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石家庄现场捐赠现场
三、学术之风 影响深远
元代书论家郝经说:“书法者,心法也”。书法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显著标识,凝结着中华文化的精神气质和独特风姿,同时书法也是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当前,“书法热”持续升温,书法创作交流十分活跃,各种风格流派争奇斗艳,可谓百家争鸣、蓬勃发展。但也存在一些不和谐的音符,比如,有的背弃传统、不重本体;有的以丑为美、猎奇求怪; 有的脱离生活、孤芳自赏,等等,引起诸多非议。
每次书法展览,学术研讨会都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通过专家把脉,对展览的艺术水准和学术水平都是一次深刻剖析,优势在哪里,还有哪些不足,今后还有哪些改进的举措等,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苏士澍、中国书法家协会分党组书记陈洪武、原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申万胜、中国书法家协会展览部原主任白煦、首都师范大学教授叶培贵、《中国书法》杂志主编朱培尔以及著名军旅书法家张坤山、杨明臣、张继、王学岭、龙开胜、沈一丹等对展览一致的感受是振奋、震撼,评价展览通过书法艺术作品彰显出高度的民族文化自信,展现出了强军兴军的雄伟气魄,充满了艺术性、思想性和学术性,是主题、情感、气象俱佳的展览。刘洪彪在接受采访时说,这次展览是军队书法家集体亮相,就是要有高品位,就是让整个书坛看到我们军队书法家高昂的精神风貌。
此次展览从北京首站至上海、深圳两地巡展,展期两月有余,期间参观者众多,反响相当强烈。多所中小学校组织学生前来进行实践教学观摩,军队驻地各有关单位组织官兵、离退休干部也组织观看学习。上海观者认为,展览真正体现了正大气象,给书坛吹来一股新风。作品给人的感受不仅是一时的震撼,而且是持久的回味,这样的展览军队需要、社会同样也需要。深圳观众认为,此次展览的主题切合时代精神,作品内容丰富,风格博大雄强,整体艺术水平基本上代表了当今军旅书法的创作高度。尤其是对于书法继承性的重视和表现形式的回归,力度很大,非常可贵。驻深某部队政委说,展览内容与形式结合得非常好,这些对于提高广大官兵的思想道德境界,加强自身修养都会有潜移默化的作用。乌克兰代表团在深圳市美术馆参观时,被中国书法艺术的内涵与魅力深深吸引,他们表示通过此次展览他们领略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及军旅书法的雄浑风骨,也感受到军人的威武阳刚之气。
展览策展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希望通过今年第二届展览,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扶正祛邪、激浊扬清,以军旅书法独具一格的笔墨形象,承载“军之魂”、彰显文化之美、点亮精神之光。
《解放军报》《中国文化报》《文艺报》《中国艺术报》《中国书法报》《中国美术报》《军营文化天地》和中国军网、人民网、艺术中国、中央电视台军事频道、军旅文化大视野、北京电视台、书画频道等媒体,以不同的视角进行了报道。使展览走出展馆走上网络荧屏,通过纸媒、视媒、网媒等,多渠道解读展览内容、普及书法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