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言的战友 无声的守护
■龙喜涛
强劲的风吹拂着北疆的樟子松,北部战区陆军某边防旅某边防连的营院里透着一股凉意。傍晚,军马骑乘教员、下士白凌宇像往常一样来到马厩喂马。
看到军马“追风”低头嚼着草料,白凌宇不由想起了老兵邓宣权。“追风”是邓宣权最喜爱的一匹军马,自从邓宣权退伍后,“追风”变得不爱进食。
白凌宇拨通邓宣权的视频电话,屏幕上,邓宣权的头像还是他和“追风”的合影。“邓哥,快看,‘追风’最近食欲好多了。”看着“追风”忽闪着琥珀色的大眼睛,邓宣权开心地笑了。
邓宣权是白凌宇的老班长,也是连队此前的军马骑乘教员。前段时间,服役12年的邓宣权退伍。他最不舍的军马就是“追风”,退伍那天,他站在马厩旁久久不愿离去,眼里噙着泪水,最后一次抚摸“追风”的面庞,为它梳理毛发。“追风”似乎也觉察到什么,不似从前见到邓宣权那般开心,而是不断用头蹭他的脸颊。
说起“追风”,曾经的它可是出了名的桀骜不驯。2013年,邓宣权参军入伍。第一次见到“追风”,是在连队的授马仪式上。班长告诉他,“追风”是一匹鬃毛油亮、肌腱发达的蒙古马,疾驰飞奔的时候,就像一只在天空中翱翔的雄鹰,透着一股不服输的劲。
后来,骑乘训练时,还是新兵的邓宣权一眼相中了“追风”,非它不选。然而,班长劝他再想一想:“好多有经验的班长都在‘追风’身上‘栽过跟头’,你可要想好啊。”
“班长,我一定努力驭好‘追风’,不让您失望。”在邓宣权的坚持下,班长终于同意让他与“追风”先磨合一段时间。
果不其然,第一次接触,“追风”就给邓宣权来了个不大不小的“警告”。当他第一次骑上马背,只听“追风”长嘶一声、前蹄腾空,整个身体瞬间直立起来。马背上的邓宣权只得用手紧紧握住缰绳,双腿紧贴马腹不让自己翻滚下来。
就在邓宣权不知所措之时,“追风”突然冲出马厩,随后来了个急刹车,将他摔在地上。见状,战友们立刻跑过来将灰头土脸的邓宣权扶起来。班长安慰道:“别着急,马智商很高,要用智慧驯服它。”
从那以后,邓宣权经常来到马厩和“追风”增进感情。但一向孤傲的“追风”仿佛识破了他的小心思,一直不为所动。邓宣权没有气馁,除了每天定时给“追风”添加草料,还会额外给它“加餐”,今天带个苹果,明天带把黄豆……渐渐地,在邓宣权的精心呵护下,“追风”转变了态度。
邓宣权小心翼翼地再次上马,这时候,“追风”打了一个响鼻,如离弦之箭冲出了马厩。伴着“追风”响亮的嘶鸣,邓宣权驰骋在广阔无垠的北疆草原。那一刻,轻风拂面,马蹄生风,邓宣权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喜悦。驯服“追风”后,邓宣权并没有松懈下来。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他的骑乘技术突飞猛进。
连队下辖的光头山哨所位于北疆边陲,一年当中大多数时间与冰雪相伴。到了隆冬时节,驻地气温会骤降至零下30多摄氏度,巡逻官兵要顶风冒雪执勤。凭借着与“追风”的默契配合,邓宣权多次化险为夷。
“我和‘追风’是过命的交情。”那年冬天,正和战友一起执行巡逻任务的邓宣权骑着“追风”走在队伍最前面。原本晴空万里的边境线转眼间阴云密布、狂风四起,冷风拍打着战士们的脸颊,刀割一般刺痛,“追风”也发出了阵阵嘶鸣。
“是白毛风!”白茫茫的飞雪模糊了视线,大家一时无法辨别方向。紧要关头,“追风”抬起额头,凭借着记忆带领队伍走了出去。
下午五点,巡逻分队终于完成任务回到连队,官兵和军马的身上都披了一层冰。顾不上拾掇自己,邓宣权先帮“追风”擦去脸上和身上的冰雪,并为它生起篝火,感谢这位勇敢的“战友”和大家共同完成了上级交予的重要任务。
“无言的战友”用无声的守护温暖着连队官兵。视频电话那头,邓宣权手里举起一块普通的小石头,脸上泛起笑容。他告诉白凌宇,这是他退伍那天在马厩旁捡的,特意带回了家,以此纪念戍边生涯中的牧马青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