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村落建筑风貌的修缮,到乡村人文肌理的复苏,再到村民精神生活的充盈,古村深处的烟火栖居,散发出中国传统村落历久弥新的无限魅力,展示了景美人和的乡村振兴美丽画卷。
作为四大石窟之一的麦积山石窟,素有“东方雕塑艺术陈列馆”之称。石窟中有1000余平方米的壁画,涵盖了数个朝代。
逛庙会、赏花灯、闹社火、猜灯谜、品汤圆……又是一年元宵佳节至,全国各地节日“氛围感”已经拉满。
“读书不觉已春深,一寸光阴一寸金”。随着全民阅读理念深入人心,不少人在游春踏青之外,选择读书学习,在书香与花香之中品味春天。
今年57岁的任炜出生于汉绣世家,是汉绣代表性项目传承人。14岁起,她便在父亲的工作室中与丝线为伴,多年耳濡目染间习得汉绣精髓。
古朴街巷,青石板上,万千游客走过,古城始终以开放包容、承古拓新的姿态,给每一位相遇之人笃定的温暖。
临近黄昏,寨门上的灯次第点亮,侗寨鳞次栉比的轮廓在炊烟中渐渐隐去。鼓楼下人们开始聚集,琵琶声声,侗歌悠扬。这里是春日里的肇兴侗寨,万物正在复苏。
内画毛笔使张广忠的国画特长得以发挥,其作品朴实凝练,尤擅在方寸小瓶中铺陈“百兽图”“五百罗汉”等宏大场面。
“中国历史文化名村”“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鼓楼文化艺术之乡”……肇兴侗寨还有着众多名头。走进寨子,就如同进入一幅多彩的画卷。
随着《黑神话:悟空》《哪吒2》的热映,张群也在课堂上以这些国潮IP为题材,通过剪纸艺术进行创新演绎,吸引更多年轻人感受剪纸魅力。
在中国这片古老而神奇的土地上,孕育了无数璀璨的文化瑰宝,丝绸便是其中最为耀眼的明珠之一。
分水油纸伞是泸州市江阳区分水岭镇的民间工艺品,至今已有四百多年历史,被誉为“中国民间伞艺的活化石”。
连日来,河南省三门峡市陕州区张汴乡北营村地坑生辉,陕塬流彩,宛若天街,成为夜幕下黄河南岸的一颗璀璨明珠,浓浓的年味扑面而来。
来自国内外的秧歌和舞蹈队伍齐聚榆林这座历史悠久的边塞古城,以一场跨越传统与现代的文化盛宴,向世界展示了中华民俗的蓬勃生机,为游客呈现了一场融合多元文化、贯通古今风情的春节庆典。
元宵节,又称上元节、小正月、元夕或灯节。正月是农历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所以把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正月十五称为元宵节。赏月、燃灯、猜灯谜、吃元宵……元宵节的独特记忆,自2000多年前的秦朝,延续至今。
龙腾虎跃庆新春,欢天喜地过大年。今天的《文化中国行》,让我们一起感受大江南北欢乐祥和的节日氛围。
醒狮属于中国狮舞中的南狮,历史上由唐代宫廷狮子舞脱胎而来,五代十国之后,随着中原移民的南迁,舞狮文化传入岭南地区。
春节期间,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铜梁龙舞,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点亮了新春的夜空,成为众多游客印象深刻的年味体验。
春节,这个充满喜庆与祥和的节日,以其独特的色彩语言,讲述着中国千百年来的文化故事。
在湖北省咸宁市通山县洪港镇江源村,每年春节期间都会上演一场热闹非凡、独具魅力的民俗盛宴——板凳龙。
过年回家,回家团圆。春节期间丰富多样的活动,寄托着中国人对“和”的向往。
春节期间,成都龙泉驿区洛带古镇热闹非凡,“刘家龙”非遗巡游活动更是增添了浓浓的春节气氛。每逢新春佳节,古镇中就舞动“刘家龙”,传承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与文化。
苏州市姑苏区平江路往西,过胜利桥走百十米,就来到大儒巷38号。春节期间,到这里参观游览、拍照打卡的市民游客络绎不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