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解放军报

百岁老兵寄语百年大党丨康凤岐:听党指挥,绝不能打折扣

来源:中国军网 作者:李佳琦 张智程 刘山山 发布:2021-09-09 10:15:35

幻灯片 手机看 分享到
http://yspvvms.81.cn/?id=3141DEAD7221438484AF248891827C35&media=/video/2021/8/17/7D75DCCC563B43AAAD20C0C8F6BFBD6D.mp4&type=mp4&vid=4D71FD8A5E0341B59FF8E4EF76844147

康凤岐(年龄94岁,党龄74年)

寄语:听党指挥,绝不能打折扣

 

文字:李佳琦 刘山山

摄影:张智程

摄像:张智程

视频制作:张智程

出品单位:中国军网、河北省军区

 

解放东北纪念章、华北解放纪念章、解放西北纪念章、抗美援朝纪念章……记者面前的这位老人穿着一身平整的旧军装,胸前挂满的各种纪念章很难让人移开视线。

在河北省平山县光荣院的一间小屋内,记者见到了这位名叫康凤岐的老兵,他今年虽已94岁高龄,但身体依然非常健朗。面对镜头,他双手扶膝,端坐在床上,挺了挺腰板,虽已是期颐之年,但军人硬朗的气质丝毫不减。

当听到记者说要采访自己时,康凤岐突然变得严肃起来,连忙说道:“我可不是什么人物,也没有什么特别的事迹。”

也许,对他而言,过往的经历与自己口中的“人物”相比算不了什么,但在我们看来,他就是活着的“传奇”。就像他胸前那一枚枚徽章,即使无言,却依旧可以让我们窥见这位老兵征战一生的足迹,同时也成为了老人家从一而终对党忠诚的最好印证。

康凤岐讲述参军时的事情。中国军网记者 张智程 摄

 

(一)

“饿了就吃小米干饭,脚底起了水泡也继续走”

康凤岐出生在河北平山县的一个小村庄。在他16岁时,哥哥离家参军,舅舅也秘密成为了共产党员,年轻的康凤岐热血沸腾,也开始向往参军。

到了1946年,解放战争打响,部队在平山县各村征兵,年满18岁的他只身来到解放军驻保定的部队,与自己的哥哥一样,成为了一名解放军战士。

入伍的第二年,康凤岐在清风店迎来了自己军旅生涯的第一仗。

康凤岐回忆,从保定北绕到保定南,100多公里的路程,他和战友们走了一天一夜,“衣服被汗浸湿黏在身上,皮带上挂着洋瓷碗,饿了就吃小米干饭,脚底起了水泡也继续走。”

非同寻常的毅力,让康凤岐和战友提前到达了清风店,一战将国民党军罗历戎的部队分割消灭,康凤岐所在的6连更是打出了“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稳如泰山第六连”的名号。

战斗胜利了,我军的伤亡也不小,康凤岐认识的一位机枪班长就在这场战役中付出了生命,这深深地触动了他。

经历过战争的残酷,体验过贫穷的苦楚,康凤岐知道,只有革命才能救中国,只有跟着中国共产党,人民才会有希望。于是,他在入党申请书上写下“忠于革命忠于党,为革命奋斗终生”的豪迈誓言。

也就在这一年,康凤岐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康凤岐回忆参加新保安战役时候的情景。中国军网记者 张智程 摄

(二)

“怕死就不要革命,革命必须不怕死”

1948年12月21日,新保安战役打响。在这场战斗中,康凤岐加入“尖刀连”,成为擎旗手。战斗开始前,他和战友纷纷写下“决心书”,随时准备为革命牺牲。当被记者问到面对傅作义的王牌——35军有何感想时,康凤岐却连连反问:“有什么想法?你能有什么想法?”他说,入党的时候已经宣誓,要忠于革命忠于党,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康凤岐认为,作为党员,就不要多想,就要誓死完成任务:“怕死就不要革命,革命必须不怕死。”

塞外的严冬,天气异常寒冷,身着单衣的康凤岐感受着冷风一次又一次的侵袭。终于,冲锋号吹响,他高举红旗,引领着“尖刀连”的战友向着新保安东南角的城楼发起了冲锋。在敌人密集的火力下,身边的战友一个又一个地倒下,但他没有丝毫退缩。

康凤岐回忆起当时的画面,“被弹片击中的人身上着了火,衣服都烧焦了,分辨不出哪个是哪个。”在炮火冲天的环境下,他第一个登上城楼,使劲地将手中的红旗牢牢地钉在城头,并守护着这面红旗,指引后续部队成功打开了入城的突破口。

“我完不成任务还有连长,队伍还会继续战斗下去,最终完成任务。”这一战,“尖刀连”三分之一的战士壮烈牺牲,康凤岐在战后荣立二等功,被授予“人民功臣”的称号。

康凤岐不怕牺牲,“一切听从党的安排,执行党的命令,这难道还打折扣、讲价钱吗?”

康凤岐秉持着这一信念,跟随部队向西进发。1949年7月,康凤岐和战友们靠着十几只船和羊皮筏子强渡黄河,“虽然长时间的急行军让人疲惫,但是大家都知道离胜利不远了。”

康凤岐记得,在银川他们没有与敌人交锋,因为此时的国民党部队已经溃不成军。“在宁夏的那段时间,我们忙着收编了投降的骑兵,到军库里清点留下的枪支,其中有很多是步枪、盒子枪。我得到了一把盒子枪,此后一用就是好几年。”

战斗结束了,康凤岐回到陕西岐山,转身又参与到修建宝鸡到天水的铁路中去。他闲不下来:“作为党员,要为革命奉献终生。”

康凤岐向记者介绍他获得的奖章和纪念章。中国军网记者 张智程 摄

(三)

“为党和国家、为人民多做好事。”

1950年,康凤岐作为通信兵,投入抗美援朝战争中。一年后,从朝鲜返回。回国后,康凤岐由陆军转为空军,被安排至长春航空学院培训。他对这段经历很骄傲:“当时参加考核的有4个人,合格的只有我1个。”

培训结束后,他被调至石家庄大郭村航校学习飞行,他的突出表现一度得到了部队领导的认可。可遗憾的是,他由于一次阑尾炎手术而错失了成为一名飞行员的机会。之后,航校想要将他安排到其他岗位,但他自认文化水平不够,便没有留在部队,而是回到了自己的家乡平山县。

“和当初离开时一样,我是自己走回村里的。”返乡后他发现,村里连一辆拉车也没有,但越是困难,越是干劲十足。很快,他成为了村里的生产队长,带领村民挥舞锄头开展生产建设。之后,他又参与村里修渠的工作,始终在岗位上尽职尽责。

2006年,终身未婚的康凤岐被平山县民政部门劝说到光荣院养老,康凤岐说:“我要感谢党,感谢人民。”94岁的他,告诉记者自己过得特别幸福。

经历过战争的残酷,康凤岐十分珍惜如今的美好生活。作为老党员,他鼓舞新党员们:“年轻的时候,就要为党和国家,为人民多做好事。”

【人物简介】康凤岐,1927年出生,河北省平山县平山镇里庄村人。1946年参军,编入晋察冀军区第一野战军4纵队11旅(后整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9兵团64军191师572团),1947年入党。先后参加过清风店、石家庄、新保安、太原等战役。新保安战役中荣立二等功,被授予“人民功臣”荣誉称号。1950年参加抗美援朝战争。1955年复员返乡,现居河北平山县。

 

责任编辑:孙智英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
数据加载失败,请确保在www.81.cn域名使用侧边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