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解放军报

14岁投身抗日,八路军老战士张朝荣:党叫去哪,我就去哪!

来源:中国军网责任编辑:杨晓霖
2022-01-20 09:18

2021年6月23日清晨,凯里市金泉湖烈士陵园旭日初升,鸟语花香。

八路军老战士张朝荣与老伴梁树南拄着拐杖,带着儿子、孙子、孙媳和两个重孙女,一家7口来到这里,向长眠于此的革命烈士庄严敬礼、献上鲜花。

“亲爱的战友们,我今天看你们来了!”轻抚着烈士墓碑,张朝荣先是哽咽,继而失声痛哭……

张朝荣老人须发皆白,身着灰色衬衫、深色长裤,简朴却又不失风度。虽年近百岁,但却身板硬朗、口齿伶俐、声音洪亮。凝望着陵园四周遒劲挺拔、青翠欲滴的松柏,他的思绪又回到了那硝烟弥漫的岁月。

张朝荣出生于河南省辉县赵固乡东耿村,在烽火连天的岁月中长大。据他回忆,14岁那年,八路军的一个连,途经他的家乡东耿村,在村里进行了短暂休整。当时,部队是晚上来到村里的,怕影响老百姓休息,连门都没喊,就在农户家门外的柴草堆边露营。

“八路军纪律严明,不拿群众一针一线,还分粮食给大家吃,村里的青年纷纷要求加入八路军。不到两天,就有20多人报名参军。”张朝荣一看急了,也跑去报名。

负责审核的同志说:“小鬼,你年龄太小,暂时还不能参军,过两年再来吧。”

这时,连长刚好路过,看到了张朝荣,便说:“这小鬼挺机灵的,收下吧,暂时给我当勤务兵。”

就这样,年仅14岁的张朝荣,和村里的26名青年一起参加了八路军。

不久,部队开到毗邻的林县再次进行整编,张朝荣由于年龄太小,被送到随军医务所,担任看护员。

“当时我虽然年纪小,但非常勤快,什么活都抢着干。”在医务所,大伙都亲切地叫张朝荣“小鬼”,反而不知道他的姓名。所长也很喜欢这个小鬼,教他识字、学医,给他讲革命道理。

张朝荣与医务所的战友一道,冒着敌人的枪林弹雨,穿过崎岖难行的山路,抬担架、救伤员,虽然不直接和敌人短兵相接,但随时都会遭遇敌军炮火的袭击。

“多少次,呼啸而来的炮弹从耳边飞过;多少次,枪林弹雨中将受伤的战友抢救回来……”80多年前那硝烟弥漫的峥嵘岁月,令张朝荣刻骨铭心,丝毫没有因为时光的流逝而忘却。

张朝荣和战友们经历了一次又一次惨烈的战斗。想起那些牺牲的战友,老人忍不住失声痛哭:“抗战的胜利,是无数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呀!”

1946年1月,经组织考察批准,张朝荣在战火中光荣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不久,国民党挑起内战,解放战争开始了。张朝荣的兵役登记证上显示,1947年3月,随太行军区独立第二旅参加了豫北汤阴战役;1948年3月,随军参加临汾战役;1948年12月,随军参加太原战役。

“这三次战役,是我经历的较大的战役,战斗太惨烈了。”张朝荣老人回忆说,当时从战场上抬下来的战士,大多是血肉模糊、缺胳膊少腿的。

“1950年,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我也随军前往。我和老张就是那时候认识的。”张朝荣休息喝水的间隙,他的老伴梁树南接过话说。

梁树南告诉我们,当时张朝荣是医生,她是护士,在朝鲜战场上,两人在工作中配合默契,在战火硝烟中产生了感情。

不久,张朝荣接到命令,随部队开赴战斗前线。临别时,梁树南将自己做的一双鞋子,悄悄塞给了张朝荣,叮嘱他一定要活着回来。

“这一去,就是两年多。由于通信不便,我们中断了联系。”梁树南说,她只能在心里默默为他祈祷。

一天,张朝荣正在前线阵地防空洞里救治伤员时,敌人的密集炮火将防空洞炸塌,不少战士当场牺牲了。

“后来战友告诉我,我当时被砸伤颈部,昏迷了半个多小时。”清醒过来后,张朝荣不顾伤痛和战友的劝阻,继续抢救伤病员。

1953年7月,朝鲜停战协定签订后,梁树南和张朝荣终于见面了,他们的婚姻也得到了上级的批准。休整3个月后,他们随部队回到北京。在大兴县,部队为他们举办了简单的婚礼。

“党叫去哪,我就去哪!”后来,张朝荣转业分配到贵州,历任榕江县人民医院院长、黔东南州中医院院长。2005年,他荣获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颁发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纪念章;2015年,他荣获“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章。

如今,已近百岁高龄的张朝荣,还经常戴着眼镜、手持放大镜读书看报,关注时事新闻和国家大事。他用言传身教告诉儿孙,什么是“一日入党,终身入党”,把对党绝对忠诚的政治品格传给后代。

“爷爷一直教导我们,要艰苦奋斗、节俭朴素。”孙子张辛回忆说。在他印象里,爷爷是一个真正的共产党员,即使快百岁高龄了,仍以党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新中国从无到有、从弱到强,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广大人民群众流血牺牲和艰苦奋斗的结果。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作为即将走过百年人生的老党员,张朝荣亲眼见证了中华民族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听党话,跟党走。”张朝荣从14岁开始投身抗日,一颗红心向党,永葆革命本色。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