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丽70年 奋斗新时代|守着眼前的海,祖国就在肩头

来源:中国军网综合作者:陈小菁 贺逸舒 钟魁润责任编辑:张思远
2019-06-10 10:39

岛上长夏无冬,太阳毒辣无情,强烈阳光经过雪白珊瑚沙的反射,刺得人睁不开眼睛。守岛官兵的模样,看上去比他们的实际年龄要大许多。强烈的紫外线和多变的天气,在他们的面容上留下印记,十八九岁的战士,竟有一张“饱经风霜”的脸庞。

上等兵、雷达操作员张伟已上岛两年。他憨憨地笑着说:“黝黑的脸庞其实很酷,至少意味着一种经受了历练的成熟。”

“‘西沙黑’是咱中建人心中的‘网红色’,我们‘以黑为荣’。”守岛16年的四级军士长郭丹阳,对守岛官兵脸上的颜色变化再熟悉不过——刚上岛,多数都是脸庞白皙;3个月过后,白里透红;一年下来,黑里透亮;两年后,脸黑得像涂了一层釉……

寂寞的人并不孤独,坚守的人才是脊梁。中建岛艰苦的环境,给了守岛官兵独特的肤色。他们在这里扎下根来,长成一棵棵参天大树。

三级军士长邱华是中建岛最老的老兵,守岛20年的他,4次立功、多次为单位争得荣誉,是战友心中的“守岛王”。

机枪班班长李旺龙在岛上服役12年,参加各级比武10余次,6次打破纪录,是名副其实的西沙“武状元”。

这些年,中建岛守备营先后有上百人受到上级表彰,160余人次获得三等功以上奖励。

离繁华最远的地方,心却离祖国最近

在中国地图上,这个珊瑚石风化而成的小岛只是一个“小黑点”。

然而,这里所处的海域,是海上交通要道,更是连接祖国大陆与南沙群岛的重要枢纽。每年新战士上岛,作为带兵人,邱华总会反复叮嘱:我们守的不仅是一眼就能看遍的孤岛,还有万顷碧波,这里的每一粒沙、每一滴海水都属于祖国。

多年前,为捍卫海洋领土主权,年轻的水兵献出了生命。

今天,面对复杂的海上维权态势,中建岛守备营官兵在执行护渔护航、警戒巡逻、防御作战训练任务时,始终保持着当年那股冲劲儿。正如水警区一位领导所言:战风斗浪靠什么?一靠血性、二靠本事。

“没有七分英雄胆,休上中建白沙滩。”对中建岛官兵来说,提升打仗本领须臾不可懈怠。

“杀——”一声声震耳的呼喊,一招招凌厉的刺杀,一个目光坚定、肌肉结实的小伙儿,匕首练得虎虎生威——他是守备营某连连长宋理想,6年前从郑州大学毕业。来到南海岛礁戍边,就是他的人生理想。

从一名国防生向守岛战斗员转变的艰辛,宋理想体会最深。

起初,他登上美济礁,当了3年礁长。你能想象吗,在22岁的年纪,他驻守在一个没有超市、没有电影院,远离朋友家人的礁盘上,这样的日子是什么滋味?

一次战备值班,宋理想观察到一艘形迹可疑的外方船只,他立即上报。经验丰富的老班长、四级军士长任伟志,前来协助观察时问他:“这是什么?”他答:“是不明船只。”

任伟志语气坚定地对他说:“戍边无小事,可疑船只如何处置事关国家的荣誉和咱们守礁官兵的尊严!”

听到这,宋理想沉默不语。任伟志退伍离礁的那天,宋理想含泪在手机上敲下送别话语:“班长,谢谢你让我懂得,被祖国需要是多么幸福。那一天,是我长这么大第一次感到我和祖国安危、和军人使命紧紧系在一起。”

去年,宋理想主动要求来到西沙中建岛。

新战士不解,他却笑而不语。还有一些亲友劝他早点脱军装……

傍晚,与记者并排坐在白沙滩上,聊起远在河南老家的父母与亲人、在空军某部服役的未婚妻,这位青年军官的言语中,充满奉献与收获的辩证法——脚下是祖国的领土,广袤江山装在心中;舍弃个人团圆,却收获万千家庭的幸福。

“不上中建岛,祖国离你很远;守着眼前的海,祖国就在肩头。”与守岛官兵交流,他们中许多人都会由衷地说上这么一句。

离繁华最远的地方,心却离祖国最近。当青春汇入时代的洪流,当梦想与祖国同在,任何一种取舍,都折射出中建岛守岛官兵的时代担当。

“祖国万岁”,时时在官兵心中

又是一个风吹浪打的清晨,一队官兵巡逻在朝霞中。官兵们走过的地方,“祖国万岁”“党徽永耀”几个大字在霞光照耀中熠熠生辉。

在四级军士长张孝伟眼中,沙滩上“祖国万岁”这几个字,是自己永恒的情感寄托和精神坐标。

一开始,“祖国万岁”是老“中建人”肩挑手抬,用岛礁上捡来的珊瑚石堆砌而成的。来了台风,小岛被吹得变了形,官兵们最牵挂的便是海滩上的几个大字。

2006年,17岁的张孝伟刚刚结束新训,乘坐交通艇前往中建岛。

在琛航岛等船的过程中,他结识了休假归队的时任守备队指导员王凤鸣。他俩看到琛航岛潟湖中,生长着一种红茎绿叶的海马草,便灵机一动:“咱们为何不把‘祖国万岁’种在中建岛上?”

说干就干。两人挖草装袋,搬上交通艇。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