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解放军报

耄耋老兵讲述抗美援朝往事

来源:阿克苏日报作者:胡潇潇责任编辑:杨晓霖
2021-11-05 11:37

“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记者来到抗美援朝老兵齐东升家里,回忆起这段经历,这位九旬老人自然而然地唱起了《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

2021年齐东升留影。

1928年,齐东升出生于山东昌邑,17岁到东北在42军125师当兵,先后参加辽沈战役、平津战役等。1950年10月,22岁的齐东升响应党的号召,应征入伍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参战。齐东升回忆说,入朝时,身上只穿了一件棉衣,刚进朝鲜又下雨又下雪,棉衣很快就湿透了,只能靠体温慢慢把棉衣暖干。

“我们打仗时,敌人有飞机、有大炮,我们只有步枪;白天侦察机一直在我们头上飞来飞去,我们不敢动;到了晚上飞机看不见我们,这时候我们就开始大规模进攻,歼灭了很多敌人。”齐东升说。

“您当时害怕吗?”

“心里肯定怕呀,我们一起十七八岁的小伙子有很多,第一次听见枪响哪有不害怕的。但当时的情况,容不得你害怕,跟敌人作战时,只想如何攻占阵地,打胜仗。”齐东升回忆说,当年和他一批前往朝鲜战场的15名战友,仅他一人生还。他的战友有的被炸死、有的被打死,也有冻死的。回忆起战友的牺牲,齐东升流下了眼泪。

在朝鲜时,齐东升和战友全身心投入到战争中,除了休息、吃饭外,就是想念家乡。

肉食这种在现在看来很平常的食物,在那时是一种奢望。齐东升回忆道,那时最冷的时候,零下40多℃,食物供给不足,野草、雪水成了家常便饭。“食物紧缺,吃不饱,我们在山上守阵地,炊事班在山下做饭,将饭送上来时,已经冻硬了,没有办法,有的吃已经很好了。”齐东升说。

齐东升在朝鲜一待就是两年多,1953年4月,齐东升从朝鲜回国。他的女儿齐金叶告诉记者,由于长时间待在雪里,她的父亲回国后,造成雪盲症,看不清东西,鼻子、耳朵、双腿也冻伤了,直到半年后,才能下地走路。

身体恢复后,齐东升被组织派去甘肃天水步校学习,3年后他回到原部队(九二三四)担任指导员,驻守“南大门”。1960年,齐东升转业至乌鲁木齐化工厂,一年后,他被分配到阿克苏市粮食局,直到1984年离休。

虽然齐东升已经93岁,但问及他关于抗美援朝的那段日子,所有的事情他依然记得。齐金叶说,她的父亲经常讲那个年代的故事,并且从不讲究吃穿,一切生活从简。

采访期间,齐东升给记者拿来了这几年党和政府颁发的奖章还有他年轻时的照片,指着照片说道:“这是我年轻时留下来的唯一一张照片,看着照片就想到了从前的经历,历历在目。”

1956年齐东升留影。

这张照片拍摄于1956年,是齐东升在天水步校学习时留下的影像。照片中,齐东升穿着一身军装,胸前挂满了奖章,不难看出,那时的他英气十足,功勋显赫。

齐东升说,他这一辈子不后悔参军,不后悔加入中国共产党。现在的生活越来越好,这都是共产党的功劳。

【记者手记】

听着老一辈革命战士讲述战场上的种种经历,难免感慨万千。一张张老照片、一枚枚勋章都深刻诠释了革命先辈们为了崇高理想、为了国家和人民前仆后继、不畏生死的英勇事迹。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抗美援朝志愿军浴血奋战、不怕牺牲的斗争精神是我们赓续传承的宝贵资源,老兵不老,精神不朽!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