砥平里战斗

来源:抗美援朝纪念馆责任编辑:薛妍
2018-03-27 11:16

2月14日,邓华调整了部署,以第119师全部、第126师1个团和第115师2个团共6个团,于当晚继续攻击砥平里;第39军第116师留1个团在注岩里打扫战场,阻击骊州援敌,主力向西攻占曲水里、切断砥平里之敌向梨浦的退路,堵歼逃敌;第42军第126师移至曲水里地区,控制有利阵地,坚决打击援敌。当晚,对砥平里再次发起攻击,第119师从北面,曾一度攻占凤尾山,第115师在南面至15日2时许攻进砥平里街内。由于砥平里美第23团等火力猛烈,并且地形太狭窄,志愿军兵力展不开,当夜虽予美第23团等部以重大杀伤,但仍未能解决战斗。

15日,美骑兵第1师第5团增援部队进至曲水里。在坦克30余辆、飞机百余架次掩护下,向志愿军第116师和第126师阻援部队攻击,志愿军将其步兵击溃,歼敌100余人,但其坦克20余辆于黄昏突入砥平里与美第23团会合。由骊州方向出援的南朝鲜第6师和英第27旅的先头部队也抵近砥平里。这时,美骑兵第1师、英第27旅、南朝鲜第6师主力,在骊州、长湖院里已部署了纵深防御,东线美第10军也在原州、武陵里一线形成了新的防御。志愿军向原州西南发展进攻的各部在原州以北地区与敌形成对峙,金雄集团仍向平昌、旌善发展中。

15日,邓华一面调整部署,准备于16日晚再攻砥平里,一面于当日13时致电彭德怀、朴一禹等,请示:“从整个情况来说,今晚继续攻砥平里原为有利,但准备来不及,又会形成仓促作战,故于今明两日进行准备,调整兵力、火力,决心明晚攻歼该敌,估计准备后再攻是可能将该敌歼灭的,但如明晚万一再打不下,攻势可能形成胶着,对我不利(因敌形成据点防御,我炮火又少)。如果打,则决心以三至四天时间,顶住敌人增援,彻底歼灭之。否则,将主力撤至横城以北,求得再从运动中歼敌如何?请示”。

彭德怀等志愿军首长及时分析了当时的战场形势,认为:如继续组织力量攻击砥平里之敌,即使能够攻克,就整个态势来说,再各个击破敌人,造成战役的有利形势,已慢了一步;除非我在攻克砥平里的同时,能够击溃并歼灭相当数量的援敌,我军主力能适时进至长湖院里以南地区,才能迫使敌人全线退却,但依现有敌我力量对比来看,这种可能性很小。因此,彭德怀于15日17时30分决定停止对砥平里之敌的进攻。

2月16日拂晓前,志愿军进攻部队撤出战斗,前出至原州附近之各军也同时向北转移,向龙头里(砥平里北)至横城一线及北至洪川东西一线以南地区集结。至此,第四次战役第一阶段作战结束。

西线汉江南岸的第38军和第50军的部队,于2月16日和18日,也先后全部撤至汉江北岸。

人民军金雄集团于2月19日占领平昌,逼近旌善,将南朝鲜第5、第7师压缩至堤川、宁越以北地区,威胁了敌人的侧背,有力地配合了正面作战,获得了联司的通报表扬。2月20日以舌,该集团各部也按联司统一部署,开始逐步向北转移。

砥平里战斗之后,志愿军司令部、第39军、第40军等,都进行了检讨,总结了教训。综合这次战斗没有打好的主要原因是:

客观上,志愿军连续经过三次战役,部队相当疲劳,兵员消耗很大,有些部队伤了元气,第三次战役后由休整被迫转入应战,各方面的准备均不充分,物资弹药供应不上,攻击火力弱,火炮少弹药不足,碰到“硬骨头”啃不动。

主观上,一是有轻敌思想。由于横城以北战斗的迅速胜利,盘生了轻敌思想,认为原州、砥平里等处之敌可能逃跑,为了抓住原州之敌,赶快打掉砥平里之敌,从而仓促投入战斗。二是对砥平里之敌兵力估计不足,侦察不够,判断有误。认为砥平里之敌不到4个营,而实际有5个多营,6000余人的兵力,还有炮兵营和坦克中队等的火器,原估计为一般野战工事,实际已构筑了较坚固的防御阵地,有严密设防。不论从兵力上、火力上志愿军都不占优势,兵力对比,按战斗人数基本上是l:l,攻击兵力不足,参战炮兵只有3个连,并且弹药不足。三是兵力分散,建制混乱。由于打得很仓促,进攻前未进行充分准备和周密组织,攻击部队的建制较乱,4个师分属3个军的建制,并且主攻部队的战斗力多属二等、三等的团,有的在前几次战役中受过较重的创伤,未恢复元气。四是作战思想和战术不当。以为用第39军主力从南面一抄,以第119师从北面一压,南北夹攻就可将敌歼灭。用一般的野战指导方法和战术,没有打攻坚战的准备和战术。攻击部署缺乏重点,兵力分散,一个团打一面。先到的先打,后到的后打,攻击次数不少,战果不大,反遭失利。

此次战斗的教训说明,对现代化装备、工事坚固之敌据点的进攻,战前必须有详细侦察,对敌情、地形、工事确切了解,充分准备,选好突破口,集中绝对的优势兵力、炮火,实施重点突破,特别要组织好火力和诸兵种的协同作战。平分兵力,火力分散,仓促进攻,不能奏效,

第四次战役第一阶段作战,从1951年1月25日开始至2月16日结束,共作战23天,毙、伤、俘敌2.2万余人,虽砥平里战斗受挫,但整个第一阶段作战仍取得了满意的结果。

第四次战役第一阶段的整个作战,是在极为困难的条件下被迫进行的,但在作战指导上则力求争取主动。在判明“联合国军”的进攻企图后,根据敌我双方情况,确定采取“力争停止敌人前进,稳步打开战局”的方针,坚持西防东打的作战决心,以部分兵力在西线汉江以南坚决防守,钳制美军主攻集团,掩护志愿军主力在东线寻找“联合国军”的薄弱环节实施反击,视情况扩张战果,一举取得了横城反击作战的胜利,使东线之敌全线南撤或动摇。在围攻砥平里连打两夜未能解决战斗,并且“联合国军”在东线已经形成新的防线,即便攻下砥平里,也难以停止“联合国军”的进攻的情况下,适时果断地停止攻击,全线转入运动防御,从而避免了同“联合国军”拼消耗,在被动的情况下,更加灵活地掌握了自己的主动。正如彭德怀后来在部署第五次战役时所说的:“我经过出击,胜利了,但胜利不大。砥平里未解决,即使解决了敌人也不会退,因我力量不够,敌纵深大。”[③]

[①]此时第39军和第42军第126师均在砥平里以北监视砥平里的美军,第39军主力并作为横城反击作战的预备队。

[②]参见韩国国防部编:《韩国战争史》,中译名《朝鲜战争》,第1卷.535页,牡丹江,黑龙江朝鲜民族出版社,l988。

[③]彭德怀在志愿军党委会议上的讲话,1951年4月6日。

砥平里战斗。

向敌机射击中的志愿军轻机枪手。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