过程,肝肠寸断,却动弹不得。

后来,九死一生的王默磐在给黄君珏父亲的信中写道:“夜九时,敌暂退,婿勉力带伤行,潜入敌围,寻到遗体,无血无伤,服装整齐,眉头微锁,侧卧若熟睡,然已胸口不温矣。其时婿不知悲伤,不觉创痛,跌坐呆凝,与君珏双手相握,不知所往,但觉君珏亦正握我手,渐握渐紧,终不可脱!山后枪声再起,始被惊觉,时正午夜,皓月明天,以手掘土,暂行掩埋。吾岳有不朽之女儿,婿获贞烈之妻,慨属民族之无上光荣!”

在距今300多万年前的第四纪,今天的华北大地上隆起了太行山与燕山山系,峰峦叠嶂,形势险峻。20世纪30年代末开始,这里成为中国军民不屈抵抗日寇的重要根据地。巍巍大山,庇佑着她的优秀儿女,为他们提供藏身之地,为他们提供歼敌阵地,有时,又用宽广的胸怀,含泪让宁死不屈的烈士得以安息。

日寇的残暴并未让中国军民屈服,宁死不屈跳崖牺牲的勇士,反而愈发激起了反抗的怒火。就在八路军总部遭受重创的同时,八路军第385旅利用地形的优势,上演了精彩的苏亭伏击战:1942年5月30日,在今天的左权县粟城乡苏亭村西,八路军在半小时内,杀伤日伪军140余人,除了枪弹外,从山上推下的滚石也让日军伤亡惨重。遗憾的是,八路军的子弹很快打完了,只能撤退。此役八路军只牺牲了一名战士,事后,129师司令部发出命令,赞扬苏亭伏击战是“以绝少的牺牲换取大的胜利的模范战斗”。这名战士是怎么牺牲的?他利用撤退之机,想去战场上捡几把枪,结果被冷枪击中。

从史料能够看出,当年,八路军的武器太差,弹药不济,虽然熟悉地形、群众支持,但是打伏击战时,因为火力太弱,往往难以全歼敌人,而敌人通过猛烈的火力,有时还能够扭转局势。如果敌人蓄谋重兵合围,八路军往往陷入困境,常常需要勇士调虎离山,掩护转移,这也是掩护者弹尽粮绝后无法突围又不愿被俘,不得不跳下悬崖的重要原因。

在如此艰苦的条件下作战,更显当年八路军敌后抗战的传奇。

电视剧《亮剑》中,有一支凶悍的日本特种部队,妄图奇兵突袭,端掉八路军总部。这是真实的历史:当时华北敌酋冈村宁次制定了从围剿到暗杀的周密计划,组建了“杀人挺进队”。日本人的《华北治安史》中写道:第36师团的两个步兵联队分别编成“特别挺进杀人队”(步兵第223联队以益子重雄为队长,第224联队以大川桃吉为队长,由特别选拔的改穿便衣的约一百名士兵组成),因此,这支队伍又称为“益子挺进队”。就是这支队伍,给八路军造成了重大损失,最终导致了黄君珏等人的牺牲。

但“益子挺进队”的末日很快到来:1942年12月,八路军情报系统得知春节时,“益子挺进队”有一个小队要在祁县参加庆功会。于是一支八路军暗杀队伍经严格训练后,潜入城里。农历大年三十晚6时,祁县县城大德兴饭庄灯笼高挂,“益子挺进队”大吃大喝间,八路军暗杀人员以摔酒杯为号,亮出匕首,猝然发动。清醒过来的“益子挺进队”队员开始反抗,桌子、椅子、盘子……凡能拿到手的东西,都成为他们还击的武器,整个饭庄乱成一团。但这帮醉酒后的日寇,又怎么是八路军的对手?旋即,他们被全部杀死,头颅也被割下装入面口袋,期间八路军未开一枪。大年初一,长治城、祁县县城、太原城等地,分别挂出日军“益子挺进队”队员的人头。

这场暗杀,引起了“益子挺进队”残余成员的恐慌,为避免八路军继续追杀,日军第一军司令岩松义雄经请示冈村宁次同意后,下令解散了“益子挺进队”。

另外,再说说被八路军抓住的日本俘虏。抗战之初,八路军要想俘虏一名日本士兵,非常困难。平型关一役后,林彪在《平型关战斗经验》中指出:“日本兵至死不肯缴枪,一来因日本之武士道的教育、法西斯教育,同时也因他们对中国军民太残暴,恐怕中国人报复。”八路军俘虏的第一个日本兵,是日军第20师团第79联队辎重兵军曹加藤幸夫,时在1937年11月,时任八路军343旅参谋长陈士榘在一场伏击战中,亲手抓住了加藤幸夫。当时八路军将士都欢天喜地,跑过来围观这个俘虏。后来,日本兵沦为八路军俘虏的,就越来越多了。

八路军以德报怨,优待日本俘虏,不少日俘幡然悔悟,还参加了八路军,成为坚定的反法西斯主义者。有一个叫秋山良造的日本俘虏,改造后,发起了“在华日人反战同盟”。他常常在阵地前向日本士兵喊话,唱家乡的歌曲,剪断电话线接上电话机和日军士兵攀谈……很快,秋山良造发展了一大批日军“粉丝”,他收到的日军回信,高达一尺。有时他还没喊话呢,碉堡里的日军就扯着嗓子问:“秋山君来了吗?”

时光悠悠,历史远去,河北保定狼牙山、天津蓟县盘山,还有太行山脉深处的十字岭……当年勇士无畏牺牲处,如今已成风景名胜地。

他们牺牲前的呐喊,早已隐于时间深处,但他们的故事,会被我们遗忘吗?

1942年11月4日,重庆《新华日报》专门刊文,高度评价黄君珏的牺牲,文中写道:“中华民族有这样坚贞不屈英勇赴难的儿女,日本强盗永远征服不了中国。”“属民族无上光荣”。

以“无上光荣”之名,铭记他们,铭记这些战士!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