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民融合呼唤:“天使”投资人,你在哪里

来源:中国军网综合作者:李 楠 元彦梅 刘硕扬 余江华 刘晋豫责任编辑:杨帆
2018-11-10 03:34

中小企业有订单有市场为何还是贷款难

破题“组合拳”怎样发力

■刘晋豫

当前,参与军民融合发展的企业也同一般民用领域企业一样,遭遇贷款难、贷款成本高等现实问题。

调研中,一些参与军民融合的中小企业主反映:“我们有军品订单,有稳定的市场,也有很好的产品,可银行普遍不愿意贷款给我们,这到底是为什么?”

其实,银行也有苦衷。中国人民银行统计数据显示,我国小企业平均寿命在3年左右,成立3年后小微企业持续正常经营的仅占约三分之一左右。参与军民融合的中小企业,大都是民营企业,银行还担心在与民营企业打交道过程中产生其他不可预测的风险。值得注意的是,中国人民银行统计数据还显示了一条容易被忽略的规律:我国小微企业在获得第一次银行贷款后能获得第二次贷款支持的比率占76%,得到4次以上贷款支持的比率为51%。这充分说明,尽管参与军民融合的中小企业确实遭遇贷款难题,但只要金融机构与企业齐心协力打好“组合拳”,这一问题完全可以得到解决。

金融机构还是要转变观念,端正对参与军民融合的民营中小企业性质的认识。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是党中央的一贯方针,这一点丝毫不会动摇”,深入学习领会这一重要指示精神,就能真正把参与军民融合的民营中小企业看作是与国有企业一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军民融合国家战略的落地者,在合法、合理、合规的前提下,大胆给予必要的金融支持,为确保军民融合国家战略的贯彻落实提供有效的金融支撑。

当然,参与军民融合的中小企业也应该在提高自身素质上下功夫。只有切实完善企业自身治理结构,不断规范企业财务管理,提高企业抗风险能力,才能够持续赢得金融机构信任,只有与银行之间形成良好的信誉关系,彻底消除金融机构的“恐贷感”,才能夯实金融机构“放贷”的信用基础。

整体提升金融服务能力,关键在于增强金融服务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努力改变现在中小企业借款户数与贷款余额不成比例的现状,引导金融机构根据军民融合中小企业的实际需求,发放更多单户授信500到1000万的中小企业贷款,解决军民融合中小企业的燃眉之急。

参与军民融合发展的中小企业处于不同的企业生命周期,参与军民融合的深度也不尽相同,对信贷资金的需求千差万别。这就要求金融机构必须有针对性地设计能够覆盖企业全寿命周期的信贷体系,注重对处于参与军民融合成长期企业的信贷支持,真正做到全面覆盖并突出重点。同时注重完善退出机制,让“天使”投资人真正敢于进入,能够退出,确保投资人和企业同时受益。

金融机构怎样完善支持军民融合中小企业激励机制?科学制定“成本分摊”和“收益分享”机制,合理确定内部资金“转移优惠”价格,完善军民融合中小企业授信“尽职免责”机制,并根据需要制定相应奖励和支持措施,才能有效解除金融机构的后顾之忧,调动相关从业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当然,与此同时还要不断完善相应的风险监控机制,优化资源配置,加强内部控制及合规管理,严防各类风险发生。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