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期间,记者来到位于东海之滨的某潜艇支队,走进潜艇,狭小的空间里,需要不时弯腰前行,在这样的环境中技师肖海生工作了19年。肖技师是典型的南方人,皮肤白皙,身高不到1米7,可战友偏送他外号“虎技师”,只因他干起工作虎虎生威,学起新装备虎劲十足。
说起现在从事的新型专业,肖海生颇有几分自豪:现在自动化程度高了,它不像开汽车,我一个司机开好了就好了,但潜艇不一样,我艇上20、30或50个战位,每个人都要像一个人开车一样,要把它配合好,如果有一个人出现问题,那就可能造成整个船都出现问题,所以在细小环节上我们输不起。
学习新专业,一没实物,二缺资料,很多东西要从零起步,从头学起。可肖海生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
“我们去研究所学了一个月,晚上自习的时间或我自己的休息时间,我把图纸借过来,白纸铺到上面,用铅笔进行临摹,利用两三个月的时间,画了大概7、80张图纸,相当于把整个系统的内部走线图在自己脑子里过了一遍,为我以后的工作打下了一个比较好的基础。”
新型潜艇列装部队,紧接着的就是一连串的出海试验。肖海生说,驾驭新装备,关键是要胆大心细。
试验做了一半了,发现管道上有裂纹,液氧往外面泄露,如果和氢气混合到一块有可能会爆炸燃烧。当时我就提出了“冰封法”,用一块棉布,把它打湿,缠到液氧管道上面,因为液氧-183度,这样水就迅速结冰,相当于外面一层冰把它裹住了,一直坚持到试验完成。
肖海生说,这些历险的经历,他和战友一样从不跟家人提起,但潜行大洋,亲人总是他们最深的牵挂。
我女儿8岁,她就问过,你们在下面怎么呼吸啊?怎么吃饭啊?怎么睡觉啊?我说里面空间很大,有床铺,有厨房,有洗手间,我还是把它说得比较好,她听完我说的,说:“咦,那是不是跟宾馆一样?”我说差不多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