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忘初心》丨杨靖宇:棉絮果腹战斗至死的抗联英雄

来源:中国军网 作者: 发布:2021-12-15 16:21:52

驰骋于白山黑水痛击日寇

1929年,杨靖宇按党组织安排赴东北开展工作,先任中共抚顺特别支部书记,后又任中共哈尔滨市委书记、满洲省委军委代理书记。1932年,杨靖宇奉派前往南满,组建了中国工农红军第32军南满游击队。在他的带领下,不到半年时间,游击队就作战60余次,消灭日伪军130余人。1933年,部队扩编为东北人民革命军第1军独立师,后随着队伍壮大,又于1934年扩编为东北人民革命军第1军,杨靖宇任军长兼政委。卢沟桥事变后,为适应时局的急剧变化,杨靖宇所部又改编为东北抗日联军第1路军,先后与日军在新宾黄土岗、本溪大石湖、桓仁大甸子等地激战,给日军以沉重打击。在长期的战争中,杨靖宇逐渐形成了成熟的游击作战思想,即避强攻弱,乘隙伺虚,让避大敌,保存自己。具体到战术层面,杨靖宇又提出“四快”,即“快集中、快分散、快打、快走”,以及“四不打”,即“情况不明不打、准备不好不打、没有把握不打、硬仗不打”。在杨靖宇机动灵活的战略思想指导下,抗联第1路军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辉煌的胜利。

为扭转被动挨打的局面,日军先后发动多次对抗联第1路军的“围剿”行动,但都被杨靖宇一一粉碎。日本人眼见单纯军事进攻难以取得实效,就改而从压缩第1路军活动范围与生存空间入手,他们采取“集家并屯”的强制措施,迁移百姓建立“集团部落”,限制百姓活动,力图隔断百姓与第1路军之间的联系。面对越来越严峻的斗争形势,杨靖宇组织战士在人迹罕至的深山密林中建立起数十座密营,营中建起仓库,储备食粮、枪弹、药品等生活与战斗必需品。密营是杨靖宇利用东北特定的气候及自然环境开展斗争的实践创新,它既是给部队提供补充给养的场所,也是收容伤兵、修整队伍的基地。密营的建立,极大地保障了第1路军的战斗力,对于稳定军心、长期作战发挥了至为关键的作用。为最大限度鼓舞部队士气,杨靖宇还亲自创作了《东北抗日联军第1路军歌》来激励战士奋勇作战。

我们是东北抗日联合军,创造出联合军的第1路军。

乒乓的冲锋杀敌缴械声,那就是革命胜利的铁证。

正确的革命信条应遵守,官长士兵待遇都是平等。

铁般的军纪风纪要服从,锻炼成无敌的革命铁军。

亲爱的同志们团结起,从敌人精锐的枪刀下,

夺回来失去的我国土,解放亡国奴的牛马生活!

英勇的同志们前进呀!赶走日寇推翻“满洲国”。

这一次的民族革命战争,要完成弱小民族的解放运动。

高悬在我们的天空中,普照着胜利军旗的红光。

冲锋呀,我们的第1路军!冲锋呀,我们的第1路军!

此外,杨靖宇作为军事首长,非常注意爱护战士。抗联第1路军中有一支由十五六岁年纪小战士组成的“少年铁血队”,杨靖宇在日常生活与战斗中特别注意对他们的保护。有一次,杨靖宇得知小战士王传圣受了脚伤,立刻安排军医救治。但由于王传圣的脚肿得厉害鞋子难以脱下,军医只得用剪刀将鞋子剪开为其治疗。当时,战事紧张物资紧缺,战士们普遍只有一双鞋,鞋子坏了,如何行军打仗呢?王传圣为此焦虑不已!杨靖宇得知此事后,马上派警卫员将自己的一双棉袜和鞋子拿给王传圣,王传圣激动地说:“这是司令的备用鞋,我不能穿。”警卫员说:“司令知道你脚负伤了,他命令你必须穿上。”1937年7月10日,在法国巴黎出版发行的《救国时报》上曾刊载通讯文章《小英雄口中的杨靖宇》,内中写道:“他有许多地方令人佩服。他不怕牺牲,不怕困难,舍身救国,坚持抗日;他打仗勇敢极了,越是在困难时刻,他越有精神。为了鼓励有些胆小的队员,他一人跑在队伍的最前面,高喊着‘前进!’这个时候有杨司令在我们身边,什么也不怕了,我们不能落后,不能让司令员受伤。”

在杨靖宇的激励与关爱下,抗联第1路军的战士们驰骋于白山黑水之间英勇作战,严重动摇了日本对中国东北的殖民统治。鉴于杨靖宇对东北局面的决定性影响,日本人沮丧地称其为“满洲治安之癌”。

由于一时不能依靠武力剿灭抗联第1路军,日军遂寄希望于诱降。他们在第1路军经常出没的临江、集安一带散布消息:“如果杨靖宇归顺,将委任其为都督,并给其划定势力范围。”杨靖宇根本不为所动,他慷慨激昂地对战士们发表演讲,表明自己绝不投靠日本人的鲜明态度:“为民族解放事业,头颅不惜抛掉,鲜血可以喷洒,而忠贞不贰的意志是不会动摇的。”日本人不死心,依然抱着侥幸心理,妄图与杨靖宇建立联系。他们先后派了数批说客来拉拢杨靖宇,均被杨靖宇严词拒绝。有一个被杨靖宇处决的说客在行刑前悲哀地说道:“我看到这样多的中国人和朝鲜人,为拯救祖国,表现这么坚定,我发现日本人和我一样愚蠢,他们不知道世界上有一种永远不知道屈服的人。”

震慑敌胆的决死之战

杨靖宇领导下的抗联第1路军取得的辉煌战绩,极大地刺激了日本侵略者。于是,他们调集重兵对杨靖宇所部进行攻击。1940年1月初,由于日军集中兵力持续攻击,杨靖宇率领的部队大幅减员,从2000余人急剧缩减为数百人,进而锐减到数十人。到1月10日,包括杨靖宇在内仅余12人;但日军紧追不舍,杨靖宇率领部下边战边撤,然寡不敌众,至2月15日,杨靖宇身边只剩下两名战士。虽然陷入绝境,但他决意战斗到死。由于多日战斗未能进食,而自己是日军重点通缉人物,目标太大,杨靖宇派剩下的两名战士到村子里去找粮食。但恰在此时,日军发现了杨靖宇的踪迹,追击而来。据参加追捕杨靖宇的伪通化省警务厅长岸谷隆一郎事后追述:“杨靖宇只剩一个人了。他无疑比以前更加饥肠辘辘,但是,却跑得飞快,活像一只鸵鸟在飞奔。不过,最后我们还是把他赶到了山顶上。”虽然被围,杨靖宇利用有利地形猛烈开枪还击。这时,日本人认为杨靖宇已陷入绝境,除投降外别无生路,于是,日军派一名叫伊藤的警尉向杨靖宇喊话:“投降吧!”可是让日本人没有想到的是,杨靖宇此时已下定赴死的决心,他决定在战死前利用有限的子弹尽可能多地消灭敌人,于是,他向劝降的日本人回答道:“我投降,别开枪了!投降之前我有话说,你一个人过来!”“好!我现在就去!”当日本人伊藤站起来的刹那间,杨靖宇连开三枪,正中伊藤胸部将其击毙。伊藤被击毙,日军恼羞成怒,他们也终于明白杨靖宇不可能投降。于是,日军火力齐开,罪恶的子弹如雨点一样向杨靖宇藏身之处射来。虽然日军依仗人众枪多击中了杨靖宇的左手,看起来占据了上风,但杨靖宇冷静观察,依然找到日军包围圈的缺口突围而出,并利用山高林密的环境甩掉了日军。

2月18日,在蒙江县城以东6公里的大东沟,杨靖宇派出找粮食的两名战士被日军发现并杀害,杨靖宇完全陷入孤军作战的绝境。为了彻底断绝杨靖宇的食物来源,日军讨伐队严禁附近进山砍柴的村民携带干粮。到了2月23日,日军根据情报进一步确定了杨靖宇的藏身之所。于是,一支由19人组成的日军小分队乘卡车急速出发赶到杨靖宇藏身地附近,他们发现了杨靖宇在雪地上留下的足迹,遂循迹登山追赶。日军分成两组,一组从山顶、另一组从半山腰向隐身于岩石裂缝中的杨靖宇开枪射击。由于多日未进食,杨靖宇的体力此时已极度透支难以奔跑,但他依然利用山坡的倾斜向山脚滚动而去,并在滚落到山脚后利用地势的掩护重新向日军射击。日军此时气急败坏,他们利用人数众多并占据山顶制高点的优势,向杨靖宇隐蔽处迂回包抄,并最终逼近到相距仅20米处,然后,日军两股火力一齐向杨靖宇猛烈射击。10分钟后,杨靖宇中枪倒地牺牲。参加了与杨靖宇最后一战的伪通化省警务厅警尉补益子理雄事后回忆说:“我拼命地高喊:‘打死了!前进!’当我们跑上前看时,眼前是一个身中数弹的大汉仰面朝天地躺在地上,根据我掌握的杨的体貌特征,我感到这就是杨靖宇。经过原来杨的部下的辨认,这确确实实是杨靖宇将军。”确认身亡者为杨靖宇之后,日军讨伐队围在遗体周围,这时他们才有机会一睹杨靖宇真正的容颜。他们完全难以想象这个曾经驰骋于白山黑水给日军以沉重打击的抗联首领,居然身着不堪穿用的破衣烂衫,而随身携带的抗联部队经费6660余元却整整齐齐保存完好。此情此景,日军一时竟茫然不知所措。据日本随军记者写的《阵中日记》记载,杨靖宇牺牲后,参与追剿行动的日本警佐西谷长时间不敢靠前,甚至于不敢相信自己打死了威震东北、大名鼎鼎的杨靖宇;当最终确认是杨靖宇时,西谷不但没有表现出丝毫的兴奋,反而大哭起来。

日军将杨靖宇的遗体运到县城后,残忍地将其头颅用铡刀铡下运往通化省城示众。但有一点日军始终百思不得其解,那就是杨靖宇为什么在食物断绝的情况下坚持战斗如此之久。为解开这一长久困扰他们的谜团,日军命令蒙江县城民众医院的医生对杨靖宇的遗体进行解剖,想看看他的胃肠里到底有什么,他到底是靠什么支撑下来的。但解剖的结果令所有人大吃一惊,杨靖宇的胃肠里没有一粒粮食,有的只是难以消化棉絮与树皮。这深深地震慑了日军,他们没有想到中国竟有杨靖宇这般威武不屈的军人。为表达对杨靖宇的敬畏之情,日军找来蒙江县城最有名的木匠,用上等木料雕刻杨靖宇的头颅安放于遗体之上,将杨靖宇葬于蒙江县保安村北门外的山岗上。下葬之日,伪通化省警务厅长岸谷隆一郎亲自主祭,以日本风俗举行安葬仪式,并立墓碑一块,正面大书“杨靖宇之墓”,背面署“岸谷隆一郎,康德七年三月五日立”。杨靖宇的事迹,给岸谷隆一郎带来了重大的刺激,“一天之内,苍老了许多”。此后,他穷尽毕生精力钻研探究中国抗日将士的心理,并对日本在华罪行产生深深的自责。最终,岸谷隆一郎不堪内心之折磨,毒死妻子和儿女,剖腹自杀。在遗嘱中他写道:“天皇陛下发动这次侵华战争或许是不合适的。中国拥有像杨靖宇这样的铁血军人,一定不会亡国。”可以说,这是敌人给予杨靖宇最高的评价,这是敌人对侵略战争最深刻的反省。杨靖宇牺牲时年仅35岁,他十几年的时间都处在紧张的工作与战斗中,连回家看看的片刻机会也没有,他把一生都献给了伟大祖国的民族解放斗争。他在抗联乃至中国革命史有着重要的地位,他是抗联唯一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抗联唯一的中共“七大”准备委员会委员、抗联唯一被党中央致敬电点名表彰的领导人,他是在牺牲后当选且唯一与毛泽东、朱德并列当选东方各民族反法西斯大会名誉主席团委员的中共党员,他是新中国成立后唯一享有政治局委员和元帅规格葬仪的革命先烈。杨靖宇牺牲了,但他不惧强敌战斗至死的英勇事迹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在中国革命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页。

 

 
责任编辑:杨凡凡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
数据加载失败,请确保在www.81.cn域名使用侧边栏!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