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美援朝战争中的人性光辉

“弘扬民族精神、奋斗精神”《名家谈军事》系列节目,今天播出《抗美援朝战争中的人性光辉》。主讲人:董保存 采制:王锐涛

在抗美援朝战争中,面对武装到牙齿的所谓“联合国军”,中国人民志愿军英勇无畏、视死如归,用鲜血和生命为祖国筑起了一道钢铁长城。而对待战败的伤员和俘虏,志愿军用善良化解仇恨,展现了仁义之师的风范。我们今天的节目就将为您讲述志愿军救助美军伤员的故事。

董保存:上个世纪80年代的时候,我们有一大批学生到美国留学,其中有一个留学生住所的房东就是当年参加过抗美援朝战争的一名美国老兵。这个美国老兵向他讲述了一段让他感到不可思议的故事,这故事恰恰反映出中国军人身上的人道主义精神和善良品质,这也是我们这支军队多年以来形成的一种非常美好的武德。

董保存:这位参战的美军老兵叫马丁。在抗美援朝战场上,一次他们到前一天刚进行过激烈战斗的部队所在阵地换防。这时,美军和中国人民志愿军只隔着一条公路,公路对面是一座山脉,山脊的这边是志愿军的阵地,山脊那边是美军控制的阵地。就在他们接防后不久,太阳刚刚升起的时候,有几个人向着美军的阵地走来。这时马丁所在连的连长就发现了这个情况,让他们往前看。他们看到走下来的有6个人,其中有一个举着红十字会的旗帜。再仔细观察,原来走过来的是两国的军人,其中有四个穿美军的军服,有两个穿中国人民志愿军的军服。这个情形让在山上观察的马丁等人觉得很迷惑,不知道这是要发生什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场景。这些人举着红十字的旗帜继续向他们走来,越走越近。这时候马丁已经可以看清楚了,那四名美军身上既有绷带,似乎也有血污,而其中一个中国志愿军举着红十字的旗帜,不停地向着美军阵地这边招手,打着信号。

为了弄清楚志愿军究竟想做什么,马丁的连长带着马丁和一名医生向志愿军一行人走了过去。双方碰面后,马丁才知道,志愿军是来送还美军伤员的。

董保存:战场上的对手见面了,领头的那个中国军人会讲一点英语,但也不很流利,他只说自己是一个医生,前一天的战斗当中他们俘获了几个美军的伤兵,现在这种情况下,这些伤兵没有办法被送到中国人民志愿军的后方进行治疗,前方的医疗条件非常不好,他们的上级决定,把这些伤员交给美军。说着,他指了指一起走过来的四名美军伤员。美军伤员会讲英语,就把这个情况向美军连长讲清楚了,同时还告诉连长,后面还有好几个重伤员,因为担心美军会开火,所以没有让那些重伤员下来。

马丁感到非常惊讶,他的连长也很犹豫,他们觉得这个事情是真实的,而且也不会发生他们先前所担心的后面有中国军队跟着冲锋上来的情况。他们就准备和这些中国人民志愿军进行一下交接。这个时候,中国医生对他们讲了一句话,说我们不是日本军队。其实这句话说得意味深长。在战争当中,日本军队曾经干过多少次枪杀俘虏的事情,也曾经干过多少用伤员作为他们的炮灰在后面进行攻击的事情,我们这位中国医生的一句话实际上打消了当时美军的所有戒备。

董保存:在这种情况下,志愿军的这名医生朝着山坡那边挥动了他的旗帜,不大一会儿,山坡那边十几个志愿军就抬着几副担架走了下来,走到面前时,他们才看到这几位伤员有的还处于昏迷状态,有的伤势非常严重。如果当时没有中国志愿军的救治可能这些人就不会活下来了。马丁的连长招呼士兵把这些伤员抬了回去。

在抗美援朝战争中,中国人民志愿军发扬我军优待俘虏的传统,严格执行《日内瓦战俘公约》,展现了中国人民讲和平、讲人道的博大胸怀。“联合国军”总司令李奇微在回忆录中写道:“我们后来体会到,中国人是坚强而凶狠的斗士,也是更加文明的敌人。有很多次,他们同俘虏分享仅有的一点食物,对俘虏采取友善的态度。”

董保存:双方分手的时候,马丁的连长向这些志愿军敬了一个美军的军礼,中国志愿军点头致意。马丁向我们的留学生讲述,说本来他的连长是一个脾气特别火爆的家伙,从这以后,他性格似乎变得温柔了许多,也明显表现出厌战的情绪。马丁自己说,从那件事情以后,他已经没有办法把中国人当敌人了。他们这些美军士兵已经深切感受到,中国人民志愿军队伍中的每一个人,他们既是那种面对强敌绝不屈服的军人,可以在战场上和你拼到底,但是在战场之外他们是非常善良的。

董保存: 马丁对我们这位中国留学生说,这样的军队绝不是那种邪恶的,那种毫无人性的军队,他们也绝不是被别人驱赶着来和我们打仗的。他甚至说了这样的话,我非常尊敬中国军人,如果以后中国和美国再发生战争的话,那一定是美国的领导人出了问题。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