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解放军报

大型雕塑《旗帜》亮相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数字背后原来有这样的特殊寓意!

来源:北京晚报作者:李俐责任编辑:于雅倩
2021-06-24 11:03

大型雕塑《旗帜》近日亮相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深刻反映出旗帜就是方向、旗帜就是力量。雕塑的创作者、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说:“这样一面迎风招展、气势如虹的党旗,象征着中国共产党历经百年伟大历程而意气风发的气概。”

■整体造型

蕴含着强烈的精神指向

雕塑《旗帜》的整体造型庄重、朴素、概括、简洁,一目了然,蕴含着强烈的精神指向,既是永远向前的党旗,也是一座永恒的丰碑。

雕塑坐落在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西侧广场正北侧中间,座台高5米,总高8.1米,金色的党徽光辉夺目。《旗帜》的基座高1米,旗帜部分高7.1米、长21米,象征1921年7月1日。

当参观者走近这面旗帜时,会被这一片大红色感动,火红的党旗是血染的风采,是无数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的象征。雕塑外部以不锈钢板材进行手工锻造,以微妙变化的弧面、曲面、平面构成明快、爽朗的体面,形成流畅富于韵律的线条,将起承转合、跌宕回旋的节奏和雕塑的块面、体积、空间融合在一起。由于受光面的不同,使得阳光照射后产生不同的光影,具有流动感,象征不断砥砺前行。

■创作过程

力求做到四个契合

吴为山在谈到创作历程时说:“从平面到立体,从具象的党旗到具有抽象意味的旗帜雕塑,这是形式创造过程,是一个由理念、信念转化为视觉造型并通过造型升华为崇高,继而坚定信仰的过程。”为此,雕塑家调动一切艺术手法,通过形态、体量、材质、色质等要素表现这一宏大主题。雕塑的座台由32级台阶构成,端庄厚重。当人们拾级而上,可身临其境地感受党旗的神圣与肃穆,在党旗下重温入党誓词。雕塑与环境和谐一体,红色的旗帜、绿色的植物、白色的汉白玉基座与台阶,三色相得益彰、相映成趣,产生明快大方的视觉美感。

“在这里创作这样一个作品,它要具有标志性、符号性,要有鲜明性,这个鲜明性就是要体现党的本质、党的初心,要体现波澜壮阔的中国革命历史,要体现可以战胜万难险阻的一种气概。”吴为山说。他在创作过程中力求做到四个契合:第一,与中国共产党的党性、中国共产党的初心相契合。第二,与中国共产党长期以来所倡导的文艺为人民大众的最朴素的审美相契合。第三,与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周边的的空间、环境相契合。第四,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党旗的造型、尺度、空间、精神指向要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相契合。

■作品创意

巧妙运用具象到抽象的转换

中国美术家协会美术理论委员会主任尚辉认为,《旗帜》作为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户外最重要、最醒目、最具标志性的雕塑,可谓广场五组大型主题雕塑中的点睛之笔。但“旗帜”是具象的,这个作为中国共产党思想精神象征的“旗帜”,似乎不允许雕塑家进行过多的艺术处理,这或许正是创作的难度所在。

雕塑《旗帜》的创意,在于巧妙运用具象到抽象的转换,吴为山介绍:“将具象旗帜转换为曲与直的变奏,既通过造型语言本身隐喻了中国共产党百年艰难曲折的革命历程,也形象地展现了无数共产党人高擎旗帜为理想而不懈奋斗的精神。而旗帜在纵向上微微前倾的立面,也减弱了观众因视距不同而带来的视感变化,不论走到多远,这面旗帜始终向你招展,始终给你以向上奋发的崇高激励。”

吴为山在最初的构思里,脑海里闪现过无数旗帜的各种形象,但最终还是回到旗帜造型本身,在旗帜造型与旗帜基座上做文章、下功夫。这是个由繁至简、由叙事到象征的提炼过程。雕塑《旗帜》的创造性在于不露痕迹地将人们熟悉的中国共产党党旗形象进行了雕塑化的处理。此次创作历经两年半,前后易稿16次,从初创到最终完成,通过无数次研究、推敲、打磨,达到完善,其中也凝聚了电脑制作团队和大批工匠几百个日日夜夜的心血。

中国美术馆 供图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