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起镇“切尾巴”:红军落脚陕北第一场战斗

来源:新华网作者:王振江 曹文龙 郑满宁责任编辑:于美玉
2016-07-07 15:38

今日吴起胜利山一角。袁军

山巅上,静悄悄地站立着一棵杜梨树。这棵树并不大,却端庄秀丽,冠盖如云,山风吹来婆娑如舞,树叶“哗哗”作响,像是用一阵热烈的掌声欢迎我们的到来。在离这棵杜梨树不远的地畔上,还有一棵杜梨树,不言不语地陪伴着它。

这就是当年毛泽东指挥“切尾巴”战斗的地方!

这就是中国革命史上有名的吴起镇胜利山!

从这里远远望去,到处是黄土高原特有的山峁沟壑;俯视山下,有一片建筑,那是吴起县城。这个蜿蜒在川道里的城镇,早已见不到70年前中央红军到达时的一点样子,当时仅有的七户半人家也不知道去哪里了,映入眼帘的是狭长的街道和高耸的楼房,曾有的很多窑洞早被挤出城区,散落在城郊周围的山坡上。

我们来到胜利山脚,仗着血气方刚、体质强壮,开始没有把这座并不十分高大的山当一回事,但刚到半山腰,已经感到筋疲力尽,心脏剧烈跳动,好像要从胸腔蹦出来了。

当我们大汗淋漓地站在那棵杜梨树前,尽享山风清爽的时候,才略微领悟到一些“艰苦卓绝”的含义——当年,中央红军北上抗日来到陕北,已经减员达十之八九,所余人员也是食不果腹、衣不蔽体、伤痛满身。然而,他们却拖着疲惫不堪的身体,带着累累伤痕,硬是在这里翻山越岭、冲锋陷阵,打胜了那场声名远扬的“切尾巴”战斗。

陕北的山峁似馒头状,给人留下的印象是荒漠般苍凉。胜利山却莺飞草长,如南方的山峦一样墨绿如织,以少有的陡峭奇崛展示出它的雄伟。我们站在这里心潮澎湃,浮想联翩,不由地追忆那些遥远的往事——

1935年10月19日,中央工农红军到达陕北的吴起镇。至此,历时一年,纵横11个省(闽、赣、粤、湘、桂、黔、滇、川、康、甘、陕),行程二万五千余里的长征,宣告胜利结束。在这个只有七户半人家的地方,中国革命史从此翻开了新的一页。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