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线抗疫群英谱|周龙甫:为奉献者奉献,时刻保持冲锋的姿态

来源:中国军网作者:李毅 刘一波责任编辑:乌铭琪
2020-04-03 16:49

为奉献者奉献

——记湖北省妇幼保健院光谷院区医学工程科副主任周龙甫

■李毅 刘一波

周龙甫近照

“我们的目标就是让一线科室的战友手上有钢枪,周身有盾甲,全力保障打胜仗!”如果说临床科室是和病魔短兵相接、刺刀见红的一线战场,医学工程科就是为战场输送武器弹药的“军火库”,这是湖北省妇幼保健院光谷院区医学工程科副主任周龙甫对自己工作的定位。

医院接到抗疫任务后,周龙甫第一个念头就是“学了这么多东西,该是上前线报效国家的时候了”,可转念一想,如果真的去了武汉,谁来照顾体弱多病的妻子?得知消息后,妻子的一句话就打消了周龙甫的顾虑:“龙甫,武汉有更多人需要你,这时候你如果不上,留在家里照顾我,我也会不安心的,我支持你,去吧!”

疫情发生之初,摆在面前火烧眉毛的任务就是:全力阻击,与疫赛跑!最初的赛跑,是在准备物资的路上。人们纷纷跑向药店,跑向口罩、跑向消毒液,跑向安全的庇护地。

激流中总不缺少中流砥柱。2月17日,一抵达武汉就奔赴光谷院区战“疫”场,周龙甫带领团队立即展开工作。负责医院的医用氧气、耗材、试剂、防护物资等供应保障和医疗设备引进维护,时而像物流小哥,接收物资,归类分拣,按需发放……时而像修理工,手拿工具,逆行而上,检修机器……

时针一圈圈转动,物资一车车进入光谷“军火库”,又一箱箱送达各个科室,虽然寒意阵阵、困难重重,但无法熄灭周龙甫和医工科“全力保障救治一线”的工作热情。为了保证院区2月19日按时收治病人,他们第一时间完成600多箱医用防护物资、350余箱医用耗材、180余台设备总计几十吨防护物资的收发任务,从无到有建立起一套医疗物资保障体系。

虽没有第一时间走进病房直接接触患者,却在幕后默默守护着医护人员的安全。周龙甫说,可以不要“聚光灯”,但绝不能“拖后腿”,进驻50天来,他始终保持着冲锋的姿态。

服务是天职,满意是标准,这是周龙甫对自己的要求。

3月3日,一名患者肺部病变达到95%,需要上ECMO急救。彼时,所需的设备、耗材和器械还没有完全到位。

专家组通知医工科后,周龙甫立刻意识到,ECMO和插管一样,都是制敌救命的最后一招。他马上和感染二科刘金成主任对接需求,筹措设备,接收物资后又一件件查对,终于在专家提出的时限内,以最快速度完成了救治。这名危重症患者不到两周就治愈出院。

夜半时分,瑟瑟寒风中,光谷院区点点星火,万籁俱静。周龙甫医工科的工程师们为了确保数小时后的物资发放,仍在紧张忙碌着。

清晨7点半,东方鱼肚白,验收、清点、发放工作开始,病区工作人员开始分门别类、忙而有序地领取各类医疗物资。这是抗疫非常时期“医工人”一个普通的工作剪影。每天,为了患者和医护人员的2000多份防护物品、医用耗材,他们需要准备包括1100多套防护服在内的14300余件各类三级防护物资。

防护物资的分级分类至关重要,作为“军火库”的“大管家”,周龙甫必须要将接收的各类物资分级分类,定点投送至各个战位。

战“疫”如战役,这一件件珍贵的物资,小到一枚口罩,大到整套防护服、医疗器械,都直接关乎着患者的健康、医护人员的安全,甚至直接关乎着整个“战役”的成败。“零差错,零差错,零差错”,成为每一位“医工人”的工作信条和战斗标准,更是他们心中时刻铭记的神圣使命。

“一次性使用静脉留置针库存198支,账上还有200支,怎么少了2支?”一天下午例行盘点时,多次核对账目后,小小的静脉留置针引起了周龙甫的注意.

“找!翻遍库房也要找到缺的这2支”静脉留置针在危重病人急救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就供应量少,可以说是重要又紧缺的物资,必须保证每一支都发挥出应有的战力,一个都不能少。

走出医工科库房,不远处伫立着两组液氧储存装置,为病房源源不断地输送氧气也是周龙甫负责保障的任务之一。

存储高浓度氧的地方危险系数极高,稍有不慎就会引起火灾甚至爆炸,周龙甫深知危险之处,因此,他时刻关注着储氧装置。

一天晚上,周龙甫负责值夜班,一阵奇怪的声音划破光谷寂静的夜晚,周龙甫立刻警觉起来,经过反复排查,目标锁定储氧装置。

打着手电,周龙甫围着储氧装置观察了好几圈,锁定泄露位置:2号阀螺口松动,必须立刻修复,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寻找配件,调整机器,更换阀门,一气呵成。夜色中,周龙甫努力守护着光谷的安全,守护着生命,守护着东方升起的微光。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