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关探亲
■李小健 龙喜涛
微风吹拂下的祖国北疆,挺拔的樟子松透着坚韧的绿色。
一辆汽车逐渐出现在哨兵的视野。即将到来的,是一级上士崔同同的妻子杨凯丽和他们不满3岁的小儿子。
崔同同驻守的北部战区陆军某边防旅光头山哨所,一年中有大半年被冰雪覆盖,最低气温可达零下45摄氏度。前些日子,气温才逐渐回暖,今年春节没能来探亲的杨凯丽终于来到了哨所。
“这一路可太长了。”每次探亲,杨凯丽都觉得这是人生中走过的最长的路。历时三天两夜,经过4次转机、转车,杨凯丽带着孩子一路辗转了1700多公里才见到崔同同。
杨凯丽还没下车,寂静的哨所已经一片欢腾,战友们热烈的鼓掌声怎么也停不下来。湛蓝的天空下,崔同同为杨凯丽和孩子献上了代表爱和祝福的哈达,一切牵挂与思念化作了一家三口此刻的深情拥抱。
距离杨凯丽上次探亲已过去1年多。那年寒冬,呼伦贝尔草原上冷风刺骨,零下35摄氏度的低温让这里连降大雪。杨凯丽也是这样一路奔波,带着一岁多的儿子来到哨所。
那日抵达已是晚上8点,幸福的相遇还未持续多久,孩子便因天气寒冷、水土不服生了病。在驻地附近医院暂时治疗后,杨凯丽担心寒冷的天气会持续加重孩子的病情,决定立即返回家乡。第二天,崔同同强忍着泪水把妻儿送上了回乡的列车后,立即回到岗位执行边防巡逻任务。
提起这次“迟来的探亲”,杨凯丽眼中还是泛起了泪花:“从认识到结婚,我和老崔其实只见了几面,平时大多靠电话联系。当年刚结婚不久,他就接到任务返回了连队。我非常理解边防部队的工作性质,为老崔的坚毅和勇敢感到骄傲,我也会一直守护着老崔,做他坚强的后盾。”
说着,杨凯丽从装得满满当当的行李包里取出家乡特产,热情地分给哨所官兵:“大家常年守在这茫茫草原,实在太辛苦了。”
经过几天的适应,杨凯丽还主动申请和哨所官兵一同走一次巡逻路。一路上,崔同同和她讲述着部队这些年的发展变化,以及和战友们的戍边故事。
庄严的界碑前,一家三口共同拿起画笔为界碑描红。“心随天地走,意被牛羊牵,大漠的孤烟,拥抱落日圆……”界碑旁,杨凯丽再一次唱起了她和丈夫最爱听的这首《敕勒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