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解放军报

团圆时刻追寻那些踔厉奋发的身影:风雪边关,年年横戈马上行

来源:中国军网-解放军报 作者:杨华明 责任编辑:杨凡凡
2022-01-19 06:42:35

风雪边关,年年横戈马上行

——团圆时刻追寻那些踔厉奋发的身影①

■杨华明

“今天,我和你们一起执勤站岗!”

——2014年春节前夕,习主席迎风踏雪来到内蒙古三角山哨所,看望正在执勤巡逻的官兵。

“很感谢你们发来的‘全家福’,这是我最珍贵的礼物。”前不久,“卫国戍边英雄”陈红军的家人收到一份来自喀喇昆仑的礼物——一张电脑合成的一家三口照片。年关将近,年味渐浓,火红的窗花映照脸颊,喜庆的灯笼高高挂起,这张令人泪目、温暖寒冬的“全家福”,让更多人的目光投向漫天风雪的万里边关,也让戍边官兵的思乡情愫愈发滚烫。

“听说漠漠黄沙连着戈壁滩,听说漫漫风雪牵着国境线,听说你少绿色,听说你无人烟,听说你那寂寞的名字,自古就叫边关。”边关,是家国天下的地理标志和文化符号。说起边关,会让人心里发烫,会让人挺起肩膀,会让人血脉偾张。万里边关,国之藩篱。我国拥有2.2万公里陆地边境线,1.8万多公里大陆海岸线。在普通人眼里,边关不过是远离都市的边界;而在戍边官兵心中,边关是国家的墙,界碑是最高的峰,“疆域有表国有维,此柱可立不可移”。

“对于乡愁而言,还乡是唯一的解药。”团圆是春节的主题,是情感的磁场。平常日子,它慢慢发酵;团圆时刻,它汪洋恣肆。当回家过年的脚步遇上“边疆有我们,祖国请放心”的誓言,团圆对于戍边官兵来说弥足珍贵,却又颇显奢侈,“最爱的是哨所,最盼的是家信,最怕说团圆”。军人与年,永远是一幅金戈作笔、沙场为纸、征尘着墨的戍边图。军人团圆的距离坐标,从来由祖国标定。为了“不教胡马度阴山”,他们只能“年年马上见春风”;为了“万家团圆万家暖”,他们只能“心在一起就是年”;为了“一派歌声喜欲狂”,他们只能“多是横戈马上行”。

自古边关多艰险。打开祖国版图,人们很难找到这两个哨所:三角山哨所和东极哨所。一个很冷,冬季最低零下50摄氏度;一个很远,每天最早把太阳迎进祖国。而这里始终是统帅心头的牵挂,习主席顶风冒雪来到这两个哨所,在观察登记本上签下名字,与官兵合影留念。雪沃纵横霜天廓,边关有爱不觉寒。如今在三角山哨所的墙上,悬挂着一张习主席当年与哨所官兵亲切合影的照片。无论多少次狂风卷雪严寒彻骨,无论多少次梦回故土泪湿枕衫,官兵们说:“每次看到照片,想到边关离习主席这么近,就会觉得心里热乎乎的,同时也感受到如山的责任。”

有一种说法:“能够听到自己心里声音的人,是幸福的人。”浓浓除夕夜,谁不想跟家人一起吃顿热腾腾的年夜饭?暖暖团圆日,谁不想跟亲人一块唠唠军营里的难忘事?当巡逻的脚步送走除夕,当灶前的火光映红日记,“心里声音”又一次在戍边官兵耳畔响起。“边陲之戍,用保封疆,国之大防,莫重于此”,这是他们最笃实的坚守;“哪怕风似刀来山如铁,祖国山河一寸不能丢”,这是他们最铿锵的誓言;“只要万家灯火中有一盏是为我而亮,边关风雪再大又如何”,这是他们最深情的告白。

“人海茫茫,你不会认识我,我在遥远的路上风雨兼程;霓虹闪闪,你不会发现我,我在高高的山上戴月披星。”这首悠扬雄壮的歌曲《边关军魂》,唱出了戍边官兵献身边疆的豪情壮志,也道出了远离亲人的孤寂情怀。一年将尽夜,风雪未归人。“没有牵挂,生命就不会有积极的追求、顽强的坚守。”万家团圆日、举国欢庆时,戍边官兵越是“纵马昆仑未顾家”,我们越要“雪自送寒晴送暖”,越要读懂“清澈的爱,只为中国”的家国大义,越要理解“世上哪有什么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替你负重前行”的深刻含义,多一些实实在在的关爱,多一些解难帮困的举措,切不可“使备塞乘城之士饥寒于边”。

黑格尔说:“人的精神,必须而且应该配得上最高尚的东西。”一位连续10多年没有回家过年的“老边防”,手机里始终保存着一首诗:“苦吗?苦。但苦得值得!累吗?累。但累得欣慰!因为我们是祖国的界碑,我们守卫的地方是中国。”毫无疑问,一代代戍边官兵同严寒抗争、与孤独为伴、向极限挑战,铸就的忠诚信念、铁血担当、家国情怀,就是这样“最高尚的东西”。这种精神和力量,风雪挡不住,冰山隔不断,让边路如虹、边网如织、边关如铁,守卫着新春佳节的宁静祥和,守望着人民群众的幸福安康,守护着中华大地的和平安宁。

(作者单位:武警警官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