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人士:坚持改革开放,中国的未来会更加光明

来源:人民日报责任编辑:袁帆
2018-08-17 17:24

多姿多彩正成为中国的标志

恩里克·波萨达·卡诺

我曾4次到访中国,在中国工作生活累计长达17年,担任过哥伦比亚驻中国大使馆领事、公使衔参赞、代办等职务,也曾在中央编译局工作。今昔对比,我更加钦佩中国改革开放的成就来之不易。

上世纪70年代末,我与一位哥伦比亚工程师在北京郊区游览时,他满心狐疑地问:“中国的城市在哪里?”那个年代的首都形象与今天的大都市很不相同。当时的城市范围不大,建筑大多是几层高的灰色砖墙楼房;今天的北京,建成区面积达1400多平方公里,高楼大厦鳞次栉比,国家体育场、国家大剧院等建筑设计时尚前卫、大胆奔放。总之,“灰色”已经过去,多姿多彩正成为中国的标志。

中国的“多彩”是方方面面的。经济上,从外商直接投资近乎为零的贫穷国家之一,发展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中国还在40年时间里带领7亿多人脱贫,占全球脱贫人口总数的70%。

如果把教育作为最能衡量一个国家发展的因素,中国过去40年来更是亮点纷呈。中国的小学净入学率已升至99.9%。中国学生的“国际学生评估项目”成绩位居世界前列。高校排名也有显著进步,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都进入了世界前100名。

在科技创新方面,这个“亚洲巨人”大放异彩。近年我所知道的大工程就有用以探寻宇宙奥秘的世界最大天文望远镜、以“猪角膜”为原料的生物工程角膜移植手术、时速可超过400公里的“复兴号”高速列车、世界上运算速度最快的超级计算机“神威·太湖之光”等等。中国的研发投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不断提高,在研究人员数量、专利申请数量等诸多领域,中国均取得了巨大进步。

在文化领域,中国的成就有目共睹。尤其是过去14年来,中国在世界上建立了500多所孔子学院和1000多个孔子课堂。作为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汉语为促进中外交流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民心相通发挥了作用。

我与中国的缘分也大多在语言领域。在中国工作期间,我大部分时间是以中央编译局外国专家的身份参与《毛泽东选集》《毛主席语录》《邓小平文选》等书籍西班牙语版的翻译工作。回国后我一直在哥伦比亚从事汉语教学研究工作。

中国改革开放40年为何能取得如此多姿多彩的成就?除了中国政府在改革开放理念上的坚定不移之外,中国人民的奋斗精神也举足轻重。这一点,似乎在上世纪70年代中期我第二次来华后就有了明确答案。当时,我和中国人民一起经历了1976年唐山大地震。面对这一突如其来的巨大灾难,中国人民展现出了坚强不屈、百折不挠的英雄气概和众志成城、无私奉献的民族精神。这样的民族,注定是无往不胜的。

(作者为哥伦比亚豪尔赫·塔德奥·洛萨诺大学亚太观察中心主任和孔子学院哥方院长,人民日报记者陈效卫采访整理)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