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防大学联合作战学院首批纳编定岗文职人员集训侧记

来源:中国军网综合作者:张少勇 闫晓强 罗金沐责任编辑:马嘉隆
2018-12-12 07:08

时逢秋暮露成霜,国防大学联合作战学院首批纳编定岗的64名文职人员,意气风发走进集训队,开始了为期10天的封闭式培训。这次集训是院党委贯彻落实习主席关于加强文职人员队伍建设重要指示,助推学院转型重塑的实际举措,目的就是要让文职人员在铸牢政治底色上有新的加强,在夯实职业素养上有新的提高,在锤炼过硬作风上有新的变化,以一流标准立起新时代文职人员的好样子。请关注今日《解放军报》的报道——

既转身更转心 既换装更换脑

——国防大学联合作战学院首批纳编定岗文职人员集训侧记

■张少勇 闫晓强 解放军报记者 罗金沐

时逢秋暮露成霜,国防大学联合作战学院首批纳编定岗的64名文职人员,意气风发走进集训队,开始了为期10天的封闭式培训。

“改革关口适应新的体制,文职人员既要转身更要转心,既要换装更要换脑。”该院领导介绍,这次集训是院党委贯彻落实习主席关于加强文职人员队伍建设重要指示,助推学院转型重塑的实际举措,目的就是要让文职人员在铸牢政治底色上有新的加强,在夯实职业素养上有新的提高,在锤炼过硬作风上有新的变化,以一流标准立起新时代文职人员的好样子。

立心,思想是第一位的

“11年前,我来到学院,就是出于对军人的崇敬和对军队的向往。”说这句话的,是该院出版社编辑冯晓静。2007年,正是带着这种情怀,她放弃了地方人民教师的“铁饭碗”,选择了在军队院校施展才华。

据了解,在该院像冯晓静一样由地方转岗的文职人员还有很多,他们大都是因为军旅情结来到部队。

该院转型重塑以来,面对军队政策制度改革,一些文职人员思想出现波动,有的担忧发展进步,有的考虑进退去留……唯不忘初心,方能得始终。该院及时组织政策宣讲,搞好立心立魂教育,引导大家以强军兴院为重,以责任担当为重,用心交出一份精彩答卷。这次集训,可以说就是文职人员“立心立魂工程”的一个重要环节。

窗外皓月当空。集训第一天晚上的讨论会场,热情激昂。记者穿梭于几个会场,感受最深的是参训人员对军队事业的忠诚、对改革强军的信心、对建院兴院的担当。

“行源于心,力源于志。今天,我们要主动来一场思想观念上的‘头脑风暴’、能力素质上的‘二次革命’、工作作风上的‘升级换代’,整理好心态再出发。”讨论发言中,教学考评中心讲师张欣的话语,让在场的所有人都情不自禁鼓起掌来。

记者翻阅集训安排发现,集训专门建立临时党支部和党小组,安排政治学习和组织生活,开班的第一课就是习近平强军思想概述,观看的第一个专题片就是《铁纪强军》,组织的第一次讨论主题就是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学唱的第一首歌曲就是《强军战歌》,进行的第一次党日活动就是赴西柏坡革命圣地接受灵魂洗礼。

集训给大家带来的是一场思想变革。图书馆馆员吴倩在集训体会中写道:“思想境界跟得上,方能矢志打胜仗。我依然坚持当初的选择,更加热爱军队的事业,在新的征程上我们可以大有作为。”她告诉记者,置身改革大潮,作为一名文职人员要始终不忘初心,以感恩之心对待组织关怀,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神,干好本职工作。

立身,能力是第一位的

这次集训人员名单中,外军系讲师麻晓蒙是出了名的“拼命三郎”。论教学,优质课评比荣获学校年度奖项,完成100多万字的外文翻译和教材编审;论科研,著书立说荣获国防大学三等奖,多篇文章在军队重要学术期刊发表。不仅如此,她还是学校外事和外训活动的积极参与者。

然而,面对同事的点赞,麻晓蒙反而更加拼命。刚休完产假,她就全身心投入集训。当记者问及为何这么拼?在三尺讲台上口若悬河的她却显得有些腼腆:“我只想尽力把工作干好,对得起这份职业。”她告诉记者,学院这次集训突出培育基本职业素养和通用工作能力,既有联合作战理论的知识普及,又有作战标图等专业辅导,还有论文写作、课件制作、政策讲解等专题讲授,是能力提升的一次“盛宴”。

把参训当作一次难得的机会,是所有文职人员共同的目标。图书馆馆员吴艳菊,是河北师范大学中国古代文学专业毕业的硕士生,古汉语、古诗词信手拈来,没想到听起作战标图课也格外用心。记者在当天的活动日志上看到她的一段话:“作为联合作战学院人,光懂诗词歌赋是不行的,我们也要把军事素养提上去,这样才能胜任岗位职责。”

在此次定岗纳编中,边远竞岗成为信息技术室主任,韩丽成为新闻文化室主任,两名同志先前分别在信息技术领域和文化建设领域都已是学院“名人”。但他们没有丝毫懈怠,用他们的话说:“原地踏步就是退步,学院职能使命变了,自己不仅要把本事练得更强,还得多有几把硬‘刷子’,坐着吃‘老本’,迟早会被时代淘汰。”

“磨砺胜战利剑,方能不辱使命。大家只有不断强化主力意识、一流意识、进取意识,努力完善自我、超越自我,才能成为学院建设发展不可或缺的优秀人才。”该院政委周立存在集训总结会上的一席话,点燃了全体文职人员勠力强军的斗志和激情。

立行,作风是第一位的

“制度约束没有例外。”听完安全管理处副处长陈继刚对新颁布的《共同条令》进行的串讲辅导,职业教育中心讲师孙慧感慨地说:“文职人员虽然不是现役军人,但我们也是不穿军装的‘战士’,该遵守的规矩一定要遵守。”

组训人员告诉记者,此次集训把每名文职人员当作“新兵”,全体人员驻队,实施连队化管理,严格落实一日生活制度,集中安排条令条例学习,每天组织队列体能训练,目的就是强化军事素养、培塑军人作风。

集训的第一天,从叠被子开始。当有些人一筹莫展的时候,新闻文化室播音员钱珊珊却不紧不慢熟练操作着,铺平、折叠、整理、成型,两分钟不到,一个标准的“豆腐块”就完成了。一番交谈之后,记者了解到,她在2008年就已经参军入伍成为一名话务兵,2012年退伍后选择了“二次入伍”,应考成为一名文职人员。她坦言:“对于集训管理模式,自己很快就适应了,再次找到了当兵的感觉。”

对于叠被子,与钱珊珊同宿舍的苑玮却“苦不堪言”,“没想到被小小的被子难住了。这是我‘当兵’的第一步,可不能掉队”。不服输的她,坚持利用午休、就寝前的间隙,反复练习、认真琢磨。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培训结束前的内务比赛中,她的“豆腐块”已是手到擒来。

集训,训出了军人意识,练出了军人素养。记者了解到,参训人员中有一个特殊群体——还在哺乳期的妈妈们,虽然她们都牵挂着襁褓中的孩子,但没有一人请假。国防动员系讲师孙楠从宿舍到家仅有一公里的距离,但她坚持驻队参训,业余时间特别想孩子的时候就给家里打个电话,听听孩子的声音。集训结束后,她在集训体会中写道:“10天的封闭集训,虽然经历了与家人的短暂离别,但我收获了素质和意志的双重历练,对今后干好工作的信心更足了。”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