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解放军报

我们在战位报告·成就篇丨奋飞在“无人”的航迹中

来源:中国军网 作者:王雅洁 张会朋 葛乐晨 柯长江 发布:2022-10-07 15:55:53

幻灯片 手机看 分享到

现在各类无人机系统大量出现,无人作战正在深刻改变战争面貌。要加强无人作战研究,加强无人机专业建设,加强实战化教育训练,加快培养无人机运用和指挥人才。

——习近平

奋飞在“无人”的航迹中

中国军网记者 王雅洁 通讯员 张会朋 葛乐晨 柯长江

从雏鹰出壳到羽翼渐丰,从白手起家到成长为掌握新质战斗力的尖兵,短短数年,空军航空兵某团实现了换羽高飞,令人钦佩与羡慕。

待发。

逐梦蓝天,选择在信仰中坚定

2019年8月,得知自己即将成为这支察打一体无人机部队的一员时,黄润楷在格外兴奋之余外加一丝紧张。“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边塞雄浑景色,在这位空军与清华大学联合培养的飞行员眼中异常动人。同样的场景亦出现在副团长詹小珊的眼中,不过那是好几年前的事情了。

那时詹小珊刚刚到边疆,坐了两天火车后又连续坐了十几个小时汽车,沿途到处都是荒漠戈壁。不知过了多久,营区赫然出现,像一株挺拔的胡杨伫立在广袤天地中。詹小珊知道,他即将要开启一段新的“旅程”。

大漠扬沙天气频繁,偶尔下次雨就泥点到处乱飞;冬天在室外洗漱,刷个牙的功夫,毛巾就被冻硬……那时部队还没有新建营房,条件设施不够完善,在别人看来似乎有点“荒凉”。但这些在詹小珊眼中,却是一片成长的“沃土”。“祖国需要我们,大漠虽荒凉,内心却不荒芜。”詹小珊所在团作为无人机“种子部队”,扎根边疆,是名副其实的“拓荒人”。

接机。

“习主席擘画的强军蓝图,就是我们奋斗的航向。大家一路西行,没有一人掉队。”团领导给“头茬人”打气鼓劲,“建设世界一流军队,未来战场,无人机不会缺席!”

一年冬天,詹小珊带队上高原执行任务。这个时节的高原正是植被最少、氧气最缺的时候,很多官兵接连出现高原反应,但任务紧急,没有太多适应期来调整。三天时间,官兵们加班加点,卸装、组装、布设,直到完成所有无人机装备试飞工作。“部分官兵因缺氧而病倒,但没有人退缩,大家心里只有一个念头:完成好任务,不负重托。”谈到这些,詹小珊眸光闪动。

迎难而上,热血在实战实训中澎湃

2020年八一前夕,习主席视察空军航空大学的新闻让黄润楷及战友们激动不已——他就是从这所大学无人机实验室“学成出关”的无人机飞行员。

“习主席的重要讲话令我们十分振奋,无人作战正在深刻改变战争面貌,我相信在不久之后,无人机能够在一些领域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无人机部队会迎来更多的发展机遇。”带着习主席对加快培养无人机运用和指挥人才寄予的厚望,团参谋长余瑞超更加坚定了深研深训的信念。

无人机操作难在哪?虽然无人机有智能化飞行能力,但由于体系化作战需要,对人工干预、判断及操作提出更高要求。武器装备再智能,决定打赢的最终因素还是人。“要迈出机型优势向思维优势转变的坚实一步,”余瑞超说道,“只有更加积极主动地谋战研战,探索创新训练制度、作战理论,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归巢。

凌晨三点,余瑞超伸伸懒腰,桌子上放着他刚刚撰写完成的一篇技术研究文章。这并不是余瑞超第一次熬夜,过去几年中,每次外出执行任务到达驻训地,余瑞超都会根据当地实际地形及天气情况更新操作手册。“如果可以给别人提供一些贴近实战的经验,那样我会觉得很有意义。”平时余瑞超也会研究、整理无人机使用战例,从中吸取经验,形成自己的理解并加以探索。

与余瑞超同样想法的官兵有很多,正是因为他们谋战研战的数次“突破”,才促使部队在大大小小的演习演训中不断超越自我——某次实弹验证任务创造了最远发射命中目标纪录;某次高原试射成功实现某型弹药首次投射;某次重大任务中刷新了无人机最长在空和最高强度的历史纪录……阅兵先进单位、备战打仗标兵单位、基层建设先进师旅团、先进团级党委、练兵备战工作先进单位,这些傲人荣誉是对习主席殷殷嘱托的最好回应。

擎旗铸魂,责任在细微中传承

转眼间,黄润楷已经在该团“成长”三年了。一路走来,他的身份也在不断变化:有人机飞行学员、新飞行员、无人机飞行员,现在的黄润楷已经成为一名优秀的无人机飞行教官,正在着手培养新一批飞行员。“智能化无人机终归还是电脑,飞行员需要随时检查判断其是否正常工作,如果不仔细检查是发现不了问题的。平时对学员严厉,才能保证大家在任务中不出错。”黄润楷从“师傅”马龙身上学到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严谨细致”,如今已经成为他自己的带训格言。

飞行教学。 柯长江 摄

作为该团机务中队长,“严谨细致”更是李少宵心中最不可缺少的特质。

战鹰刚列装不久,出现了一次故障。大家按照惯例认为某开关阀门出现问题,在替换了新开关后发现情况并未好转。李少宵带领骨干排故分析,最终通过研判,敏锐发现是无人机控制程序出现了一个小问题。“这次故障对我们触动很大,用线性的、机械的排故手段已无法给无人机‘治病’。虽然无人机智能化程度较高,但我们仍要通过飞行参数、变化趋势判断进行预防性维修。”李少宵说道。

把简单的工作做好、把重复的工作做精,在此基础上挑战有难度的工作,这已经成为一茬茬“大漠天鹰”的工作法则。“祖国需要我,是我的荣幸!”这个团队的每一名成员都深刻理解与无人机同行的意义——肩上的责任,关系着未来的打赢,不可有丝毫懈怠。官兵们与无人机的故事还在继续,也必将更加精彩……

(图片除署名外均为刘载誉、孙晟轩摄)

 

责任编辑:于海洋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
数据加载失败,请确保在www.81.cn域名使用侧边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