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解放军报

《能文能武李延年》:仅6集,为何却能打动观众引发热议?

来源:中国军网-解放军报作者:陈先义责任编辑:刘秋丽
2021-10-31 06:43

近期,电视剧《功勋》引发观众热议,被认为是一部高歌英雄主义精神的作品。

《功勋》从结构上借鉴了电影《我和我的祖国》《我和我的家乡》《我和我的父辈》的创作方法,是一部一个主题、多个故事、多个人物的“集纳性”影视作品。我想就其中一个单元《能文能武李延年》谈些个人看法。

《能文能武李延年》最值得肯定的是,作品生动反映了我军政治工作干部的典型风貌。

《能文能武李延年》,通过李延年这个角色,反映出连队指导员在基层战斗力建设中的特殊作用。连队是基层作战单元,一支部队的战斗力如何,常常取决于这个基层单元是否坚实。上了战场,一个连队有时甚至能决定整场战役的胜负。

《能文能武李延年》故事的时间是在1950年。当时,我军中有不少“解放战士”补入部队。怎样才能将他们迅速改造成共产党领导的解放军战士?这是《能文能武李延年》花较大篇幅着力展现的内容。

李延年带的这个连队,有半数战士是“解放战士”。打起仗来,他们要面对“一把炒面一把雪”的艰苦考验、面对国民党特务阵前喊话许以高官厚禄的诱惑。但他们在李延年的带领下,经过短期改造,成为战死也绝不后退的英雄。看完故事,我们会立刻明白,我军在上甘岭、在长津湖,那种强大的战斗力是怎么来的——党的政治工作,就是战斗力,就是克敌制胜的重要支撑。

描绘战争,不是枪炮越响越好,关键是要展现战争的章法,彰显战争的指挥艺术。《能文能武李延年》非常注重这方面的开掘。一个战斗连,百十来人的轻装步兵,怎样发挥出超强战斗力?一靠战士的勇敢,二靠指挥员的精妙指挥。李延年带领的连队“小米加步枪”,面对的敌人却是大炮轮番攻击、坦克开道,全副武装的步兵潮水般一轮轮冲来。

在这种力量对比悬殊极大的形势下,怎样在一个光秃秃的山头坚守几天几夜?要靠指挥员的智慧。作品对李延年的指挥刻画得非常细密。比如,他怎么合理配置兵力、怎么精妙布置防线、怎么巧妙使用火力等,都有翔实的细节。仗打起来后,作品又描绘了李延年是怎么根据战场形势变化调整部署的。这种把战争指挥艺术运用得精巧灵活的情节就像兵法的精彩演绎。

李延年和战友们坚守的346.6高地,战略位置非常重要。他们的对手是美军骑兵第一师的一个营,任务是要收复前边3个山头。敌人每隔3分钟就发动一轮炮攻。李延年摸准了这个规律,带领战士们利用这3分钟间隙,一点点摸上了346.6高地,最终利用3个小时连续攻克3个山头。

《能文能武李延年》在全剧中仅占6集,却把志愿军将士那种慷慨赴死的英雄主义精神展现得淋漓尽致。他们那种视死如归的坚强意志从哪里来?这部单元剧交代清晰,因为我们的军队知道为谁而战:为了我们的国家、民族和正义而战。

当下,观众的鉴赏水平在不断上升,也推动制作团队在创作上精益求精。《能文能武李延年》之所以能打动观众,就在于制作团队在驾驭题材上下了很大功夫,他们是带着一腔真诚去塑造表现李延年的。所以,剧作展示的李延年不仅感人,而且充满了那个时代的韵味。《能文能武李延年》虽然是一部“集纳性”作品中的一个组成部分,但又有独立的品格。这样写战争、写英雄的作品,为同类题材影视作品的创作提供了诸多借鉴。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