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守西隆山的南部战区陆军某边防连官兵一次次攀上人生的“西隆山”,守望着属于边防军人的“幸福感”……
滇南边陲,初秋时节,晨曦微露。
站在南部战区陆军某边防连营区,透过薄雾远眺,群山在霞光照耀下缓缓苏醒,不远处,云遮雾罩下的西隆山显得愈发神秘。
西隆山,海拔3074米,山体垂直高差近2600米,是一座跨国高山,有着“滇南第一高峰”之称,傣语意为“老虎出没的地方”。其中原始森林密布,山势险峻,野兽出没,常年气候恶劣,毒虫肆虐,人迹罕至,被边疆百姓称为“死亡森林”。
中越42号界碑就屹立在西隆山主峰。官兵需要穿越绵延数十公里的原始森林保护区,沿途遍布沟壑激流,悬崖峭壁,荆棘丛生,三天两夜才能完成一次巡逻任务。
因为要在山中度过两个夜晚,所以睡袋、干粮、炊具等生活用品也是巡逻分队必须携带的物资。这也意味着官兵们将在负重30公斤的情况下穿行充满挑战的原始森林。
“蚂蟥谷”“绝望坡”“断魂崖”……一个个令人望而生畏的名字,多是官兵口中的“非正式地名”,其出处无法考究,却印证了西隆山的天堑之险。
一茬茬官兵不畏艰险,练就了“闯原始密林、战毒蛇蚂蟥、攀绝壁险峰、越激流险滩”的硬功夫,用青春和热血坚守祖国边关,守卫和平安宁,守望万家灯火。
巡逻第一天:连队→宿营地
边关再苦,总要有人去守
晨光熹微,朝暾初露。巡逻官兵们全副武装在操场列队,等待着出发的命令。
检查武器装备,清点物资器材,传达巡逻任务……随着连长臧宗浩一声令下,官兵们仔细检查携带物资后,快速登车,向着西隆山进发,开始“死亡森林”三天两夜的征程。
环山公路上,巡逻车迅速驶过的道路两旁,叫不出名字的野草野花依旧沉浸在甜美的梦境。车上,第一次执行西隆山巡逻任务的列兵赖家俊却毫无睡意,对42号界碑向往已久的他此时内心激动无比。
“所有人,下车集合!”当巡逻车转过一个急弯,停在一处空地后,二级上士张祖康第一个跳下巡逻车,观察周边情况。
戍边11年,张祖康一次又一次翻越西隆山。这位云南本地的守防军人已经成为一名“老边防”。
“等会一定要跟紧队伍,绑腿要这样绑……”张祖康边说边手把手教赖家俊绑绑腿。这是巡逻分队进山前必须完成的一些准备工作。
山里毒蛇毒虫多,一定要把袖口和裤腿扎紧,绑上一层绑腿后,再往作训服上喷洒防虫药水……
赖家俊抬头看着高不见顶的西隆山,还未来得及发出感慨,便跟着队伍一头扎进了大山里。

战友上山巡逻。
一进山就是急行军,这让赖家俊有些吃不消。“山里天气变化无常,万一下起大雨就很难走了,必须尽快赶到宿营点。”走在前边的张祖康解释道。
原始森林中地形复杂多变,陡峭的山坡、湿滑的泥地、狭窄的山谷……都给官兵执行任务带来极大的不便和危险。同时,藤蔓、荆棘等植物也会阻碍前进,划伤官兵裸露的皮肤。
“大家做好防护,把衣领都立起来……”看着前方的“蚂蟥谷”,臧连长语气严肃了起来,大声提醒的同时还在队伍里仔细叮嘱检查。
“蚂蟥谷”长满茅草、灌木和藤蔓,蚂蝗在上面肆意蠕动,形似蚯蚓幼虫,官兵们但凡停下就会有蚂蟥落到身上。
随着不断深入,肆意生长的灌木和荆棘,使得前行变得异常缓慢,时不时就要用砍刀开路,而泥泞的陡坡更是增加了难度。
路难走,体力消耗就大,每走一段大家就会休息喘口气。赖家俊整理装具时发现,几条蚂蟥正悄无声息地缠在他的绑腿上,两条已扎入肉里,露出半个尾巴,贪婪地吸着鲜血。
这些蚂蟥身体细长,颜色与树皮相近,若非仔细观察,几乎难以察觉。蚂蟥虽然不致命,但其吸血不仅会引起疼痛和感染,还可能传播疾病。因此,必须尽快将其清除。
张祖康将香烟点燃后,对着赖家俊腿上的蚂蟥一直熏,两条蚂蟥慢慢地卷成团,滚了下来。就在这时,赖家俊发现老班长左裤腿几乎被血染红。原来,就在他帮自己清除蚂蟥时,自己也被3条蚂蟥钻了“空子”。
“只要有一点缝隙,他们就能钻进去,防不胜防。”张祖康拉起裤腿,开始处理伤口。
看着老班长腿上密密麻麻的伤疤,赖家俊心中充满了敬佩,忍不住问道:“班长,11年日复一日的巡逻,你不觉得苦吗?”
“边关再苦,总要有人去守。”正在给自己上药的张祖康头也没抬地说道。赖家俊听完后,心中大为震动,不由得握紧了手中的枪。
过了“蚂蟥谷”,此时已是黄昏,山里的雾气更重了。微弱的阳光穿过雨雾,从树叶的缝隙中散落在森林的每个角落,官兵们终于在天黑前赶到了宿营地。
警戒四周、搜寻水源、生火做饭……累了一天的官兵们个个饥肠辘辘、胃口大开,不一会儿就把晚饭消灭得干干净净。饭后,大家安排好岗哨次序后,便开始宿营休息。
巡逻第二天:宿营地→42号界碑
就算爬也要爬到界碑!
黎明时分,丝丝曙光透过繁茂的树叶,投射在地面,一如白居易笔下的“婆娑绿阴树,斑驳青苔地”。
巡逻分队已经整装待发,准备迎接新一天的征程。从宿营地到42号界碑,是官兵公认的连队最难走巡逻道。
因为晚上还将返回宿营点休息,所以官兵们得卸下沉重的携行具,“轻装上阵”。
刚出发不久,一处河流拦住巡逻分队的去路。原来是前几日连绵的雨水导致河道水位上涨,官兵们不得不涉水过河。
臧连长第一个跳进江中,查探水情。河水冰冷刺骨,水流冲力让他一个趔趄差点摔倒。站稳后,他才向大家示意行进路线,然后帮助大家依次过河。
“把身上的装具、背包都紧一紧……”看着不远处的“竹林阵”,臧连长赶紧出声提醒。
说是“竹林阵”,实则是一条连队官兵硬生生砍出来的通道。这段路被繁茂尖细的毛竹围成了铁桶状,本来“千磨万击还坚劲”的竹子,一下变成了威胁官兵生命的“利器”。因为如果不慎滑到,身体极有可能被遍地的竹根穿透。
有惊无险通过“竹林阵”后,就看到了一片陡直的崖壁,那便是赫赫有名的“断魂崖”。“断魂崖”一侧是深谷,谷内岩石湿滑站稳都难,更别提行军了。树下都是荆棘,叶片锋利,但凡摔倒就会被割伤。
臧连长一声令下,有着15年兵龄的老兵卢阳维卸下自己的装具,从执勤包中取出绳子系在腰间,便向壁顶攀去。崖壁陡直,他没有用任何外在的保护措施,仅凭双手和双脚,在陡峭的崖壁上寻找着支撑和攀登的路径。手脚并用地利用岩石上的裂缝、凸起部分向上攀去,每一次伸手、每一次落脚,都充满了未知和危险。
徒手攀岩危险性极大,一旦开始便没有退路,只有一个选择——登顶。卢阳维的眼神中却始终闪烁着坚定和决心。
攀到崖顶后,卢阳维将绳子一头拴在树上,一头扔到下面,官兵们顺着绳子一个个往上攀。
“小心头顶!”一声大喊骤然从崖顶响起。
就在队伍最后的中士陈永鑫快到崖顶时,为躲避一块上方滚落的石头,身体失去重心,绳索不慎脱手,即将掉落深谷。
千钧一发之际,陈永鑫急忙抓住一旁的树藤,身体随着藤蔓在悬崖上来回摆动,在悬崖上荡起了“秋千”。平安度过惊魂一刻后,陈永鑫终于登上了崖顶。
“永鑫,要不你在这里等我们回来吧。”看着陈永鑫刚刚被树藤划伤的双手,臧连长便提出让他留在原地等候。
“我能行!连长,就算爬也要爬到界碑!”这名年轻战士的坚韧,让所有巡逻官兵为之动容。
神秘又凶险的西隆山,挡不住边防军人的脚步。巡逻官兵一路跋山涉水,终于在中午时分登上山顶,看到了刻有“中国”两个红色大字的界碑。
矗立西隆之巅,远眺连绵山河,官兵难掩心中的喜悦。
“眼前是界碑,身后是祖国。边关有我在,祖国请放心……”列队在界碑前,官兵们面向界碑庄严宣誓,他们的声音激昂豪迈,响彻在滇南边关,也回荡在他们的心中。

守护祖国的大好河山。
翻山越岭,只为守护祖国每一寸土地;跋山涉水,只为看护好祖国每一座界碑。
勘查完界碑后,巡逻分队准备返程,陈永鑫忍不住回头看去:群山连绵、苍茫无尽。云雾缭绕间,鸟兽啼叫声不时回响在山间,西隆山独有的雄伟与壮阔向着他奔涌而来,那一刻,一种自豪感瞬间从心底升腾。
巡逻第三天:宿营地→连队
边关很远,边关也很暖
上午8时许,巡逻官兵们经过一晚的休整,个个精神焕发,即将踏上归营之路,这也让队伍中的上等兵覃瑞富有些开心。他还不知道,连队的战友们为他准备了一个“惊喜”。
原来,这天是“05后”战士覃瑞富的20岁生日。让年轻战友在边关度过难忘的20岁,在连队官兵们看来很有意义。
返程的下山之路,并不比上山轻松。这天,太阳一直不肯露面,西隆山中的风越吹越大。
“瑞富,当兵一年多了,想家吗?”
“报告连长,还行,慢慢习惯了。”听到走在自己前边的连长问话,覃瑞富轻声回答。头盔下,一双眼睛清澈闪亮,但又带有几分坚韧。
踏实善良,这是臧连长对覃瑞富一贯的评价。他扭头拍了拍覃瑞富的肩膀,眼神中尽是鼓励。
紧跟着队伍,覃瑞富默默点头。入伍一年半,他在边关走了太多路,翻越一座又一座大山……与昔日同学丰富多彩的生活相比,他的这些经历似乎太过独特,又好像太过平凡。
滇南边关的山,磨砺了覃瑞富的性格。有时他觉得:自己就像是边防线上的一株小草。
刚下连时,枯燥的戍边生活让覃瑞富一度打起“退堂鼓”。从小没怎么吃过苦的他,曾一遍遍问自己:“来这么遥远的地方当兵,到底为了啥?”
一次次穿越西隆山的原始森林,覃瑞富经常会思考自己过去从来没有想过的人生“选择题”。
跋山涉水,脚被磨出一个个血泡,他抱怨过;夜宿深山,独自一人望着星空,他害怕哭过。翻越神秘的西隆山,看到神圣的界碑,覃瑞富突然意识到,他成功地战胜了自己,拥有了自己曾经渴望达到的坚强,也慢慢拉直了心中的问号。
后来,一次次攀上人生的“西隆山”,他开始喜欢上了这种属于边防军人的“幸福感”
在自己的“戍边日记”中,他这样写道:作为军人,也许自己无法穿得时尚,但穿在身上、种在心里的军装,足够支撑起内心的自信。
“幸福感总是与自我价值的实现紧密相连。就像巡逻西隆山,一步一步攀上山顶,回头再看就有一种幸福感。”这个“攀登”的过程,在覃瑞富看来就是蜕变。
不知不觉间,覃瑞富已跟随队伍再次出了西隆山。驾驶员早已等候多时,回去的车上,可能是巡逻西隆山太过辛苦,一路上大家都没说话。不多时,巡逻车慢慢驶入营门。
“瑞富,生日快乐……”覃瑞富刚刚从巡逻车上下来,一阵阵祝福声便从营区的大榕树后传来。看着端着生日蛋糕的战友们,他眼眶微微发红,一同巡逻的战友也紧紧抱住了他。
此刻,虽然身上的衣服还未干透,但覃瑞富的心却被战友们的温暖彻底包围。
回到班里,战友们清唱的生日歌声中,覃瑞富看着连长把一碗热气腾腾的长寿面端进来,这位刚刚征服西隆山的“勇士”再也忍不住心中的感动,眼泪夺眶而出。
“边关很远,边关也很暖。”深夜,覃瑞富在给母亲的信里这样写道。次日凌晨的第一班岗哨,轮到覃瑞富执勤。他小心翼翼穿好大衣,整理好着装,手握钢枪,胸膛挺得笔直。
一望无垠的夜空下,稀疏的星光时隐时现,远处的西隆山也渐渐进入了甜美的梦乡,哨位旁的身影,如界碑旁挺拔的小草。宁静夜色下,小草的根茎又向脚下的大地深钻一分。
文图/王向龙 曹继可 刘亚龙 许琪
新媒体编辑/李楚楚 丁家浩
来源:解放军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