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徐记者的扶贫“大文章”

来源:军报记者 作者:孙伟帅 发布:2019-07-11 11:04:56

幻灯片 手机看 分享到

徐斌从没有想过,有一天自己会以“农民”的身份站在这巍巍太行山上。

此刻,徐斌正和几位农民一起讨论着今年党参的长势。在他们身后,是1000多亩中药材多品种试验示范基地。

△徐斌和同事来到田间地头进行调研。

这是徐斌最重要的日常工作之一。平时,他一半的时间花在给农民做农业培训的组织上,另一半时间就是让自己和农民一样,真正走进土地,真正了解农民,真正了解农业。

现在,徐斌的身份是山西省平顺县农广校的校长。

多年以前,徐斌还是平顺县电视台的一名记者。每天,抱着笔记本参加各种会议,扛着摄像机拍摄县城新貌,拿着话筒报道新农村变化。徐斌的职业“体面而光鲜”。虽然也时常带着团队走进农村,拍摄农民,用自己的新闻作品助力脱贫攻坚战斗,但用徐斌自己的话来说,报道归报道,扶贫于他而言,“终究是浅的”。

转变,发生在2018年4月。

徐斌接到调令,即刻到平顺县农业农村局上班,并任职县农广校校长。那时的他,依然没有觉得这是改变他人生走向的一次调动。不过,在后来的工作中,徐斌的观念和认识都开始发生转变。

平顺县农广校的重要使命,是大力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全面提升农民素质。于是,组织农民“上课”,就成了徐斌的重要使命。上课难吗?说难也难,说不难也不难。

为了组织一次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徐斌和同事们在开班前两个月就开始广泛调研。一次又一次激烈讨论的课题研讨会,走进30多家合作社和20多个村庄摸底调查。之后,徐斌和同事开始通过各种渠道联系聘请国内、省内的农业专家、知名学者,来到这个太行山深处的小县城上课。

看着会议室里坐满了人,徐斌终于松了一口气。坐在会议室上课的50位农民,有的是通过乡镇选拔报名的,有的是通过微信公众号自己报名的。不管是通过什么样的方式来到这里,在这些被晒得黝黑的面孔上,都写满了真诚与渴望。

徐斌很理解这样的渴望。

从小生长在农村,虽然自己家境还好,可身边那些因为各种原因导致贫困的邻里,让徐斌对贫困有了最初的认识,也让他觉得“困在深山,要一辈子受穷”。很多人脱贫的愿望如此强烈,可面对茫茫太行山,却又无计可施。

△农民与农广校工作人员进行交流。

中药材的种植,像是打通了平顺县的“任督二脉”。通过科学布局、全域规划,平顺县在几年前就实现了“山、坡、田、林、路”立体化种植。到2018年,全县中药材种植面积达到56.63万亩,中药材种植重点村233个、种植户2.6万户,年产值3.38亿元,直接带动贫困人口3.5万人。

现在,徐斌和同事们要做的,就是在这样的基础上再添几把柴,用科学技术推动脱贫攻坚战斗的胜利。

来自西赛村的王爱香,是最让徐斌意外的一位农民。今年55岁的王爱香,通过乡里的推选参加了农广校的培训。按照农广校的报名要求,年龄的最大限度在60岁,王爱香在这一期培训里,成了年纪最大的一个。

原以为,王爱香会成为培训班里的“问题户”,但没想到,王爱香在结业时却成了全班的尖子生,还捧回了“优秀学员证书”,并通过专家评定,成了平顺县的新型职业农民。

△王爱香写的培训心得体会。

这件事对徐斌的触动很大。他过去以为,是眼前的大山阻隔了农民的脱贫。现在,他越来越明白,想要真正打赢脱贫攻坚战斗,需要移走的,是农民心中“大山”。只要观念转变了,通往致富的路,岂是一座大山能阻隔得了的?

2018年12月18日,党中央、国务院授予申纪兰同志改革先锋称号,颁授改革先锋奖章,并获评“初心不改的农村的先进模范代表”。许多人可能不知道,申纪兰就是从平顺县西沟走出来的农民。

申纪兰的故事,每一次都会被徐斌当成培训动员课程的一部分讲给农民听。他想告诉乡亲们,只要自己肯努力,大家都可以脱贫致富,成为受人尊敬的人。

几个月前,平顺县农广校从北京请来一位农业“大咖”——来自农业农村部的博士邵科。那一次培训,让徐斌很是感动。他感动的并非有专家肯千里迢迢来到这座小县城,而是感动于台下每一位乡亲的热情和踊跃。

“他们都是致富带头人!对我们来说,我们没有办法对每一位老乡进行手把手地培训,可这些来参加培训的老乡就是一颗颗火种!”徐斌激动地告诉记者。

自从徐斌调职到农广校,回家的时间比当记者时还要少。正在上初一的女儿从不会责怪爸爸的“因公缺席”。“扶贫,不仅仅是外面的人给予帮助,自己的努力更加重要。只有一起努力,才能打倒贫困。”总是听爸爸念叨着村里的事,这个13岁的小姑娘已经对脱贫攻坚有了自己的理解。

的确,行走在八百里太行山区,记者能够深刻感受到,外部“供血”加上内部“造血”,让以往“骨干”的贫困村贫困户渐渐“丰满”起来。也只有这样的“里应外合”,才能让脱贫攻坚战斗取得一次又一次的胜利。

△徐斌接受记者采访。孙伟帅 摄

“你觉不觉得现在的自己像是农民?”记者问徐斌。

“是的,我现在基本成了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可是,我很喜欢这样的感觉。”徐斌笑笑说。

“什么样的感觉?”记者追问。

徐斌没有马上回答,而是弯腰掐下了一片绿油油的党参苗的叶子,然后说:“这个,可以让乡亲们脱贫致富。而我们,可以让这片叶子发挥出更大的价值。这种满足感和获得感,让我特别踏实。”

满足感,获得感,这样的感受其实可以量化。于农民而言,是他们一天天鼓起的腰包,是一天天更好的生活;于徐斌而言,是自己的青春与这个时代的使命同频共振,是自己的付出能让这个时代更加美好。

再望一眼茫茫太行山,再凝视一次农民脸上的渴望,你真的会感觉到,能在这样的时代付出,是一种幸运;能在这样的时代被需要,是一种真正的人生价值。

△茫茫太行山。孙伟帅 摄

责任编辑:刘秋丽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
数据加载失败,请确保在www.81.cn域名使用侧边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