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解放军报

你的城市正在复苏吗?大数据告诉你!

来源:中国环境新闻 作者:李茹玉 责任编辑:叶梦圆
2020-02-21 18:58:40

复工10天以来,北京朝阳区的小海大多数时间在家办公,只有每周一乘坐地铁往返于枣营站和望京站之间。2月10日,复工以来的第一个周一,北京地铁早高峰没有平时那么拥挤。她回忆,那一天北京地铁14号线即使是在早高峰都空空如也,进行了一次体温检测后,没有排队,顺利进站。但第二个周一,地铁上的座位逐渐变满了,早高峰时段地铁上的人数明显增多,“有不少站着的乘客了,公司附近的路口也恢复了拥堵。”

北京交错纵横的交通动脉开始涌动,成千上万的经济细胞逐渐复苏。大家都带着口罩,但社会生活变多了,正常交往的基本面并没因疫情而改变。同北京一样,大量人口在春节后又重新向城市聚集。确诊病例数明显下降,在保障防疫安全的前提下,全国各地在短暂休整后已经按捺不住跃跃欲试的发展脚步。

图片来源:@北京发布

复苏的餐饮业

“挂在门把手上。”

“放在门卫室里。”

“系在门口栅栏上。”

“小区宣传栏下面第3个椅子上。”

如此种种脑洞大开的收货收餐方式,在这个春节悄然兴起。天猫超市、饿了么、美团、菜鸟裹裹、苏宁物流等平台没有停止服务,但为了减少感染风险,都宣布采用“无接触配送”。

疫情开始以来,外卖平台对餐饮商家推出了一系列扶持政策,数十万家门店新上线外卖功能。在这批新入驻的餐饮企业中,不乏鹅夫人、全聚德、电台巷火锅等知名品牌。

外卖行业出现了返工潮,志峰就是其中的一员。大年初六一过,他就赶着最早一班火车,从山东老家回到了上海。“平时逢年过节,最忙的时候每天也不过配送几十单。但现在每天从早7点到晚上10点多,基本不停歇。外出吃饭的人少了,人们需要更多的新鲜饭菜。”

每天穿梭在上海的大街小巷,志峰对疫情给这座城市带来的变化感受直接和深刻:路上的人少了,但居家办公的人多了;外出就餐少了,但小区门口储物架上的新鲜饭菜多了;不用上楼配送,每天的单数增加了......

战“疫”持续深入,复工逐步开展。大量复工人员面临的就餐困难,众多餐饮企业面临的巨额损失,餐饮行业线下门店不能大规模开门经营,这些问题正在解决,餐饮业也开始复苏。

目前,广州战“疫”局面向好,备受煎熬的广州街坊和餐馆酒楼在昨天早上开始恢复营业。番禺富豪山庄酒家是广州第一家恢复营业的餐饮企业,但目前仅开放包房服务。餐点即点即做,价格与过去持平。不足半日,200余名顾客进入包房用餐,茶市包房爆满,午市也开始取号排队。工作人员说:“食客还可通过电话预订外卖,到店自提,减少等候时间。”

在疫情初期作风“硬核”的河南郑州,餐饮外卖也复工了。在郑州市商务局公布的复工名单里,餐饮企业共有71家。这其中,部分企业早就有了成熟的外卖业务;另一部分餐厅,在疫情期间营收为零的情况下,及时开通了外卖业务。一家连锁餐厅负责人说,“此时经营,并未过多考虑营收。主要是给市民提供生活服务,为复工的上班族提供便利。”

卯足劲头的旅游需求

2月19日,杭州西湖景区16处露天景区、收费景区全部恢复开放。景区管委会副主任徐飞在20日的杭州市疫情防控工作发布会上介绍,开放当天,收费景区接待游客约2000人次。

为控制客流量,景区将进行实时游客量控制,日接待量原则上不超过承载量的50%,并分时段安排团队游客间隔性入园,提倡团队游客不超过30人;西湖游船机动船部分开放,每船乘客量不超过载客量的50%,游客分散入座;手划(摇橹)船实行单双号经营,不允许拼载;景区将实行可控、有序游览,提倡实名购票、预约游览和无现金支付,同时利用互联网、大数据等手段为市民游客提供方便。

2月19日,西湖边一名小朋友在家人的陪同下玩耍(图片来自新华网)

记者了解到,西湖女子巡逻队也“重出江湖”,提醒游客佩戴口罩,加强动态体温检测,对扎堆聚集的游客进行劝导。在有序开放之前,景区对上岗所有工作人员都进行了专项培训,为确保安全,所有工作人员也严格落实上岗前查验健康绿码、测量体温和佩戴口罩三项措施。

随着战“疫”形势逐步向好,南京夫子庙、江西龙虎山、湖南张家界、安徽黄山等全国众多景区如雨后春笋般,相继发布消息,有序开放。

疫情会影响当下人们的出行,但并未影响对旅行的期待。携程从旅客的搜索量上分析,2020年清明节搜索量同比明显下降,但五一假期的搜索量整体高于去年,预计旅客对未来假期的渴望在疫情控制后一定会有“报复性”增长。

“如今,不仅我们盼望疫情结束市场复苏,全球民航业也是如此。”携程方面表示,中国旅游市场规模庞大,2019年,中国游客去泰国就有近1100万人次,去日本超过900万人次,甚至去西南太平洋斐济都有4.7万人次。“全球航空业正期待着中国市场回归,正如同我们期待着这场‘抗疫’的胜利。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中国民航必会摆脱低谷,航线繁忙依旧、机场人声鼎沸。”

电力大数据绘就复工复产地图

全国各地“复工潮”已经开始。除了疫情防控阻击战,恢复正常生产生活成为刚需。防控疫情、复工复产,两手都要硬。为了促进中国经济“回血”,一部分先行者率先走出了家门。

中国联通大数据公司依托13.5亿条手机信令日志数据和103亿条互联网日志数据,分析得出:近两周以来,快递人员和外卖人员成了复工先行者。除此之外,口罩企业、医用防护用品企业、乃至随市场需求而变的跨界转产企业,都纷纷开始尝试新春的朝露。

多少企业复工了?多少产能恢复了?各地情况怎么样?这些问题都可以通过“企业复工电力指数”看得清清楚楚。复工复产的活力全国各地区扩展开来,上海、广东、浙江等地用电量攀升,电力数据勾勒出了全国经济的轮廓。

上海市快递企业有序生产(图片来自文汇网)

自2月10日起,上海企业陆续恢复生产。国网上海电力对全市10千伏及以上大工业和一般工商业企业用电大数据进行了深度采集和挖掘,结果显示,上海市各行业开工状态良好,受疫情、物资生产因素影响复产情况出现一定起伏,但总体呈现向好趋势。截至2月15日,上海市规模以上产业、第三产业复工情况整体良好,规模以上产业复工率为60.13%,第三产业复工率66.20%。

不仅上海,全国多个省份也利用电力指数对企业复产复工展开了多维度分析。

2月9日,浙江省19.37%的企业复工、企业生产水平已达到正常情况的31.47%。

浙江省2月9日各行业复工电力指数(图片来自国家电网)

2月15日,四川全省共监测10千伏及以上高压供电企业113128户,复工76253户,较前日增加1359户,复工率为67.4%,复产率为56.22%;分地区来看,四川省内阿坝、广元、攀枝花、自贡、凉山等市州复工企业超过了七成。

2月16日,广东省企业总体复工60%以上,医药制造业、化学纤维制造业、医疗仪器设备及器械制造以及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等电量恢复水平较高,特别是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复工一周用电量同比去年增长了15%。

2月18日,云南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复工率52%;昆明、玉溪、楚雄等11个州市复产面达50%以上。

截至目前,全国30个省份复工复产稳步推进,规上企业复工率超过四成,在北京等部分地区,各单位均已实现复工复产。

用电数据不会“说谎”,节节攀升的用电量,反映出企业生产经营秩序的恢复。经历了一个寒冬,虽是春寒料峭,但好在冰雪渐消,中国社会的每个细胞都憋足了劲头。一年刚开头,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