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古开今•军之魂主题书法作品展览研讨会纪要

来源:中国军网作者:苏畅责任编辑:乔楠楠
2018-09-14 10:08

2017年9月6日,筹备了半年之久的“鉴古开今•军之魂主题书法作品展览”在北京81美术馆盛大开幕。这次展览可以说是继第一届“鉴古开今军旅书法家作品展览”之后,全军书法创作主力的又一次大集结。无论是从展览的选题策划还是组织创作到最后的集体呈现,其中的每个环节既有值得总结的经验也有需要完善的细节。按照惯例,每次重大展览之后都会召集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举行研讨会,这次研讨会由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火箭军政治工作部文艺创作室副主任刘洪彪主持,同时还邀请了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苏士澍、中国书法家协会党组书记陈洪武、原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申万胜、中央国家机关分会的副会长兼秘书长白煦、首都师范大学教授叶培贵、《中国书法》杂志主编朱培尔以及军队书法家张坤山、杨明臣、张继、王学岭、龙开胜、沈一丹等围绕这次展览展开学术讨论。

一、主题突出 气象宏大

刘洪彪副主席向与会专家介绍这次展览时说到道:这次是继去年“鉴古开今军旅书法家作品展”成功举办之后,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宣传局组织实施的第二届展览,是在“鉴古开今”大的主题之下突出“军之魂”的主题。 一个是忠诚,一个是胜战,一个是正气,这三个部分就是要塑造我们的军魂。陈洪武认为这次展览在主题的表达上确实体现了军旅特色,不仅写出了军人的情怀,军人的气节,同时对观众来说也是一次精神的洗礼和心灵的震撼。军旅书法最突出的特点就是表现正大气象,笔墨之间呈现出的是一种跌宕起伏,奔腾不息的气势,这种气势正好与人民军队威武之师、文明之师的形象相契合。申万胜也对此次展览所体现出的军人气概予以高度评价,他认为无论从文字创作内容,还是书法艺术风格上都体现了军人久经沙场所历练出的敢打胜仗的血性、刚性和坚韧不拔的意志。王学岭在发言中指出,这次展览的主题性正反应了习主席提出的建军宗旨: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通过这个展览所传达的主题思想,我们应该配合当前的“两学一做”,进一步宣传好、学习好、践行好这一宗旨。

展览以大空间、大尺幅构筑起大气象给与会专家留下了深刻印象。白煦认为追求大气势是军人的本份,也是军旅书家应该着重表现的特色,第一个展厅的大作品,比如王立场、汪德龙、颜振卿的大字作品很有一种“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的豪情,而且把军人那种一往无前,战之必胜的气势表达得很透彻,还有汤晓燕的大字颜楷,虽然是女书法家,但在这个空间里却呈现出一种威严肃穆的大丈夫气,这一点是难能可贵的。这次的展览不同于一般意义的书法展,因为它是一次主题性很强的有组织、有前提的集体性创作,在有限的可发挥空间里去进行创作对每位作者来说都是一个挑战。参与过第一届展览的作者张坤山说道,四五米这么大的作品严格来讲很难处理,它不像写小品,一遍不行两遍,两遍不行三遍,这么大的作品写出来就很费劲了,要想出精品难度更大,既要有水平,还要体力。另外展厅的空间面积也要求有大尺幅的作品才能相得益彰。然而对此朱培尔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认为大字、大幅作品不一定代表就有气势,比如看怀素的字,没有特别大的体量,他的气势更多地从动感的角度,从线条变化的角度来体现。所以军旅书法家在大字作品以外可以探索其他更多的艺术手法来体现出这种宏大气势。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