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习近平用典》中感悟修身之道

来源:中国军网-军报记者作者:张猛 周均责任编辑:伍行健
2018-10-08 11:07

做人是做官的前提,一个领导干部的作为,取决于本人的修为。习主席非常重视干部的道德修养,强调“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同时,习主席也明确阐述了修身立德的方法:“吾日三省吾身”,强调的是反躬自省、自我批评;“冀心存敬畏,手握戒尺”,强调的是遵纪守法、不碰底线;“慎权、慎独、慎微、慎友”,强调的是防微杜渐、不弃微末;“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强调的是领导干部要管住自己的欲望。可以说,习主席所引用的名言典故,为领导干部崇德修身的认识论和方法论体系给出生动标注。感悟《习近平用典》中闪烁的真理的力量和思辨的火花,对于提高领导干部的思想境界和道德品格大有裨益。

与人不求备,检身若不及

中华民族是一个高度重视克己修身的民族,习主席多次引用的“吾日三省吾身”“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等,都是我们祖先留下的宝贵思想遗产。《尚书》中的这句话,以对自我的道德要求和对他人的道德要求对比,讲的正是“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的道理。不论是工作中还是生活中,不能只知道责备别人,总在别人那里找不是,而应该多看看自己身上的缺陷,多在自己身上找问题,这样才能既促进团结,又改正错误;既给人空间,又让人进步。“律己宜带秋风,处事宜带春风”“以责人之心责己,以恕己之心恕人”,可谓道德原则中处理自己与他人关系的辩证法。

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

习主席多次提醒党员干部要谨防“贪欲”之害,无论什么情况下都要把握住自己,洁身自好,清廉自律,不要干出“一失足成千古恨”的蠢事,更不能突破党纪法规的底线。而要做到这点,必须经常反躬自问,自重、自省、自警、自励,不断增强是非面前的辨别能力、诱惑面前的自控能力、警示面前的醒悟能力,不断提高慎权、慎独、慎微、慎友的自觉性。《老子》中说,“故知足之足,常足矣”,不知足就会纵容贪欲之火,最终会导致欲火燎原、洪流溃坝;《论语》中说,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手握公权却对牟取非法利益情有独钟,怎能做到洁身自好?习主席反复强调,为官发财,应该两道,领导干部“千万不要既想当官又想发财”,绝不能私欲膨胀、以权谋私,最终“不仅毁了自己、害了家人,而且给党的事业带来很大损害”。

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

修身养德,最重要的是要趋善避恶。“见善如不及”,是要常修为政之德。坚持“吾日三省吾身”、坚持“时时勤拂拭”,始终以先进为榜样、以楷模为标杆,发现自己的缺点,认识自己的短处,日日扫除心灵的杂草,时时修炼道德的境界。 “见不善如探汤”,是要常怀敬畏之心,不因蝇头小利而鼠目寸光,不为荣耀光环而急功近利,自筑“防火墙”、自念“紧箍咒”、自设“高压线”,始终做到“政治上跟党走、经济上不伸手、生活上不丢丑”,切实练就金刚不坏之身。“见善如不及”与“见不善如探汤”是相辅相成的,求善就会避恶,避恶亦能扬善。前者是应该追求的道德境界,而后者则是应该守住的道德底线。如果没有对更高道德境界的追求,那就难以获得修身养德的内在动力;如果缺少对道德底线的坚守,那就会突破外在约束,在错误的路上越走越远。

以势交者,势倾则绝;以利交者,利穷则散

《庄子·山木》说:“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君子淡以亲,小人甘以绝。彼无故以合者,则无故以离。”庄子认为,君子的交谊淡得像清水一样,小人的交情浓得像甜酒一样;君子淡泊而心地亲近,小人甘甜而利断义绝。但凡无缘无故相接近的,也会无缘无故地离散。究其实,小人之间的交往,掺杂着浓重的功利因素,他们把“友谊”建立在相互利用的基础上,表面上“甘若醴”,但倘若对方满足不了自己的功利需求时,就很容易疏离断交。

领导干部要如何处理人际关系和人情交往问题?习主席用这句古语,点出了领导干部为人处事时的一个基本遵循。“势利之交,难以经远”。不管是借助的势力,还是看重的利益,都不是建立在感情、原则的基础上。最终的结果,或是“人一阔脸就变”,或是“树倒猢狲散”。所以,在与人交往时,既要真诚待人、乐于助人,更要讲党性、讲原则,坚持按党纪国法、政策制度办事,不搞“关系学”“权谋术”,更要避免“小兄弟”“小圈子”。明确了哪些是应当有、应当讲的人情,哪些是不该有、不该讲的人情,当个人感情同党性原则、私人关系同人民利益相抵触时,才能毫不犹豫站稳党性立场,坚定不移维护人民利益,即使被人指为“无情”“无能”,也在所不惜、不为所动。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