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塔山下话党史12|抗日军政大学校歌:凝聚全民族力量的号令
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简称“抗大”)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培养军政干部的学校。1937年11月,为激励抗大学员努力学习、肩负起抗日救国的责任,毛泽东同志让中共中央宣传部负责人凯丰为抗大谱写一首新的校歌,取代原来的《红大校歌》。凯丰和吕骥于1937年为抗大写的这首校歌具有独特的音乐风格,形象地表现了抗大青年蓬勃的青春活力和豪迈的革命气概。《抗日军政大学校歌》随着抗大毕业生的足迹,飞越万水千山,唱遍抗日前线,并一直传唱至今。
今天,中国军网、武警陕西省总队“宝塔山下话党史”网络新媒体主题宣传活动带您唱响这首慷慨激昂的歌曲,走进那段救亡图存的峥嵘岁月。
视频内容:
大家好,我是武警延安支队红色讲解员李媛媛,刚才这首激昂雄壮的歌曲大家听过吗?没错,那就是著名的《抗日军政大学校歌》,七十多年来,这首歌穿越时空,激励着一代代人前赴后继、艰苦奋战,仿佛将我们带回到那个全民族英勇抗战的峥嵘岁月。
1937年1月,为适应当时全国形势的需要,刚刚移驻延安的中国人民抗日红军大学更名为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旨在为抗日培养干部学员。自此,延安的山山峁峁间,活跃了一批批心存报国志的热血青年。
“以窑洞为教室,石头、砖块为桌椅,石灰泥土糊的墙为黑板。”这是美国记者斯诺曾在《西行漫记》中感叹,抗大办学条件之艰苦,“校舍完全不怕轰炸的这种‘高等学府’,全世界恐怕只有这么一家。”
但生活条件的艰苦,却挡不住爱国青年奔赴延安的脚步,他们以“困难严重、不可终日,救国无术,均欲来抗大以为快”“不到抗大誓不休”为口号,向着这片热土坚定地前行着。
正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之下,为激励抗大学员们努力学习,肩负起抗日救国的责任,1937年11月,毛泽东让中共中央宣传部负责人凯丰为抗大谱写一首新校歌。
凯丰接受任务后兴奋不已,望着一群群从海内外汇聚宝塔山下,寻找抗日救国真理的热血青年,他心潮澎湃,很快谱写出了从心灵深处流淌出来的歌词,并交给时年27岁的青年作曲家吕骥。11月10日,吕骥反复吟诵着歌词,以歌曲中黄河的形象完成音乐构思,将抗日的激情表现出来,而后当场唱给时任抗大副校长的罗瑞卿等领导听,罗瑞卿听后激动地说,我听过不少校歌,但我最喜欢的还是这首。
“像黄河之水汹涌澎湃,把日寇驱逐于国土之东,向着新社会前进,前进!”振奋心灵的歌词,慷慨激昂的曲调,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抗大校歌成为凝聚全民族力量的号召令,引领无数热血青年勇上前线,谱写了一首首救亡图存的壮士之歌。
时光荏苒,烽火远去,抗大校歌却历久弥新,以其振奋人心的感染力传唱至今,并成为国防大学的校歌,激励着一代又一代青年昂扬进取,奋勇报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