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泉水村丨一条河、一棵树、一段路在这样变……

来源:中国军网作者:尹涛 黄宜 朱勇 等责任编辑:于雅倩
2020-05-11 08:52

一棵柑橘树带来的收入之变

在泉水河的源头,有一座海拔1000米的高山,村民取名为鸡公岩。因为位于全村海拔最高处,鸡公岩被村民尊为村里的“龙脉”,从鸡公岩里源源不断流淌出的泉水滋养了世世代代的泉水村人,如今又承载起了这个小山村脱贫致富的使命。

站在鸡公岩的山顶上,我们眺望泉水村的周围环境。放眼望去,一边是繁华似景的宜昌市区,一边是烟波浩渺的峡江。

三峡大坝蓄水后,冬季形成的峡江气候较同纬度地区温度稍高,又没有霜冻,是一个天然的“水果保鲜库”。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和清澈的泉水,使这里的村民祖祖辈辈形成了种植柑橘的习惯,但大多“十种九不收”。唯一从上世纪五十年代延续至今的柚子,因为个头小、色泽暗、品种单一、上市时间集中,总是卖不出好价钱,村民们微薄的收入就这样被压得越来越低。

守着优厚地理环境,却过着穷日子。这是在结对帮扶之初,泉水村留给宜昌军分区官兵最深刻的感受。

“泉水村最大的优势就是有优质的山泉水,利用好这一优势资源,乡亲们脱贫致富大有希望。”采访中,军分区政委黄桂林介绍,从修缮泉水河开始,军分区几届领导班子都围绕着特色资源在谋划泉水村发展蓝图。

为了尊重村民的习俗,保护他们种柚子的积极性,军分区领导与帮扶单位商量,以村民的种植习惯为突破口,扶持贫困户从种好“一棵柚子树”开始,打赢这场脱贫攻坚战。

2016年3月,帮扶泉水村第二个年头,在摸清了扶贫的着力点后,军分区领导决定大干一场。他们请来农业种植专家,分析全村山上山下水土的品质,研究适合种植的柚子和柑橘品种。组织驻村扶贫工作队和村民代表到福建、重庆、江西等地,学习考察柚子、柑橘品种改良和种植技术。

由于泉水村的柚子多在每年11月份上市,扶贫工作队商量决定为村里引进红心柚和“耙耙柑”等晚熟柑橘类水果,与该村原种植的柚子错开上市高峰期,填补该村冬季和春季水果出售空白。

为了减轻贫困户种植成本,从2016年引进红心柚和新柑橘品种树苗开始,军分区拿出30多万元扶贫专项资金,购买2.8万棵红心柚和“耙耙柑”幼苗免费发给贫困户种植。同时邀请农技服务站技术人员手把手教授种植方法,最大限度提高种植水果品质。

“你们解放军啊,品种改良要3至5年的过渡期,这期间我们吃啥呢?种植现有的柚子虽然买不了几个钱,至少能保证不饿肚子吧……”正当军分区从福建运回改良柚苗时,贫困户闵泽福的一席话给扶贫队员们浇了一盆冷水。

为了给乡亲们吃下“定心丸”,缓解柚子和柑橘改良期间贫困户收入减少问题,军分区与其他三个帮扶单位商议,为每个贫困户制定了脱贫“双保险”:设定专项扶贫资金,每年为每个贫困户提供4000元养殖专项资金;协调宜昌市退伍老兵农业合作社,免费为贫困户家庭提供板栗薯幼苗,在柚子改良的田间套种,并签订保底收购价。

军分区司令员黄长清多次上门发动帮扶户何兴安,鼓励其种植改良柚苗,并保证为他谋销路。有军分区司令员的担保,何兴安第一个站出来,领回了免费的红心柚苗,种完柚苗又在柚苗的间隙套种了板栗薯。有了一个就有两个,有了两个就有三个,终于越来越多的贫困户都参与到柚子和柑橘改良品种种植的队伍中来。

以前,泉水村的柚子和柑橘都在11月、12月这两个成熟季内采摘。去年红心柚、“耙耙柑”开始挂果后,乡亲们的柑橘采摘时间从前一年11月份一直拉长到第二年的3月份。为扩大柚子和柑橘的销路,扶贫工作队通过消费扶贫渠道,积极联系地方企事业单位进村入户采购泉水柚子和柑橘;每年组织外地收购商进村收购,形成了多条特定的畅销渠道。在此带动下,泉水村红心柚和柑橘系列水果价格也一路水涨船高,每亩果园的收入从不到2000元提升到1万多元。全村有80多户贫困家庭形成了以柚子和柑橘为主的种植产业,每年仅仅种植这一项,贫困家庭人均收入就超过5000元。

在军分区帮扶下,泉水村改良后的柚子开始丰收。

原本不愁销路的泉水村柚子和柑橘,今年却因为疫情而严重滞销。当网络直播卖货成为正当红的营销模式时,军分区和市、县的帮扶单位也尝试着在网上帮助贫困户销售柚子和柑橘。利用微信群、公众号、抖音等平台推销泉水村柚子和柑橘,发动军分区、人武部、地方党政机关干部在微信群和朋友圈里推送柚子滞销情况,并组织当地民兵帮助缺乏劳动力的贫困户采摘、转运柑橘。

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滞销的柚子和柑橘源源不断卖往全国各地。在网络销售的高峰期,一天都能卖出500多单,收入3万多元。

一颗柑橘树带来的收入之变,让泉水人民的生活从“求温饱”到“求环保”,满山遍野的柚子树和柑橘树让泉水的山更绿了。

泉水蜜柚丰收季节,军分区组织官兵和民兵帮助贫困户采摘柚子。

泉水蜜柚丰收季节,军分区组织官兵和民兵帮助贫困户采摘柚子。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