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浦东开发开放看中国改革开放40年

来源:新华社作者:季明 何欣荣 陈炜伟责任编辑:王俊
2018-09-15 21:16

从一个到一群,当好改革开放排头兵——第一个保税区、第一个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第一个自由贸易试验区,浦东的开发开放实践,得益于党中央的亲自谋划,是顶层设计和基层创新相结合的辉煌成果

“走下飞机,你可以从远郊的浦东机场搭乘世界上最快的列车,来一趟时速250英里的8分钟巅峰之旅”——2006年4月,《今日美国》报道。

420.5米高的金茂大厦,492米高的环球金融中心,632米高的上海中心。站在黄浦江畔的外滩眺望过去,浦东陆家嘴区域的三幢摩天大楼,勾勒出优美的城市天际线。

比物理高度更受人关注的,是浦东开发开放28年来一直以探索者的姿态勇立潮头,把握一次又一次改革机遇,创造一个又一个发展奇迹。

美国摩根大通集团投资的摩根资产管理(上海)有限公司,就落户在陆家嘴的楼群中。人们形容,这里的每一栋摩天大楼,都是一条站立的金融街。

“受益于中国的金融改革开放,我们在2016年落户上海自贸区,成为中国首批外商独资资产管理机构。”摩根资管副总经理周玲玲说,公司目前已获批QDLP资格,可以向境内投资者发行基金,帮助他们进行资产的多元化配置。

这样的第一、首个,在浦东开发开放的历史还有数十个之多:

1990年,中国第一个保税区——浦东的外高桥保税区批准建立。

1995年,第一家进入中国的外资银行——日本富士银行上海分行在浦东开张营业。

2005年,国务院批准浦东在全国率先开展综合配套改革试点。

2013年,中国首个自贸区——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从浦东起航。

一项项“第一”,犹如一次次“破冰”。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要求上海当好全国改革开放排头兵、创新发展先行者。上海市委要求,浦东当好排头兵中的排头兵、先行者中的先行者,勇当新时代全国改革开放和创新发展的标杆。

“排头兵”意味着担当与责任,“先行者”意味着勇气和探索。

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这是国家现代化建设的法宝,也是浦东开发的使命——

2013年上海自贸区成立后,拿出了中国第一张外商投资负面清单,对负面清单之外的领域,将外商投资由核准制改为备案制。从“正面清单”到“负面清单”,代表着政府管理方法和思维的巨大变化:限制自己的权力,让市场和企业发挥更大的作用。

随着开放力度的不断加大,负面清单的长度不断缩短。从最早的190条,缩短到最新的48条。

今年上半年,两家位于上海自贸区的外资保险经纪公司——韦莱保险经纪公司和怡和保险经纪公司,获准成为全国首批扩大经营范围的外资保险经纪机构。

经营范围的扩大,使得韦莱从原来占比3%-5%左右的企业保险市场进入到了100%的全领域保险市场。韦莱保险经纪有限公司总经理徐汇智对此既兴奋又忐忑:“就像原来在小江小河里游泳,一下子来到了大海里一样。”

更多外资机构正从浦东的扩大开放中嗅得商机。来自上海自贸区管委会陆家嘴管理局的信息显示,今年3月,英国最大的保险公司——保诚集团在陆家嘴设立了资产管理公司。截至目前,全球39家知名资管公司在陆家嘴设立了50余家资产管理类机构;全球资产管理规模排名前10的资管机构中,已有贝莱德、先锋领航、富达等9家落户浦东。

“如果说陆家嘴是经济战场,楼宇就是我们的生产车间。”陆家嘴管理局办公室副主任何建木表示。位于陆家嘴核心地段户外大屏上跳动的数字,无时无刻不在牵动着国际金融的神经。

不要政策优惠,不搞税收洼地。制度创新,是浦东一以贯之的方向——

今年9月初,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公告,治疗转移性结直肠癌的国产创新药“呋喹替尼”胶囊获批上市。听到这个消息,“呋喹替尼”研发方——和记黄埔医药首席科学官苏慰国博士感慨万千。

11年前,从美国辉瑞回国创业的苏慰国在浦东张江高科技园区一间咖啡馆与同事聊天时,忽然来了灵感。因为要出差,他找来一张餐巾纸,在上面画了一个化学式结构后匆匆离开。两周后,这个化合物被合成出来,这便是今日获批的“呋喹替尼”原型。

从科学家的灵感变成治病救人的抗癌新药,其间该有多少惊险跨越?“回头来看,技术创新固然重要,但没有制度创新的助推,很多灵感可能落不了地。”苏慰国说。

企业初创时,买不起动辄数百万元的研发仪器,张江独创性地建设公共技术服务平台,让科学家“背着书包来创业”。新药研发出来了,自建生产厂房又是一笔庞大的开支。张江在全国率先开展生物医药代工试点,帮助创新企业完成产业化的“最后一公里”。

没有独特的自然资源,也没有充裕的土地空间。开发开放28年来,制度创新已经深深融入浦东的基因。

2005年浦东向国家争取成为首个综合配套改革试点时,提出了“三不”原则:一不要政策,二不要项目,三不要资金。2013年上海自贸区在浦东挂牌运行,5年来,有三句话始终贯穿其间:“自贸区是国家的试验田,不是地方的自留地;是制度创新的高地,不是优惠政策的洼地;是种苗圃,不是栽盆景”。

8年的时间,浦东的城乡面貌变了很多。但不变的,是坚持制度创新的初心。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坚持试点经验的可复制可推广,是浦东在全国改革大局中的自觉担当——

2014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考察时表示,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是块大试验田,要播下良种,精心耕作,精心管护,期待有好收成,并且把培育良种的经验推广开来。

从最早的“一枝独秀”,到“四朵金花”,再到后来辽宁、浙江等七省市和海南岛的加入。如今,全国已经有13个自贸区。从一个到一群,浦东在中国的自贸区战略中发挥了领头雁的作用,累计有100多项制度创新成果向全国复制推广。

在上海自贸区保税片区,一支圣诞口红的改革故事堪称典型:作为浦东“证照分离”改革的重要内容,“非特殊用途化妆品备案管理试点”于2017年3月1日在浦东率先启动。从原来的审批管理调整为备案管理,进口化妆品进入中国市场的时间从原来的2至6个月大幅缩短至5个工作日。

“我们的一些季节性产品比如圣诞礼盒,现在能够做到让全球同步上市。以前等上几个月的审批时间,产品就过季了。”欧莱雅公司亚太区产品安全与法规部门负责人涂春怡说,有了好的政策支持,很多化妆品的亚洲首发会考虑放在上海进行。

“非特化妆品审批改备案”,只是浦东“证照分离”改革的一个小片段。2016年初,浦东在全国率先开展“证照分离”改革试点。对试点涉及的116项行政许可事项,分取消审批等5种方式进行改革试验,以解决企业“办证多”“办证难”的问题。

9月刚刚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向全国有序推开已在上海自贸区等试点的“证照分离”改革,破解“准入不准营”的难题。

浦东试点经验的复制推广,在改革红利的释放中发挥了“放大器”效应:

西部边陲的云南省,随着上海自贸区保税展示交易制度、“一站式”通关模式等试点经验的推广,对外贸易效率明显提升。2017年云南省实现货物贸易进出口1578亿元,同比增长19.9%。

今年1月,浙江省制定实施《推进“证照分离”改革试点方案》,将98项行政审批事项纳入改革范围。半年来,试点事项平均办理时间已从改革前的12天左右压缩到4天左右。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