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華人民共和國反恐怖主義法》自2016年1月1日正式生效,共分十章97條,14000多字。現在就來一起解讀《反恐怖主義法》告訴我們的那些事兒。
NO.1 什麼是恐怖主義?
關鍵詞︰恐怖手段,有政治、意識形態的目的
反恐法第三條︰本法所稱恐怖主義,是指通過暴力、破壞、恐嚇等手段,制造社會恐慌、危害公共安全、侵犯人身財產,或者脅迫國家機關、國際組織,以實現其政治、意識形態等目的的主張和行為。
NO.2 什麼是恐怖活動?
關鍵詞︰恐怖主義性質的行為
同樣是反恐法第三條︰本法所稱恐怖活動,是指恐怖主義性質的下列行為︰
(一)組織、策劃、準備實施、實施造成或者意圖造成人員傷亡、重大財產損失、公共設施損壞、社會秩序混亂等嚴重社會危害的活動的;
(二)宣揚恐怖主義,煽動實施恐怖活動,或者非法持有宣揚恐怖主義的物品,強制他人在公共場所穿戴宣揚恐怖主義的服飾、標志的;
(三)組織、領導、參加恐怖活動組織的;
(四)為恐怖活動組織、恐怖活動人員、實施恐怖活動或者恐怖活動培訓提供信息、資金、物資、勞務、技術、場所等支持、協助、便利的;
(五)其他恐怖活動。
NO.3 恐怖主義與宗教關系如何?
關鍵詞︰極端原教旨主義思想
反恐法第四條︰國家反對一切形式的以歪曲宗教教義或者其他方法煽動仇恨、煽動歧視、鼓吹暴力等極端主義,消除恐怖主義的思想基礎。
反恐法第六條︰反恐怖主義工作應當依法進行,尊重和保障人權,維護公民和組織的合法權益。
在反恐怖主義工作中,應當尊重公民的宗教信仰自由和民族風俗習慣,禁止任何基于地域、民族、宗教等理由的歧視性做法。
NO.4 誰是最高反恐機構?
關鍵詞︰反恐怖主義工作領導機構
反恐法第七條︰國家設立反恐怖主義工作領導機構,統一領導和指揮全國反恐怖主義工作。
設區的市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設立反恐怖主義工作領導機構,縣級人民政府根據需要設立反恐怖主義工作領導機構,在上級反恐怖主義工作領導機構的領導和指揮下,負責本地區反恐怖主義工作。
NO.5 重點防範機構有哪些?
關鍵詞︰重點目標備案
反恐法第三十一條︰公安機關應當會同有關部門,將遭受恐怖襲擊的可能性較大以及遭受恐怖襲擊可能造成重大的人身傷亡、財產損失或者社會影響的單位、場所、活動、設施等確定為防範恐怖襲擊的重點目標,報本級反恐怖主義工作領導機構備案。
反恐法草案︰
(一)大型群眾性活動和重大活動;
(二)人員密集的車站、碼頭、機場、口岸、公共交通工具、幼兒園、學校、醫院、市場、商場、廣場以及餐飲、住宿、旅游、娛樂場所;
(三)關系國計民生、公共安全和國家安全的食品、藥品、水、能源資源、金融、廣播電視、電信、互聯網、交通運輸等行業有關單位、設施、重要網絡和信息系統;
(四)爆炸性、易燃性、毒害性、放射性、腐蝕性、傳染病病原體以及制爆原料等危險品,核材料、核設施、槍支、彈藥,管制器具的生產、儲存、運輸、進出口、銷售、購買、使用單位;
(五)重要基礎設施和重要建築物、建設工程;
(六)國家規定的警衛對象;
(七)監獄和看守所;
(八)重要國家機關和國防科技工業重要產品的研制、生產、儲存單位;
(九)駐外外交機構特別是駐戰亂或者恐怖襲擊多發國家、地區的外交機構;
(十)其他可能受恐怖活動威脅的重大目標。
NO.6 網絡與恐怖主義關系如何?
關鍵詞︰互聯網安全
第八十四條 電信業務經營者、互聯網服務提供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主管部門處二十萬元以上五十萬元以下罰款,並對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處十萬元以下罰款;情節嚴重的,處五十萬元以上罰款,並對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處十萬元以上五十萬元以下罰款,可以由公安機關對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處五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
(一)未依照規定為公安機關、國家安全機關依法進行防範、調查恐怖活動提供技術接口和解密等技術支持和協助的;
(二)未按照主管部門的要求,停止傳輸、刪除含有恐怖主義、極端主義內容的信息,保存相關記錄,關閉相關網站或者關停相關服務的;
(三)未落實網絡安全、信息內容監督制度和安全技術防範措施,造成含有恐怖主義、極端主義內容的信息傳播,情節嚴重的。
NO.7 設立反恐情報中心
關鍵詞︰統籌反恐情報工作
反恐法第四十三條︰國家反恐怖主義工作領導機構建立國家反恐怖主義情報中心,實行跨部門、跨地區情報信息工作機制,統籌反恐怖主義情報信息工作。
有關部門應當加強反恐怖主義情報信息搜集工作,對搜集的有關線索、人員、行動類情報信息,應當依照規定及時統一歸口報送國家反恐怖主義情報中心。
地方反恐怖主義工作領導機構應當建立跨部門情報信息工作機制,組織開展反恐怖主義情報信息工作,對重要的情報信息,應當及時向上級反恐怖主義工作領導機構報告,對涉及其他地方的緊急情報信息,應當及時通報相關地方。
第四十四條 公安機關、國家安全機關和有關部門應當依靠群眾,加強基層基礎工作,建立基層情報信息工作力量,提高反恐怖主義情報信息工作能力。
NO.8 優先保護什麼?
關鍵詞︰以人為本
反恐法第六十條 應對處置恐怖事件,應當優先保護直接受到恐怖活動危害、威脅人員的人身安全。
第六十一條 恐怖事件發生後,負責應對處置的反恐怖主義工作領導機構可以決定由有關部門和單位采取下列一項或者多項應對處置措施︰
(一)組織營救和救治受害人員,疏散、撤離並妥善安置受到威脅的人員以及采取其他救助措施;
(二)封鎖現場和周邊道路,查驗現場人員的身份證件,在有關場所附近設置臨時警戒線;
(三)在特定區域內實施空域、海(水)域管制,對特定區域內的交通運輸工具進行檢查;
(四)在特定區域內實施互聯網、無線電、通訊管制;
(五)在特定區域內或者針對特定人員實施出境入境管制;
(六)禁止或者限制使用有關設備、設施,關閉或者限制使用有關場所,中止人員密集的活動或者可能導致危害擴大的生產經營活動;
(七)搶修被損壞的交通、電信、互聯網、廣播電視、供水、排水、供電、供氣、供熱等公共設施;
(八)組織志願人員參加反恐怖主義救援工作,要求具有特定專長的人員提供服務;
(九)其他必要的應對處置措施。
采取前款第三項至第五項規定的應對處置措施,由省級以上反恐怖主義工作領導機構決定或者批準;采取前款第六項規定的應對處置措施,由設區的市級以上反恐怖主義工作領導機構決定。應對處置措施應當明確適用的時間和空間範圍,並向社會公布。
NO.9 什麼時候開槍?
關鍵詞︰開槍控制
反恐法第六十二條 人民警察、人民武裝警察以及其他依法配備、攜帶武器的應對處置人員,對在現場持槍支、刀具等凶器或者使用其他危險方法,正在或者準備實施暴力行為的人員,經警告無效的,可以使用武器;緊急情況下或者警告後可能導致更為嚴重危害後果的,可以直接使用武器。
NO.10 不當信息傳播要坐牢
關鍵詞︰不得編造、傳播
反恐法第六十三條 恐怖事件發生、發展和應對處置信息,由恐怖事件發生地的省級反恐怖主義工作領導機構統一發布;跨省、自治區、直轄市發生的恐怖事件,由指定的省級反恐怖主義工作領導機構統一發布。
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編造、傳播虛假恐怖事件信息;不得報道、傳播可能引起模仿的恐怖活動的實施細節;不得發布恐怖事件中殘忍、不人道的場景;在恐怖事件的應對處置過程中,除新聞媒體經負責發布信息的反恐怖主義工作領導機構批準外,不得報道、傳播現場應對處置的工作人員、人質身份信息和應對處置行動情況。
第九十條 新聞媒體等單位編造、傳播虛假恐怖事件信息,報道、傳播可能引起模仿的恐怖活動的實施細節,發布恐怖事件中殘忍、不人道的場景,或者未經批準,報道、傳播現場應對處置的工作人員、人質身份信息和應對處置行動情況的,由公安機關處二十萬元以下罰款,並對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處五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可以並處五萬元以下罰款。
個人有前款規定行為的,由公安機關處五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可以並處一萬元以下罰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