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星”云集!感受中国航展澎湃驱动力

来源:中国军网综合作者:王社兴 符马林 李建文责任编辑:张硕
2018-11-09 04:06

空客、贝尔、湾流,歼-20、运-20、歼-10B……“明星”云集的背后,是现代科技的涌动。客自八方来。人们所感受的不仅仅是对惊险飞行表演的惊叹与欢呼,更有着对科技的一种亲近与欣赏、对创新的一种追随与礼敬。从1996年的首届到如今的第十二届,中国国际航空航天博览会(简称中国航展)已跻身世界五大航展之一,成为展示我国航空航天发展建设成果的国际化窗口和技术合作交流的重要平台。它,见证着20多年来世界科技的日新月异,见证着我国科技的奋进崛起,也一直传递和激荡着一种澎湃的驱动力。

请关注今日《解放军报》的报道——

感受中国航展澎湃驱动力

■解放军报记者 王社兴 符马林 李建文

充满科技能量的“天和”号空间站核心舱实物(工艺验证舱)。新华社记者 邓 华摄

相隔两年后,11月的珠海,再次成为世人关注的焦点。

空客、贝尔、湾流,歼-20、运-20、歼-10B……“明星”云集的背后,是现代科技的涌动。客自八方来。人们所感受的不仅仅是对惊险飞行表演的惊叹与欢呼,更有着对科技的一种亲近与欣赏、对创新的一种追随与礼敬。

从1996年的首届到如今的第十二届,中国国际航空航天博览会(简称中国航展)已跻身世界五大航展之一,成为展示我国航空航天发展建设成果的国际化窗口和技术合作交流的重要平台。

它,见证着20多年来世界科技的日新月异,见证着我国科技的奋进崛起,也一直传递和激荡着一种澎湃的驱动力。

科技大潮涌动:壮大防务“大家族”

11月7日,是第十二届中国航展的第二日。

上届来珠海看过航展的程尚怀有点意外。半个多小时过去了,这个来自无锡的小伙子仍没走出10号展馆的一个装备展位。

本以为自己有去年观展的老底子,对今年的参展装备可以“一目十行”。但他很快发现:对面前的装备,一眼瞧过去便很难“拔”得出来,无人巡逻艇、76毫米自行火炮武器系统、轻型高机动防空系统……面前的装备个个都是“新面孔”,都值得细细端详。

程尚怀所在的展区属于中船重工第716研究所。本次航展上,该所共拿出27项装备参展,全部是首次亮相。

航展上的装备“新面孔”越来越多,这不仅仅是程尚怀的感受,也是本次航展很多观众的共同感受。

以本届航展主办单位之一的航天科技为例,本次就展出产品182项。值得注意的是,这182项产品全是两年来的新生科技成果。

这一项项科技成果,背后都有科技的持续跟进,每项成果的成熟都离不开科技的孵化与支撑。

科技在催生新品的同时,也使参展的一些“老面孔”能力提升。11月6日,在地面装备的动态演示场地上,VT-5主战坦克出场亮相。爬纵坡、涉水池、蛇形机动,它游刃有余,一气呵成。

VT-5还是那个VT-5,但坦克已经不是以前的坦克。出于实战的要求,它的炮塔外形变化较大,正面装甲从倾斜设计变成楔形设计。潜望镜结构得到优化,大灯改成了LED灯。人们应该还记得,在2017年的“装甲与反装甲日”,它曾现场发射过一枚105毫米炮射反坦克导弹,精准命中两公里外的目标,洞穿了500毫米均质钢装甲。

科技,使“升级版”的出现成为“家常便饭”。VT-5如此,直-10如此,轰-6K近年来的“变身”也是如此。在西飞公司孜孜不倦的改进下,轰-6K换装两台俄制D30涡扇发动机,在机头安装了新型雷达和光电瞄准吊舱,作战半径增加上千公里,机组人员减少3人。它在吊挂长剑-20巡航导弹的情况下,系统总打击半径也大为增加。

在航展上,到处都能感受到科技强劲的脉动。每位观众都时刻经受着海量信息的“轰炸”。能向后看的雷达、能测算炮位的雷达、能撕下战机隐身外衣的雷达、全能雷达、低空补盲雷达、无人机终结者雷达等等,这么多功能强大的雷达同时出现在展台后偌大的展区里,让人目不暇接,为之震撼。

但更令人震撼的是,这些功能强大的雷达,全出自中国电科第14研究所麾下。在他们的努力下,该所研制的雷达已经走向系列化、体系化。

科技大潮汹涌澎湃,裹挟向前的不仅仅是雷达的研发。长征系列运载火箭、歼-10系列战机等等,无不如此。防务“大家庭”的队伍不断走向壮大,这既来自于科技的强力催生,更来自于高新科技的持续“哺育”。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