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解放军报

高原战士:因为心里暖,训练起来总感觉身上有使不完的劲!

来源:中国军网-解放军报 作者:梁五一 唐帅等 责任编辑:于海洋
2021-03-16 06:40:23

“高原上的星星特别美”

■唐 帅

高原的夜深了,一轮新月把光洒在被雪山环绕的某团驻训营地,星星也格外亮晶晶。

一队“追星人”裹上大衣、戴上棉帽出发了……

他们来到帐篷后的小坡上,一边透过仪器看,一边在本子上写写画画。月光把他们的身影拉得很长,给寒冷的高原夜增添了生机。

他们是营连特批的“天文兴趣小组”成员,可在节假日晚点名后的一段时间“观星”。组长刘德超是名上等兵,和他一起的还有士官和排长。

“白天兵看兵,晚上数星星。”这句形容边防哨所官兵生活的顺口溜,透着高原的荒凉与孤寂。

过去,边防哨所不通市电,连队的发电机要用来保障战备和办公,官兵白天正常工作,晚上到点就要熄灯。

就是现在,这块没有网络信号的土地,在常人眼中也是“蛮荒的代名词”。

如今,官兵们在这里驻训有了一个很“潮”的娱乐项目——看星星。当刘德超第一次透过专业观测器材“看星星”的时候,他“惊呆了”。

“跟肉眼看星星完全不一样!”星体清晰的表面让他兴奋不已。打那以后,难得的休息时间再也不用“虚度”了。

“这批观测器材是团里为丰富官兵业余生活,根据士兵接待日大家提出的建议专门购置的。不得不承认,现在新生代官兵的兴趣爱好很现代,甚至说很新潮。”该团政委董飞说,团里想方设法改善大家生活的“小环境”,就是为了让官兵更有信心战胜恶劣的“大环境”,用更坚强的意志、更乐观的精神完成高原驻训任务。

后来,刘德超又托人从山下买来“观星”的入门书籍,空闲时就拿出来研读研读。时间一长,他成了连里的“星座达人”。“高原上的星星特别美!”在一次全营集会时,还和战友们进行了小交流,又让他有了“粉丝团”。现如今,不少战友都喜欢听他“说星”。在教导员的支持下,他成了营里“天文兴趣小组”的组长。

“晚上数星星”有了高原新版本。除了在高原上“观星”“说星”,还有更多“没想到”和官兵训练之余的文化生活碰到一起:移动影音箱把卡拉OK搬上高原,大型游戏机将电玩城开在高原……各类应运而生的兴趣小组吸引着、温暖着这批在高原驻训过冬的新生代官兵。

有的战士道出了大家的心声:“因为心里暖,训练起来总感觉身上有使不完的劲!”

高原之上:大雪飞扬,青草生长

■梁五一 唐帅 解放军报特约通讯员 王雪振

新疆军区某合成师官兵在高原冬季演练间隙,进行热食补充。周凯威摄

5G网络大面积覆盖、快递遍布各个角落、高铁动车四通八达……这些,让人们感受到了现代文明带来的便利。

然而,对于海拔5000多米的高原地区,这些还都处于“盲区”:手机没有信号,一件包裹要几经倒手、历时许多天才能送达这里……

在这个高寒缺氧、落后荒凉的地方,一群群新生代官兵,像一片片倔强的小草,向恶劣环境发起挑战。他们以朴素的家国情怀,默默坚守在这里。

春天的脚步近了,这里依然低氧和寒冷,但这些“小草们”的脸上洋溢着笑容,他们都有着自己的暖心事。

“暖”从何来?笔者在驻训高原的官兵中间探寻。

品味“一冷一热”的反差

“媳妇儿,我托战友捎给你的礼物收到了吧!我在这边一切都好,照顾儿子和老人就靠你啦……”

高原的夜繁星点点,帐篷外寒风呼啸。室内,燃烧正旺的炉火让某团警卫侦察营教导员梁宇感到暖意融融。

此刻,更让梁宇感到温暖的是跟爱人煲“电话粥”。

梁宇的心也曾“受过凉”。开赴高原前夕,他爱人因车祸住进医院。接到驻训任务后,梁宇想了许久,最后还是悄悄把写好的假条揣了起来。

“亲爱的,这次不能陪你养伤了!等任务结束,我马上请假回家。”视频里,了解到爱人受的伤不重,且对自己十分理解,梁宇心里头踏实多了。

车队开拔,很快就进入了“无人区”。梁宇眼瞅着手机信号“一格一格地减弱”,最后显示“无服务”。

到了海拔5000多米的驻训地域,“用网”彻底成了官兵们的奢望。甚至因任务繁重、固定电话短缺,梁宇整整一周没能跟家人联系。

“爱人最需要我的时候,我却不能陪伴在身边,甚至连她的近况我都无法得知。”随着时间推移,对家人的思念和自责,成了压在梁宇心头的一块石头。“比苦寒之地更让人难以忍受的,是与家人的距离。”他说。

新疆军区某合成师一份调查显示:除了面对这样那样的家庭困难,年轻一代官兵关注更多的是衣食住行和业余生活。

伙食调剂好,氧气吸得饱,活动开展好……作为一名从士兵成长起来的基层带兵人,某团一连指导员郑凯歌刚上高原那阵子信心十足。事情的进展一度也在他的意料之中,一系列“标准动作”确实让官兵安了心、稳了神。

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细心的郑凯歌发现,官兵们投身练兵备战的热情没的说,令人担心的是主课主业之外的那种“冷与寂寞”。这“一冷一热”的反差,对官兵们的考验更大、冲击更强。

刚刚抵达驻训地,为了让官兵更快适应高原、保持充沛体力,某团突击连炊事班班长张叶青克服各种不便,使出浑身解数搞伙食保障。

工夫下了不少,可没有得到官兵们的认可。原来,初上高原,大家胃口不好、消化功能减弱,运动量也大幅降低。不少官兵埋怨:“张班长做了不少‘硬菜’,可调剂得不够科学。”很多在山下官兵喜爱吃的荤菜,到这儿受到了“冷遇”。

某团代理排长、四级军士长汪洋发现,到了休息时间,排里的战士们有点“不知所措”,只有一伙打“够级”的和几个下棋的,大部分在帐篷里闲散着。下士田梓鑫说:“在山下营区休息的时候,我喜欢和几个战友一起玩‘吃鸡’游戏,或是打打篮球,过得很充实。来到这‘荒山野岭’,虽然各级组织了不少文化活动,但是受条件所限,总感觉‘段位’不够高,业余生活过得挺没劲的!”

某团战士李华伟休息时,喜欢在俱乐部用卡拉OK“吼几首”,是营里小有名气的“麦霸”。到了高原,他几次都把到了嗓子眼儿的歌词“咽了下去”。“帐篷挨帐篷的,容易‘扰民’,没有个设备唱着也没劲。”李华伟吐露心声,高寒缺氧一适应就不算啥了,特别希望在完成紧张的驻训工作之余,有自己喜欢的文化生活。

“做好‘标准动作’,为何官兵还不买账?”郑凯歌直言不讳地说,“其实,外部环境不好容易克服,官兵的精神需求最难满足。只有把工作真正做到官兵心坎上,才能将官兵的心‘拴’在高原上。”

官兵在高原冬季驻训期间利用平板电脑丰富业余文化生活。 王 斌摄

“多想一步”,许多难题不再难

在该师领导看来,官兵的关注点就是政治工作的“瞄准点”,如果不把这些问题解决好,政治工作设计得再好都是“空中楼阁”。

去年,该师利用首长机关蹲连住班的时机,深入班排哨卡,展开专题调研,能现场解决的问题现场解决,不能现场解决的问题也一一列出时间表限时解决。

如今,梁宇爱人的身体早已康复,但团政治工作处“解难台账”上仍有记录:“保障亲情电话畅通”“组织家属服务队上门照顾”“帮助她到驻地医院进行一次身体复查”……

某团政委高斌在调研中了解到,现有军线固定电话少,官兵常常排队打电话;不少家属使用的号码,官兵无法直拨,转接服务时常“爆表”。

他们一面向上级协调更多号段,一面与地方电信部门联系开通电话转接服务。对于没有开通条件的,他们专门为官兵增设了卫星电话。

一根根电话线,抚慰了家属的牵挂,也抚平了官兵心头的“疙瘩”。

如今,该师每个连队、点位都至少设有一部可以转接地方号码的“亲情电话”。他们还听取官兵意见,设置了小隔间,方便官兵与家人说说悄悄话。

“除了‘电话屋’,我们还指定专人担任‘解难干事’。”某合成团政委蒲城栋介绍,他们针对官兵最迫切的诉求,积极协调各方力量,一人一策提供帮助。

从主动摸排家庭困难官兵并为其提供帮助,到协调开设野战服务社便于官兵购物;从驱车千里送家中突发变故的战士上飞机,到几经辗转、接力传递只为战士能看到家中发来的问候视频……一连串的举措,让官兵直呼“暖心”。

“都说好的伙食能顶半个指导员,官兵想要吃好住暖的需求必须满足。”该师保障部门的领导说,“过去我们常讲‘从这里走向战场’,如今我们说‘这里就是战场’;过去上高原是‘适应性训练’,现在是‘实战化锤炼’,训练的全面升级要求饮食保障必须与时俱进。”

不仅要让官兵吃得营养可口,更要借助科学保障手段提高战斗力。该师保障部门联系营养专家,针对高原冬季环境制订食谱,对官兵每日所需的肉、菜、奶、蛋、果需求量精确到克,满足大家的战斗体能需求。

同时,一场司炉员培训也随之展开。“冰天雪地,取暖是战斗力建设的题中之义,也是长期驻扎、稳定兵心的基础工程。”在一次次试验探索中,他们逐步总结出一套高原冬季取暖炉的“使用指南”。培训中,司炉员们不仅学到了许多司炉小窍门,也对高原过冬如何保障连队官兵健康有了更加系统的了解。

“满足官兵的‘胃口’,要多想一步。官兵们有没有‘获得感’,其实就间隔着‘多想一步’的距离。”走进该师班排宿舍,取暖炉烧得红红火火,室温宜人,一些战友还在班里种起了圆葱、蒜苗等“绿植”,增添了许多生机。某团四级军士长刘显伟说:“再恶劣的环境咱也不怕!”

业余时间,官兵们通过“亲情电话”与家人通话。 王祖飞摄

雪域高原,这个寒冬有点“暖”

恰逢周末,某团支援保障连组织官兵自制火锅。

指导员张涛一边将蔬菜下进锅里,一边感慨:“为官兵专设的高原饮食方式,让大家不仅吃得好,更吃得健康。”

餐后,官兵走进帐篷搭成的营野战文化俱乐部,赛车模拟机、投篮机、唱吧、野战影音系统、VR游戏室应有尽有……

俱乐部外冷风刺骨、漆黑一片,俱乐部内却温暖如春、灯光璀璨。在这里,官兵可根据自己的爱好,选择娱乐项目。上等兵宋阳说:“每当走进俱乐部,就忘记了自己正身处高原。和战友们一起高歌一曲、一同玩闯关游戏,训练一天的疲惫转眼间烟消云散。”

“受限于客观条件,高原生活难免寂寞乏味,合理适度的文化生活能有效缓解官兵身心压力。”该师领导认为,时代更迭,不能一味通过教育让官兵去适应高原,而要从新生代官兵的喜好入手,主动作为、改造环境,让苦寒之地暖起来。

一个周末,宋阳一连参加了“街机争霸”“雪域好声音”“投篮大比拼”3场比赛。宽大的俱乐部里人头攒动,大家排着队一试身手,茫茫雪野上回荡着官兵的欢声笑语。

该师领导介绍,关于过冬保障,他们既有规范好的“标准动作”,也有各单位的“发挥空间”,通过“百花齐放”实现“春色满园”,进而促进部队建设水平整体跃升。

某合成团政委蒲城栋介绍,他们为基层配备了“云点播”系统,实现了野外条件下“营有服务器、连有终端机、班有点播台”,资源得以共享,官兵在课余时间点播音视频文件,把“无网”变成了“有网”。

“机关通过定期后台更新,让大家即使人在高原,也能观看流行大片。”该团宣传保卫股股长刘今平说,“不点播时,还可收看几十个电视频道。这一创新举措,收获了基层官兵满满的点赞!”

心里感受着温暖,某团“95后”战士张文学说:“驻训地不通网络,一开始感到生活像被按下了暂停键,如今团里不断丰富起来的文化生活,让我们能够与时代同步,让我们不再孤单。”

不向环境低头,敢于改变生活,是新生代官兵最明显的“特征”。

他们绝不会错过每一次下山拉运物资的机会。每当驾车到山下拉运物资,某团驾驶员梁成强还有一项重要工作,就是把战友的“嘱托”带回来。有吃的,有用的,有的是几封家信,还有一些他从未见过的“新鲜玩意儿”。每当看到大家围过来各取所需,梁成强特有成就感。

“大雪能封住山、封住路,封不住官兵的火热情怀。”某合成团政治工作处主任金鑫说。

如果不是亲眼所见,很难相信人迹罕至的“生命禁区”,因新生代官兵的到来而生机盎然:一排排整齐排列的保温房犹如村落一般被冰峰环绕,屋顶上成片的光伏发电设备辉映着阳光,火炉内的青烟袅袅升起……官兵们往来其间,脸上带着笑容。

就在春节前,该师数百份荣誉证书从高原飞到官兵家中。他们还指派专人,把10余名荣立个人二等功官兵的证章送到他们的家乡,让官兵们倍感温暖、备受激励。

“媳妇儿,今年我和兄弟们在战位过年!”某团二等功荣立者、四级军士长储明亮在电话中得知家人收到了喜报,高兴地说道,“这边条件很好,不用担心我!”

冬天过去 坚守依旧

■武世斌

这里是“生命禁区”。氧气含量不足平原的40%,最低气温可达-50℃……尽管这里天很蓝、雪很白、山很高,但稀薄的氧气和极端的严寒,使这片土地充斥着对生命的拒止。

这里不再是“生命禁区”。当军人踏足这片土地,亘古荒凉的土地开始打破沉寂,迎来现代气息。

70年前的那个冬天,进藏先遣英雄连从雪山脚下走过。即便残酷的高原带走了一个又一个战友,他们心中对崇高事业的坚守也不曾动摇半分。

又是一个冬天,英雄的传人们来到先辈战斗过的地方,高原依旧、风雪依旧、坚守也依旧。

坚守需要红色基因的传承。先辈用热血和生命书写的光辉历史,其中所蕴藏的红色基因,是激励新生代官兵干事创业的精神动力。当我们面对艰难环境、未知挑战、繁重任务,不妨在追溯历史中找找思路,在今昔对比中汲取力量。一束光可以照亮一大片,一种精神同样可以迸发出磅礴力量,助推我们不断向前。

坚守需要保障有力的支撑。敢于吃苦、乐于奉献向来是人民军队的光荣传统。作为带兵人,我们要认识到,为官兵提供更好的生活环境,不仅不会消磨战斗意志,反而能避免官兵因生活简陋揪心、因物资匮乏劳心、因身后琐事分心,让大家以更健康的体魄、更饱满的斗志、更专注的精神,投身练兵备战。

坚守需要多彩生活的调剂。我们常说,当兵要忍得住孤独、耐得住寂寞。随着新生代官兵步入军营,硬性灌输一些大道理并不能让他们真正信服。我们应结合官兵的兴趣爱好,安排好组织好他们的业余文化生活,让官兵在练兵备战之余尽情挥洒天性、绽放青春。大家有了满满的幸福感、获得感,投身练兵备战的热情也会“水涨船高”。

直面严寒,置身高原,出现棘手难题在所难免。但在力所能及范围内,我们应将关爱工作切实做到位。如此,即使面对再严峻残酷的考验,官兵也能勠力同心,在茫茫雪原勇往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