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性展览的新收获

来源:中国军网作者:吴国平责任编辑:王春艳
2018-09-14 10:11

各位专家认真查看作者作品

其二,一个好的主题性展览,就艺术而言,也必须要有自己的特色,因为特色是主旋律,也是进入人们记忆的敲门砖。当然,首先是特色的定位,而这个定位又必须准确依据于展览的主题和气质。“鉴古开今•军之魂主题书法作品展览”的一个显著特色就是大。一般的展览,最高的一般在1.8米左右,而这个展览起码有15幅作品高为3.66米,可谓巨制。其他的多数作品也都在2米左右。为什么要大?我想,它既是展厅的需要,也是审美上的刻意追求,抑或还有一种精神的张扬与祈望。大,会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有不可替代的正大气象和阳刚之美,这与军队军人的总体形象是非常契合的。军队是高度集中统一的武装集团,铁流滚滚、大军压境,这本身就是一种气势,而军人崇尚英雄主义,要有士气血性、要有压倒一切敌人的强大气概,大,恰是这个气概的形象外化。透过这个大,我们似乎听到了冲锋中的士兵呼吼,看到了钢铁队伍的轰然开进。这个展览强调的大,我认为还包含了另一层意思,那就是在当下展览小字成风甚至成灾的状态下,给书坛送上一记厉喝,让其为之一振。前时,我在看了微信里展示的某省书法大奖赛部分参展和获奖作品之后,沉默良久,因为正草隶篆百分之八九十的作品,都是密密麻麻的小字。我想,如此高度的统一,其中重要的原因就是小字比大字好写,或者说,多数人不会写大字。趋同与糜弱之风之盛,让人瞠目结舌。是呀,大幅作品的书写是有相当难度的,非常态、大强度的书写对每个参展书家都是考验和挑战。从手指、手腕的运用转变为手臂及腰部力量的运用,它需要大的视野、大的胸襟、大的力度,需要在大的格局下对线条墨色的准确把握。而且,有的字本身就有大的特质,比如颜楷,就有一种内在的张力和外形上的博大气势。而章草和小草,就比较简洁和机巧,如果找不到有效的办法,很难撑得起来。所以,大有大的写法,既不是小字的简单放大,也不是一味地将线条加粗了事。同时,字大了,如何处理好激情与速度、独立与整体的关系?尤其这个展览,如何在摘出的文言文字数少、笔画简单、重复很多的情况下,合理地谋篇布局等,都要有更多的思考。当然,所谓考验,也从另一面挖掘出了书家的潜力,在大气象里找到更多的美景。关于大,也有不同的看法,在“鉴古开今•军之魂主题书法作品展览”的研讨会上,也有专家认为,小作品里也能看出大气象,比如怀素的《自叙帖》,高才28.3厘米、横755厘米。尺幅虽然不大,但满纸烟云、气象恢弘。但更多的人认为,随着时代的发展,书法的展示方式,早已从书斋里的把看,进入了展厅的远视,也就是说,书法展示进入了“展厅时代”,这是一个革命性的变化。展厅展示有它自身的要求与规律,如果把怀素的《自叙帖》放在现代偌大的展厅里看,恐怕效果会大打折扣。这就叫规模效应。“鉴古开今•军之魂主题书法作品展览”的大,很大原因是为了适应展厅的要求,但从另一角度看,也是与时俱进、顺应时代发展变化的结果。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