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志如钢 勤学不倦 文武双全 信仰坚定

革命文物讲述刘伯承元帅戎马生涯

来源:重庆日报作者:牛瑞祥 黄琪奥责任编辑:杜汶纹
2018-10-13 04:24

 

刘伯承在苏联求学时购买的羊毛毯子。

羊毛毯子 见证苏联求学经历

“这块被评定为国家一级文物的羊毛毯子是刘伯承在苏联留学期间购置的,它见证了刘帅在苏联寒窗苦读的岁月。”刘伯承同志纪念馆管理处文物科科长付世权指着一块印花羊毛毯子对记者说。

1927年11月,已经35岁的刘伯承受中共中央的委派,与吴玉章、林伯渠等30余人一起从上海出发,经海参崴后横穿西伯利亚,来到莫斯科,开始了异国求学生涯。

当时到苏联求学的中国革命者基本上分为两部分,一部分进入中山大学学习革命理论;包括刘伯承在内的军事指挥官,则进入高级步兵学校学习军事,学好俄语是他们需要过的第一关。那块羊毛毯子就是刘伯承在此学习期间购置的。

跟其他同学相比,刘伯承年龄大、俄语基础差、口音重。为了尽快掌握俄语,他一有空就独自躲在校园一角专心练习俄语发音。

据《刘伯承传》一书记载,当时的刘伯承除自备单词小本外,还每日必在左手手心写满生词,直到完全记熟后才另换新词。“晚上,同学们已熄灯就寝,他还独自利用走廊的灯光记单词;冬天的清晨,大家都还在被窝中,刘伯承就披着毯子,提前到操场朗读……”

功夫不负有心人,很快刘伯承不仅能听懂苏联教官讲课,还能直接阅读俄文书籍。1928年6月,他成功进入苏联最高军事学院——伏龙芝军事学院学习。1930年,应组织的要求,刘伯承提前回国。

“可以说在苏联的系统军事知识学习,为行伍出身的刘伯承日后指挥作战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这段经历也让他意识到创办军事院校、培养军事人才的重要性。”付世权说。

1950年6月,时任中共中央西南局第二书记、西南军政委员会主席的刘伯承,向中共中央递交了一份辞职信。信中写道:“要建设一支现代化的军队,最难的是干部的培养,而培养干部最难的又是高级干部的培养。我愿意辞去在西南担任的一切行政长官的职务,去办一所军事学校。”

1951年1月15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学院在南京正式成立,刘伯承出任军事学院院长兼政委,历时7年,为我国培养了一大批军事人才。

刘伯承使用过的左轮手枪。

左轮手枪 神枪手百步穿杨

在去年刘伯承子女捐赠的革命纪念物中,有一把保养得非常好的左轮手枪。这是刘伯承带到苏区的一把枪,也是陪伴他军事生涯时间最长的一把枪。这把枪不仅陪他走过了漫漫长征路,还经历了无数的战斗和惊险。

“刘伯承虽然在战斗中只剩下了左眼,但他仍不失为一名神枪手。”付世权说,“关于这把左轮手枪流传得最多的,莫过于刘伯承用它打鸡蛋的故事了。”

1935年长征途中,红军来到贵州仁怀县,安顿完毕后,时任中央红军总参谋长的刘伯承正和一群警卫员在树下聊天,头顶上突然传来几声“呱呱”的叫声。刘伯承抬头一看,大树的枝桠上蹲着几只鸟,他不由心中一动,对警卫员们说:“你们哪个枪法最准,快打几只鸟下来给大家打牙祭。”

话音刚落,一名小警卫员就接嘴:“总参谋长文武双全,是全军出名的神枪手,今天就请您给我们来个示范表演吧。”刘伯承也没有推辞,从腰里拔出左轮手枪,伴随着“砰”的一声枪响,一只鸟就掉了下来。

“好枪法,刘总长真不愧为百步穿杨的神枪手!”警卫员们大都啧啧称赞,只有那名小警卫员不依不饶:“树上那么多鸟,怕是撞到一只的哟!”

听到此话,刘伯承并没有生气,而是让那名警卫员到伙房去找一个鸡蛋,并用力把鸡蛋抛上天,当鸡蛋看上去小得像一粒黄豆时,刘伯承把枪一举,“砰”的一声,鸡蛋四分五裂。

刘伯承的好枪法彻底让警卫员们折服,当警卫员们向他请教打枪的秘诀时,他却谦逊地说:“功多艺熟,业精于勤嘛,我们互相学习好了。枪法越准,越能更好地消灭敌人啊!”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