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解放军报

抗美援朝老兵任红举:以笔为枪,传颂英雄,讴歌军魂

来源:中国军网作者:李鹏飞责任编辑:杨晓霖
2022-01-19 15:26

一枚枚勋章闪耀峥嵘岁月,

一本本证书述说人生年华,

一部部作品尽数风流人物,

一行行字迹撰写珠玑文章。

一本泛黄的相册,唤醒了抗美援朝老兵任红举七十多年前的记忆。他的故事要从一张黑白相片说起……

初入军营的任红举

以笔杆为枪,笔尖传颂英雄,战场逐风流

任红举1949年12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部队,1950年刚满17岁的他,作为中国人民志愿军第12军31师文工团队员入朝作战。

在金城阻击战中,身为文工团队员的任红举主要任务就是创作,宣传。他很快就沉浸其中,埋头学习、深入钻研,用最快的速度掌握了山东快板、相声、数来宝、拉洋片、舞蹈、写作等技术,超额完成了40多部作品,得到了全小组和文工团领导的一致好评。不仅如此,任红举还与艰难的工作环境作斗争,缺少编剧那就自己写,少了演员就自己上。他说“有困难也得迎着上”,就是这样不服输的性格,让他在短时间里快速成长起来。

文工团表演

任红举在赴上甘岭后的第一个任务就是接回中国人民志愿军一级战斗英雄胡修道同志,他清晰记得见到胡修道时的场景“他头部流着鲜血,浑身覆盖着泥土”。胡修道是隶属九十一团五连的一名战士,在597.9高地打了两天两夜,打退美军十几次进攻,歼敌一百多名。就是这样一名孤胆英雄,成为了任红举创作《金星英雄》的灵感来源。他们相互搀扶着坐在597.9高地后垒起的坑道木料后面,任红举询问胡修道战斗经过。就在这战火纷飞的上甘岭上,任红举完成了以胡修道为模型的作品——《金星英雄》。

采访完胡修道后的留影

在金城战役评功总结中,任红举因在军汇演作品荣获一等奖、优秀演员奖,中国人民志愿军第31师党委批准任红举立二等功一次。

每当回忆起抗美援朝战争,任红举都会忍不住翻看这些英雄人物的事迹。他动情的说,“我的钢笔在战争中就是钢枪刺刀,这钢枪刺刀要在上甘岭这块大磨石上,磨得更加锋利,五次战役我的三十一师被上级赠以代号“黄河”,这代号也是我磨亮‘笔刀’的光荣之水。”

以创作为业,作品讴歌军魂,舞台竞风流

任红举同志一贯信奉只有深入生活,创作才更有灵气。抗美援朝的经历,让他对军人这个职业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怀着满满的崇敬之情,他将歌颂祖国、弘扬英雄事迹、展现军人风采作为他一生创作的动力源泉。

归国后,任红举积极投身词作研究,创作能力不断提升,部分作品在群众中具有深远的影响。先后创造出《中国,中国,鲜红的太阳永不落》(合作)《太湖美》《我爱我的称呼美》《夕阳背着星星》《上海长高了》《巡逻在回归土地上》《评弹摇滚穿越霓虹》《登高一望》《中国你往高处走》等一批优秀的作品,曾荣获过全军一等奖,在全国广为流传。其中《中国,中国,鲜红的太阳永不落》更登上新中国成立70周年晚会。

任红举的军功章

以初心为本,永褒军人本色,余热献风流

1995年2月,任红举同志退休到上海市虹口区军干一所。他仍执着于对工作的热爱,时刻保持着“退役不退志、退伍不褪色”的军人本色,充分发挥自己文化创作的优势,积极参加社会文化宣传,组织军休干部们一同为军干一所的所歌谱曲填词,参加第八届全国运动会文学创作及歌舞策划工作,为纪念上海解放60周年《拂晓之光》交响音乐会中的交响合唱《拂晓之光》作词,为复旦大学100周年、清华大学100周年的主题歌作词,还为长征医院、海军医学院的院歌作词作曲。

抗美援朝胜利70周年来临之际,任红举同志不顾自己年近90岁的高龄,积极参加红色讲师团宣传活动,不顾疲劳,先后接受中央电视台、《解放军报》等媒体的采访,不断宣讲战斗英雄故事、革命传统要求,用自身经历传播红色文化、传承红色基因,续写着一位英雄的辉煌人生。

“若有战,召必回”,虽然无法再回一线,但任红举始终牢记军人的使命。他主动关心国家大事,积极参加公益活动,与军休人员打成一片,更积极为干休所的建设献计献策。每次抗震救灾、慈善捐款,他都积极参与,都会献上他那份浓浓的爱心。新冠疫情爆发以来,任红举时刻关注疫情防控工作进展,当所管委会向全所工休人员发出的捐款倡议书后,他第一时间参与抗疫捐款5000元,并动员身边战友和亲友捐款捐物。

以笔为枪,传颂英雄、讴歌军魂,任红举同志用一生践行誓言、砥砺奋进,不愧为一名永不褪色的老兵。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