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军旅书法家靳军民:潜心笃志,一以贯之

来源:中国军网作者:张坤山责任编辑:于雅倩
2018-08-31 15:14

品评靳军民的书法,先要从靳军民其人说起。

靳军民祖籍山西,生于安徽合肥,从小在军营长大,受父辈和环境的滋养,他为人热情豪爽,诚实忠直。受兄弟朋友的熏染,他爱好广泛,多才多艺。而且每一项目都有不俗的成绩。下面列举一二,以示佐证:

1989年摄影作品《同欢》获全国“国庆40周年摄影大赛”二等奖;1989年因新闻报道工作成绩突出被原总参评为先进个人;1991年篆刻作品入选全国第二届篆刻展;1992年书法作品入选全国第四届中青展;1993年报告文学《文柏忠轶事》获全国“我们的企业家”大赛优胜奖;1996年小品《大山的呼唤》获全军小品调赛创作奖;1998年参加电影《好汉三条半》拍摄,并担任主要演员;2000年出版获奖曲艺小品专集《男班长与女兵》并参与报告文学集《时代的挑战》、名家品评文学教育丛书《中华启蒙读物》、《多体书法结构欣赏大字典》;2002年参加原总参乒乓球比赛获团体第三名,2007年出版了文学作品集《驾驭“天马”的人们》。

他长期坚持结合工作实际进行业余创作,先后在军内外各报刊杂志发表各类作品三百余篇(幅),80余万字,数十次在全国、全军获奖。文学作品、文艺作品和书法作品被多家书籍和单位收入、收藏。由于工作表现突出二次荣立三等功。

熟悉他的人都管他叫“全能专家”,而他却自嘲为“杂家”。丰富的经历,广博的阅历,使他能在多层面的文化修养中,感悟事物发展的真谛,并将其融合贯通到书法艺术之中。他常说,文化的积淀是一种蓄势待发,它对于其他艺术有着触类旁通之功效,尤其对书法艺术内涵的理解,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音律和运动的节奏,可以使你在书法的创作上学会跳动,感受变奏,体味速度和技巧。他自幼喜爱书画,临习颜、柳、欧、赵,为日后习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入伍后,他利用大量业余时间,潜心钻研书艺,并取得了骄人的“战绩”。由于种种原因,他搁笔待机近十年。然而,经2002年全军首届书法创研班二个月的“恶补”之后,其创作的书法作品便入选八届国展。这不能不说明他的才情之盛,悟性之高。当然,这与他在书法艺术上的长期积累、不缀的追求是分不开的。

纵观靳军民的书法作品,时时感受到他良好的艺术感觉。由于长期精思博取,他的书法作品放得开,收得扰,不“规规点画之间”,能大处着眼,又能细微精到。那开张的结体展示了作者取精用宏的吸纳气度,那激越的线条富含着作者热情奔放的性格特质,沉着的用笔,俊健的结体,无往不收、无垂不缩,毫无轻滑油腻之感,一如其率真笃厚的品行。他不随波逐流,坚守着继承中发展,传统中创新的信条。他不为流弊所惑,不为名利所动,坚定不移地走自己的路,上下求索,辨识、摄取历代大家之精粹。在此基础上又回过头来,直追“二王”一脉,临写《兰亭序》、《圣教序》、《十七帖》等,用功尤勤。尔后,遍临诸家。他醉心于怀素的颠逸飞动,孙过庭的绵密精致,黄庭坚的诡怪激越,王铎的豪纵奔放,从而形成了他纵敛有度、苍郁雄畅、开合有度、元气淋漓的行草书风格。他一方面临帖,一方面向书法名家当面求教,还经常与同行们切磋交流。

勤思善悟是靳军民书法艺术不断进步的基石。正值中年的他,凭着对书法艺术的无比热爱和执拗追求,潜心笃志,一以贯之,厚积薄发,前途必将无可限量。

为某部基地官兵书写春联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