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军队人大代表:解锁战斗力跃升的钥匙就是创新

来源:解放军报 作者:陈国全 朱晋荣 等 发布:2019-03-07 19:49:04

幻灯片 手机看 分享到

李超代表——

加速培养新一代“海空雄鹰”

■解放军报记者 陈国全 通讯员 朱晋荣

“我们一定要牢记习主席嘱托,贯彻海军转型建设要求,加快把精锐作战力量搞上去。”对于政府工作报告提到的提高实战化军事训练水平,结合学习习主席多次视察海军部队时的重要讲话,来自海军航空大学的李超代表深有感触地说。

去年6月,习主席视察北部战区海军,强调要加强前瞻谋划和顶层设计,推进海军航空兵转型建设。“身为海军航空兵部队的一员,我深感使命光荣、责任重大。”李超说,我们一定要紧盯飞行人才培养的薄弱环节,强化针对性训练、实案化训练,创新实战化组训模式,着力提升打赢本领。

李超曾长期工作过的单位,是被毛主席三次点将升空作战的“海空雄鹰团”。2015年,李超被任命为“蓝军分队长”,他深感肩头的责任和压力。几年来,李超带领团队创新组训模式,带头飞大纲上限、飞机极限和高难课目临界线,牵头编写训练大纲,修订战术战法,完成一系列重大演习演练任务,团队被海军授予“‘海空雄鹰’模范飞行大队”荣誉称号。

去年年底,李超从海军航空兵某旅调整到海军航空大学工作。面对新岗位、新角色、新任务,李超坚定地说:“我们必须适应海军转型建设要求,强化一流标准,强化历史担当,练就过硬本领,加速培养更多优秀的‘海空雄鹰’!”

蒋永馨代表——

造就海军转型建设一流人才

■解放军报记者 陈国全 通讯员 张佳宁 马英智

“政府工作报告强调贯彻新时代军事战略方针,提高实战化军事训练水平。对于军校教员来说,必须勇于创新教学模式,不断提高实战化教学水平,在教学岗位上作出更大贡献。”来自海军大连舰艇学院的蒋永馨代表说。

去年6月,习主席视察北部战区海军指出,要认真落实新一代军事训练条例和军事训练大纲,加大训练强度,创新训练模式,严格训练监察。

“习主席的重要讲话精神,激励我紧跟海军转型建设要求,瞄准未来海战场,按照战斗力生成规律,优化教学程序和步骤,不断创新教学方法手段。”蒋永馨告诉记者。

近年来,蒋永馨多次深入部队进行调研,了解部队航海岗位任职现状及人才需求。去年,她向学院申报“紧盯军事航海人才需求,探究天文航海教学中‘三位一体’培养模式”的课题,着眼院校教育、部队训练实践、军事职业教育三个阶段,探索解决天文航海教学在学员需求、培养标准等方面的问题。

“未来信息化条件下的海战瞬息万变。” 蒋永馨说,作为军校教员,不仅要对作战理论和战法进行创新性研究,更要培养创新型指挥人才,为建设世界一流海军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孙健代表——

让“生命线”随着航迹延伸

■解放军报记者 陈国全 通讯员 潘小员

去年4月,中央军委在南海海域隆重举行海上阅兵,万余名海军官兵以昂扬的精神面貌,接受习主席检阅。“这次阅兵展示了在习近平强军思想指引下海军建设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回想起那一幕幕场景,来自海军某基地的孙健代表仍激动不已。

“党的十八大后列装的新型舰艇占到受阅舰艇一半以上。与新型舰艇一起入列的,是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全新政治工作机制。”孙健说,全面建成世界一流军队,官兵也要保持一流的精神面貌、战斗精神和战斗作风。

“习主席高度重视政治工作创新发展,政治工作生命线作用在强军兴军伟大征程中日益彰显。”孙健表示,近年来海军部队出色完成各项任务,与广大政工干部主动作为、发挥政治工作服务保证作用密不可分。

政治工作过不了网络关,就过不了时代关。孙健谈到,近年来,海军部队实施“互联网+政工”,依托政工网和“蓝网工程”,建设覆盖舰连、联通岛礁的远程教育网络,取得了较好的教育引导作用。

“我们必须与时俱进,积极探索创新政治工作机制。”孙健说,未来战场节奏进程快、官兵思想变化快,要全维度发挥好政治工作服务保证战斗力建设的作用,确保人民海军忠于党、舰行万里不迷航。

每个战位都是创新平台

■邓佑标

习主席指出:“伟大事业都基于创新。创新决定未来。”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创新”成为高频词。对此,许多军队代表委员感触很深。这几年,我军创新的号角嘹亮、实践很广。向前走,全军必须进一步强化每名官兵都是创新主体、每个战位都是创新平台的意识。

谈创新的必要性,想必人人都能说出很充足的理由。但站在创新的跑道上,却未必人人都能挥汗如雨、奋力向前。问题的根子在于,一些人的思想深处有这样的声音:创新是院士和专家的事,是领导和机关的事。毋庸讳言,抱着“创新与己无关”的心态,两条腿是迈不开的。“作了茧的蚕,是不会看到茧壳以外的世界的。”我们应当牢记地质学家李四光的这番告诫。

创新是一个立体的概念,只要能突破陈规、探索新路,无论大小都可以称之为创新。北斗导航、“嫦娥”奔月是创新,揭示一条规律、提出一门学说、阐明一个道理、创造一种解决问题的办法也是创新。由此可见,能不能创新,不在于学历高低、岗位差别、职务大小,而在于对工作热爱与否、钻研深浅。只要够热爱、够专注,谁都能拥抱这个创新创造的时代。

一位军队人大代表说:“如果谁对创新缺少紧迫感,他的脑子一定是落后的。”新体制下,解锁战斗力跃升的钥匙就是创新。比如合成营的建设,实现“形聚”到“能聚”,还要打通哪些关节?一件武器装备,运用于联战联训中,如何才能释放最大潜能?这样的问号还有很多,无不需要依靠创新来拉直。面对“全新的事业”这个语境,人人都要有紧迫感。

我军是一支充满朝气和活力的队伍,官兵之中蕴藏着无穷的创造力。加速营造人人崇尚创新、人人希望创新、人人皆可创新的氛围,每名官兵都立足战位,在创新的道路上跑起来,我军的创造潜能才能充分激发、深度释放。做到这一点,这样那样的新难题、不适应就能快速闯过去。

(解放军报·解放军新闻传播中心融媒体出品)

责任编辑:岳修宇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
数据加载失败,请确保在www.81.cn域名使用侧边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