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风墨韵间的人格世界

来源:中国军网作者:栗振宇责任编辑:王春艳
2018-10-17 15:56

2016年 鉴古开今研讨会现场

以汉字为表现对象,使得中国书法艺术相比于其他传统艺术形式,在中华文明演进的轨迹中嵌入更深、影响面更广,以至被称为中华文化艺术的“脊梁”,“是代表中国各个时代精神的中心艺术”。那变幻莫测的黑白韵律和烟云沧桑,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密码,历来是人们探寻中华文化发展脉络、感受中华文化精神的窗口。

由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宣传局和中国书法家协会联合主办的“鉴古开今•军之魂主题书法作品展览”就是这样的窗口。在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的喜庆氛围当中,56位当代军旅书法家精心创作的136幅书法作品,构建起一道立体多面的艺术长廊,让人们从中感受到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光彩和当代革命军人的精神气象与人格世界。

军旅书法是军人文化人格的外化

瑞士著名文化人类学家卡尔•荣格说:“一切文化将最终积淀为人格。”文化人格即是文化在一个人的价值取向、理想追求、性格修养等人格特质中打下的烙印。

文化积淀形成文化人格,而文化人格又深深影响着艺术创造。这一文艺创作规律,生动体现在中国军旅书法艺术的传承脉络中。

在中国书法史上,军旅生活与书法创作的交融,造就了军旅书法的独特景观和文化传统。三国时期的钟繇,唐代的颜真卿,南宋的岳飞……这些曾在沙场上叱咤风云的战将,都是让后人仰望的书法大家。特别是在中国革命战争年代,以毛泽东为代表的老一辈革命家,革命生涯与书法创作交相辉映,共产党人的崇高人格、宽广胸襟、豪迈气概和英雄风骨,都凝结在那豁达豪迈、气吞万里的书法作品当中。

与此同时,军旅书法作品总体上呈现出鲜明而相对稳定的美学风格,那就是以浑雄、刚健、粗犷、豪迈等为特征的阳刚壮烈之美。之所以如此,其根本原因还在于中华文化凝聚的忠诚、爱国、智勇等精神基因,在历代优秀军人身上积淀为一种集体文化人格。这种集体文化人格一旦与书法创作相遇,便在无形中与书法的神骨肉筋血融为一体,进而造就了军旅书法的独特精神品格与审美风格。

今天,当我们品读那一幅幅经久流传的军旅书法作品,字里行间传递出的英雄气质、家国情怀等,依然荡气回肠,让人久久回味。它们蕴含的人格基因,激荡在一代代军人的精神血脉中。当代军旅书法艺术,正是在这样厚重的文化基石上传承发展而来。

“忠诚”“胜战”“正气”,深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浓缩着当代革命军人的人格追求。

“军之魂”,这次展览的主题十分鲜明。在军魂凝铸的艺术聚光灯下,不同内容和形式的作品浓墨重彩、气势宏伟地布局在“忠诚”“胜战”“正气”三个篇章中。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