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系"小镇的致富之理:解读改革致富的织里样本

来源:解放军报作者:欧阳浩 乔振友 蒋立杰责任编辑:张颖姝
2018-09-09 04:12

创新创强

“时装看巴黎,童装看织里”

在经历过“扁担街”的织里人口中,有两个故事被津津乐道。

一个是振兴阿祥集团负责人潘阿祥的致富神话:他不识字,一本电话簿全是“象形文字”,却从挑扁担开始,创造了销售额达数十亿元的大型企业。

另一个则是过去上海市民对织里纺织品的调侃:因为不识字,常有工人在绣字时把“上海”二字绣颠倒,看到枕巾上的“海上”二字,市民就知道这是“织里货”到了。

“老一辈的织里人,对自己的致富之路有一种朴素的自豪感。”织里镇一位老领导介绍,因为粗放式的生产,织里的产品一度成为“质量差”的代名词。而在那个“你能做出来就能卖出去”的年代,人们对此并不以为然。

“原始粗放的经济发展模式终究会被时代淘汰。”2007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从未接触过纺织业的程传华,第一次到织里就觅得商机——他考察了许多厂家,发现衣服款式单一、不成体系、没有品牌,很少有人聘请时装设计师。

“织里的童装要卖进大商场去。”抱着这个信念,程传华创立了“金果果”童装品牌,并花重金请来知名童装设计师,产品一炮而红。

其实,在程传华之前,将品牌做大做强,已逐渐成为织里人的追求。

“为什么国外知名品牌那么贵还那么好卖?”濮新泉千辛万苦将自己的童装送进北京的商场时,曾发出这样的疑问。从那以后,濮新泉果断走出简陋的生产板房,于1996年成立今童王公司。

“设计是童装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为了将品牌做大做强,2000年,濮新泉将品牌设计中心从织里转移到上海,第二年就在行业瞩目的国际童装大赛上夺得金奖。

“要引导童装企业向设计和销售‘微笑曲线’的两端发力。”织里镇党委书记宁云介绍,这几年,织里正在创新图强的路上奋力开拓——

2012年,织里镇与阿里巴巴集团合作打造阿里巴巴-织里产业带,织里的许多村庄都成了闻名全国的“淘宝村”,仅2017年织里童装线上销售额就达到70亿元。

2013年,织里投资2000万元打造全国首家童装设计中心。2017年,织里设计开发童装款式达1.5万件(套),一大批童装企业从过去传统的“现抄现做现卖”的“现货制”批发生产模式,转型提升为“先研发、再订货、后生产”的“期货制”品牌经营模式。

未来,织里还将与杭州职业技术学院共同筹建中国童装学院,破解童装产业人才难题;打造总占地面积1000亩的童装上市企业总部园,由“童装名镇”向“童装强镇”转变;建设织里童装物流园区,打造面向全球的现代化大型仓储物流基地。

“时装看巴黎,童装看织里”,这句近年来织里人叫响的口号,逐渐变成现实。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