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解放军报

为忠诚烙上红色印记

来源:法治日报作者:廉颖婷 冯来来 鹿子舟责任编辑:于雅倩
2021-06-17 18:07

为忠诚烙上红色印记

记武警上海总队执勤第四支队执勤十中队

初夏申城,外滩的钟声由远及近,上海开启新的一天。

迎着晨光,武警上海总队执勤第四支队执勤十中队巡逻官兵走上战位,一路经过人民公园、人民广场,来到南京路。

“强国必先强军,军强才能国安。”十中队排长陈龙说,每次巡逻都是一次对强军胜战的叩问,警醒官兵不忘历史,扛起使命担当。

建队68年,十中队官兵取得一个又一个令人瞩目的成绩:1994年被武警部队授予“南京路上学八连模范中队”荣誉称号,荣获“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学雷锋活动先进集体”“全国拥政爱民模范单位”等15项全国性荣誉,荣记集体一等功3次、二等功11次、三等功19次,26年被上级表彰为“基层建设标兵中队”。

深学创新理论

6月8日,记者走进上影集团党史教育创新基地,亲身感受十中队利用驻地教育资源、创新开展沉浸式党史学习教育的过程。

“联合上影集团党史教育创新基地,利用情景再现的方式让官兵‘参与’到党的重大历史事件中,身临其境重温党的历史,是我们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创新探索。”十中队指导员杨泽楠说,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怎么让学习教育活起来、热起来,是他们一直在思考的课题。

漫步十中队营区,处处都是学习党的创新理论的大课堂。操场两侧橱窗里,官兵们学党史、研理论的心得体会周周更新;楼梯走廊里,学党史主题展板月月更换;《论中国共产党历史》《中国共产党简史》等书籍成为大家的必读书。

执勤第四支队政委陆伦明说:“在学思践悟党的创新理论中,十中队官兵始终坚持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使之成为强大的思想武器和行动指南。”

图为武警上海总队执勤第四支队执勤十中队官兵在中共一大纪念馆前重温入党誓词。徐延钧 摄

近年来,十中队携手中共一大纪念馆组成军地党史知识宣讲团,先后为驻地社区、企业、学校开展党史宣讲700余次,派出20余人到驻地5所学校担任校外辅导员。在宣讲团带动下,10余家单位、百余名青年志愿者也加入到党史宣讲队伍中。

6月9日,由官兵创作拍摄的《兵哥说党史》教育短视频第100集正式上线。这部被网友称为“网红党课”的系列视频,从首集推出后就备受追捧,网上点击量累计破3亿次、转发量超百万,被70余家社区、企业、学校作为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生动教材。

“十中队官兵在宣讲党史知识的同时,也在用党史知识教育自己。”十中队副中队长张文涛告诉记者。

2019年,十中队被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共青团中央授予“全国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军地共建共育基地”。

传承精神血脉

十中队荣誉室里,陈列着一幅曾让世界震撼的历史照片:在被雨水冲洗过的老上海街道旁,解放军战士在阴冷潮湿的地上席地而卧。

一位外国专家由此感慨:这张照片是红色中国的第一张“上海公报”。

“接过八连的枪,也接过了八连的魂。”执勤第四支队三大队教导员石磊说,从“好八连”到“学八连”,人民军队艰苦奋斗、服务人民的作风本色在这里薪火相传。

自1982年开始,十中队“雷锋班”坚持每月20日到南京路上开展为民服务活动,39年如一日从未间断。

在十中队影响带动下,130多家单位、千余名志愿者也主动参与其中,服务内容也由刚开始的修鞋、理发逐步拓展到健康、法律、心理等80多项。每月20号,军地单位撑起的爱民帐篷绵延近200米,成为一道亮丽风景线,“中华商业第一街”由此也被誉为“全国精神文明一条街”。

几十年来,官兵还建立每月走进孤寡老人、走进自闭症儿童、走进残障人士“三个走进”机制,联合高校、医院、企业和律师事务所,开展对接一个贫困户、资助一个贫困生、建立一个图书站、设立一个医疗点“四个一”活动。

忻鸿发是十中队官兵陪伴时间最长的孤寡老人之一,双目失明、长期卧床不起,生活十分困苦。官兵得知后,主动当起“兵儿子”,给他搞卫生、擦身体从不嫌弃,急事难事一个电话马上到场。20年春去秋来,89岁的忻鸿发在弥留之际还在说:“战士们,我的孩子们。”

图为武警上海总队执勤第四支队执勤十中队官兵到黄浦老年公寓开展服务。揭亦凡 摄

2017年年底,武警上海总队对口帮扶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色德村,杨泽楠主动请缨作为总队扶贫干部代表,带着“雷锋班”战士们先后3次前往色德村挂钩帮扶。

驻村期间,杨泽楠从党建扶贫、教育扶贫、产业扶贫多个角度入手,每去一次都要给色德村党员上一次专题党课,持续推动村特色农产品“云南产—上海推—全国销”的产销衔接模式,帮助建设完善“武警八一爱民小学”设施设备,从源头上改变色德村贫困状况。

“杨指导员的‘云党课’可火了。”色德村党总支副书记大扒付说。在杨泽楠的组织下,村党员队伍在手机上“云参观”了中共一大纪念馆、中共二大会址纪念馆,对党的历史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劲头更足了。2020年4月,色德村摘掉了贫困帽子。

39年来,官兵累计照顾孤寡老人27人、残疾人12人、军烈属15户,资助16名贫困学生重返校园,为公益事业和慈善基金捐款300余万元,被表彰为“全国军民共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先进集体”“全国扶残助残先进集体”。

当好忠诚卫士

曾几何时,训练场地不足一度是制约十中队训练水平提升的短板。不少前来参观的外单位官兵说:营区只有巴掌大的地儿,营院外又是繁华闹市,训练没有地方,成绩上不去情有可原。

面对困难,十中队官兵在地下车库练队列、上下楼梯练体能、微缩靶子练射击、移动拆分练障碍,在楼顶建起集器械训练场、搏击训练馆于一体的“空中训练场”。在近几年上级组织的考核比武中,官兵屡屡摘金夺银。

驻守著名商业街,对十中队官兵执勤能力提出更高要求。他们着眼警卫、巡逻任务特点,限定时间强记忆、设置干扰考反应,探索形成“警卫哨兵防袭击12招”“巡逻任务1分钟到场处置6步法”,人人对任务区域周边地形、社会情况和突发情况处置方法一口清,确保遇有情况迅疾出击、高效处置。

图为武警上海总队执勤第四支队执勤十中队官兵正在外滩执勤。 李岩 摄

2015年4月17日,西藏中路九江路口,一名男子手持利刃在拥挤的人流中四处挥砍。危急时刻,战士李春雷仅用30多秒就赶到现场。对峙中,李春雷临危不惧,成功将其制服。

在前不久支队组织的实战化拉动演练中,十中队出动时间最短、携带装备最全、指令下达最准、通联手段最多、分队协同最好,尤其是一系列高科技手段的运用,令其他参演官兵连连称赞。

“不大胆创新,就打不赢明天的战争。”十中队官兵在支队范围内率先完成执勤信息化改造升级,部队实战能力往前跨越了一大步。

十中队中队长王浩告诉记者,官兵坚持用备战打仗牵引带动各项建设,把提升战斗力作为衡量检验各项工作的尺度。

据了解,十中队组建以来,历届班子、主官一直把锻造能打仗、打胜仗的过硬中队作为建队目标,始终恪守“三满两跟”的铁规矩,即出满勤、操满课、训满时,跟训跟教;365天,天天都是号响先起、集合先到、出操先训。

今年五一小长假期间,“南京路网红人墙”再次刷屏。鲜为人知的是,第一次在南京路执行“人墙”任务的就是十中队官兵。多次参与国庆执勤的下士陈昕告诉记者,任务中,他每天都要执勤7个多小时,来回要走上300多趟。

进驻南京路以来,十中队连续39年实现执勤无事故,近年来先后成功处置各类突发情况1680余起,协助公安机关处理治安事件780余起,抓获不法分子90余人。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