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解放军报

我们在战位报告丨走近导弹阵地上的士官“天团”,他们把导弹托举上天!

来源:中国军网 作者:孙智英 王旭 责任编辑:孙智英
2020-10-05 18:00:31

走近导弹阵地上的士官“天团”,他们把导弹托举上天!

■中国军网记者 孙智英 王旭 通讯员 李振华

今年5月,“八一勋章”获得者、“导弹兵王”王忠心光荣退休。拥有众多人生高光的王忠心在介绍自己时,却用了两个“普通”形容自己:“我是一名很普通很普通的兵。”

王忠心,这位“普通”的兵,34年如一日,带着一份忠心立起了闪亮的坐标。

5月15日,“八一勋章”获得者、一级军士长、“导弹兵王”王忠心光荣退休。李鸿林 摄

2015年1月21日,习主席亲临原第二炮兵某基地视察。统帅健步走进该基地军史馆时,看到王忠心的照片时高兴地说:“这个兵我认识!”

喜讯传到王忠心所在旅,每一名官兵都感到欢欣鼓舞。让王忠心久久不能平静的是,自己只是一名普通的基层士兵,时隔那么久,还能被统帅记在心上,看到照片就一眼认出来。这让他无比激动、备受鼓舞。王忠心是幸运的,他先后6次受到习主席亲切接见,这无上的荣耀,不仅让他深受鞭策,也传导出了巨大的动力。

王忠心说:“习主席的嘱托,既是对我的要求和期望,也是对我们广大官兵的重托和厚望,我们一定要努力,把技术练精,把任务完成好,决不让习主席失望……”

在火箭军某旅,受到这份鼓舞与鞭策的还有许多像王忠心一样铆在战位二三十载的高级士官。在王忠心所在部队,一批批优秀专业技术骨干正在茁壮成长,一个涵盖各个领域的高级士官群体已经涌现。

他们和王忠心一样“普通”,黝黑的脸,炯炯有神的目光,为导弹“把脉”的过硬本领,还有一腔赤诚的热爱。

他们从大山深处走来,穿上军装,又走进大山深处。铆在不同岗位上,站在每一个关键节点,与导弹事业的发展同频共振。他们是导弹阵地的“操作王”、是“排故王”、是“全能号手”……是阵地上最坚固的基石,托起导弹的一次次壮阔腾飞。

(一)

在国防部发布的《今日中国军队2017》宣传片中,测控技师安双彬作为全军唯一的高级士官“形象代言人”出现在画面上,传电缆、按电钮的训练场景让人印象深刻。

高级士官这么多,他凭什么能出现在用英文解说的双语宣传片中?

熟悉安双彬的人说他痴导弹、迷导弹,别人读起来枯燥无味、抽象难懂的专业原理书,他一读就到半夜一两点。专业集训时常有新号手向他提问,某个知识点在哪本几页他脱口而出,再生僻的原理和数据他也如数家珍;测控专业的电路图密密麻麻,连起来长达十几米,让很多高学历士兵也望而生畏,他却乐在其中;别人休假外出游玩,他休假却经常跑到距离单位千里之外的某军工厂,跟着老师傅看装备、读资料,为的是该旅导弹换型时能第一时间上手。

“眼睛里不仅要有装备,更要有战场。会操作不代表能打仗,懂技术更要懂战术。”这是有着28年兵龄的安双彬在一次经验交流会上传授的心得。

官兵展开训练。程凯飞 摄

一次对抗演习,蓝方运用多种侦察打击手段并进行强电磁干扰,红方行动几乎“透明”,装备受损、信号异常、人员负伤,可以说红方被蓝方全方位“吊打”。面对此种状况,大家以为红方不会有翻身的机会了,没想到,面对蓝方的压倒性态势,安双彬并没有表现出丝毫屈服。

在对抗一开始,安双彬就着手记录和总结每轮对抗中的情况和异常现象,逐渐摸清了蓝方的活动规律。所以才有了应对的办法,雾化降温、野战给养单元制造假热源让蓝方精确打击成了“无头苍蝇”,安置道路辅助器材使部队得以快速通过损毁路段、按时完成发射任务……

“见招拆招,这样打仗才有意思!”时任安双彬所在连连长秋文博提起那次对抗,言语中仍然满是自豪,“老安的这些战场思考经过连队的‘升华’,成了‘藏、骗、防’等独特战法。”

(二)

“王忠心老班长每次和我们谈心时,总是说我们一定要努力,把技术练精湛,把任务完成好,不辜负习主席的重托和厚望。所以,我把每一次训练都当作第一次,打仗的弦一秒也不能松。”宋庆林对参加号手集训的每个人这样说。

为了真正掌握迭代发展的导弹技术,12本学习笔记见证着老兵宋庆林27年的军旅人生。这个当年只有高中文化水平的士兵,经过无数个挑灯夜战,两次入读士官学校,通过自学考试考取本科学历,一次次打破自我成长的天花板,最终成为火箭军一级军士长,参加多次实弹发射任务,始终保持零差错纪录,在各种比武考核场上拿到第一的名次更是数不胜数。

作为该旅控制专业的佼佼者,旅里专门抽调宋庆林到综合排名靠后的六营进行传帮带,希望发挥他的酵母作用,培养出一批专业骨干。当年年终考核时,六营除控制专业外,其余参考专业排名依然落后。

“一个强不是强,人人硬才算硬。”导弹兵比拼的不是个人技能,而是百人同操一杆枪的团队作战能力。宋庆林主动向营长请缨,“专业我来带!”随后的日子里,宋庆林带着号手们铆进了专业教室和操作大棚,担当专业“总教头”,经常学习训练到深夜。 

前些年,旅接到了赴西北戈壁执行实弹发射的训练任务,在营营对抗中,六营拿到发射资格证。在数支发射单元随机抽点发射时,六营又抽到了“发射签”。当时,综合成绩排名靠后的六营行不行?排名靠前的营显得有些不服气,这么好的机会怎么就落在了六营的头上?面对艰巨而又光荣的任务,六营人放下思想包袱,全力迎战。不一会儿,末区传来捷报:导弹精准命中并摧毁靶标。

走下训练场的宋庆林并没有放轻松,他在学习笔记上认真记下训练中的每个细节,对每个细节可能引发的问题进行复盘思考。打仗的弦一秒也不能松,他和六营官兵放下沉甸甸的奖牌,走向下一个“战场”。

(三)

每当在旅史馆看到习主席亲切接见王忠心的照片,晋升高级士官不到一年的李鲁平就浑身充满了干劲。他说,为大国长剑保驾护航,使命如山。兴奋、激动之后,随之而来的是压力、责任。

在刚过去的8个月里,李鲁平给自己找到新的定位——高级士官方阵中的“小学生”。在连队,他是战士对标的量尺,但在高级士官群体中,他的晋级之路才刚刚开始。

刚晋升高级士官那一阵,他追着旅里兵龄25年以上的老班长问:高级士官“高”在哪里?老班长用实际行动回答了他的问题:那就是——高度忠诚,高度负责,高度奉献。

2019年,西北大漠,王忠心执行军旅生涯最后一次实弹发射任务。在操作室里,他把指挥任务交给了徒弟赵洋,一位31岁的年轻士官。当导弹飞天,尾焰划出最美的弧线,赵洋的嘴角向上扬起了45度。此刻,王忠心的嘴角也向上扬起了45度。

从列兵到一级军士长,王忠心34年间先后带出320余名优秀操作号手,其中60多人成为技术骨干。该旅之所以人才队伍从未出现断层情况,就是因为有着像王忠心一样的一茬茬官兵接续奋斗,为单位注入强劲发展动力,他们充分发挥着人才培养的酵母作用,使高级士官的人才方阵不断发展壮大。

先后2次面临进退走留的艰难抉择、3次经受提干未能如愿的考验,但王忠心始终把人生理想定格在献身战略导弹部队建设事业上,守得住理想,抵得住诱惑,经得住考验,始终矢志不渝听党话、坚定不移跟党走。

李鲁平知道,想成为和王忠心一样的高级士官,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他会用行动证明“我可以!我能行!”

从王忠心到安双彬、宋庆林,再到李鲁平,“高级士官”这个自带闪光特效的词语,成为他们人生最厚重的注脚。成千上万的节点、标号、技术参数、电路图……像灿烂的星光,照亮他们人生的星河。

没下错过一个指令,没按错过一个按钮,是他们在关键时刻敢于拍板的底气,更是他们要延续下去的精神血脉。他们的青春,不仅是个人成长的故事,也是大国重器发展的见证。他们与其他官兵一起,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中国导弹部队的第一次。

一批批优秀专业技术骨干正在茁壮成长。李鸿林 摄

在这绿色的导弹方阵,近千名像李鲁平、赵洋一样的年轻士官,接过前辈手中的接力棒,为大国长剑保驾护航。作为新时代革命军人,他们用成绩和行动书写自己的战位报告:时刻准备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