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解放军报

发生高原驻训和戍边一线的两则故事,带你感受真挚战友情

来源:中国军网-解放军报 作者:刘建伟 李庆桐 孙 晨 责任编辑:姬彩红
2021-01-14 06:58:50

生死相依 患难与共

——来自雪域高原的一组暖新闻

七人接力背,巡逻队护送晕厥战友

■解放军报记者 刘建伟 通讯员 孙 晨

隆冬时节,当陆军某旅通信连上等兵罗响再次来到海拔4900米的雪域高原某地域时,回想起那次与死神擦肩而过的经历,他心底涌起阵阵暖流——是战友们拼死相护,背着晕厥的他狂奔3公里,才将他救了回来。

一个多月前,罗响和战友们执行巡逻任务。山势陡峭,大家迎着凛冽寒风艰难前行。3个多小时后,队伍刚爬上山坡,罗响不小心踩上碎石,脚下一个踉跄,重重摔倒在地。战友们马上围拢过去,发现罗响脸色发青、双目紧闭、呼吸粗重,已不省人事……

“这里氧气稀薄,随时都有生命危险,赶紧送医院抢救!”巡逻队队长当机立断,决定将罗响火速送往附近医院。

别看只有3公里的路程,但在海拔4900米的高原,徒手行走已很艰难,何况还要背着一个人。就是在这样的环境里,7名战友接力背着罗响一路奔跑,以最快的速度赶赴医院。

由于送医及时,罗响被成功抢救过来。从昏迷中苏醒后,得知几位战友为了救自己,最后累得瘫倒在地,一两天吃不下饭,罗响热泪直流。他动情地说:“感谢战友们的救命之恩,我为自己身在这样的连队感到幸运、感到温暖!”

奔跑两公里,班长扛回救命氧气瓶

■解放军报记者 刘建伟 李庆桐

“要不是唐班长为我扛回救命氧气瓶,我真不知道还有没有机会给您写信!”元旦前夕,新疆阿里军分区某边防连上等兵刘配件,将一张士官扛着氧气瓶奔跑的照片,郑重放进了自己写给父亲的信里。虽然已经过去了一个多月,但班长唐雨尧奔跑两公里为他扛回氧气瓶的情景,仍然让他心潮难平。

去年底,班长唐雨尧带领全班执行巡逻任务。由于路途遥远,官兵随身携带的氧气袋已经用完。当他们巡逻到海拔5200多米的某陡峭山坡时,上等兵刘配件忽然脸色发白、大喘粗气,紧跟着一头栽倒在地。

“这是急性高原反应,你们赶紧抢救,我回去给他扛氧气瓶!”班长唐雨尧一边叮嘱战友们为刘配件进行心肺复苏,一边脱掉厚厚的棉衣,往一公里外的哨所奔跑。在海拔5200多米的雪域高原上奔跑,尽管唐雨尧军事素质过硬,可没跑多久他就感觉呼吸困难。但那头有战友等着氧气急救,到达哨所的他顾不上休息,扛起氧气瓶就往回跑。

看着吸上氧气的刘配件渐渐恢复正常,唐雨尧松了一口气。由于之前跑得太急,这一放松下来,他开始呕吐不止……

如今,班长唐雨尧奔跑两公里扛回救命氧气瓶的故事仍在全连流传。而这一幕被负责巡逻取证的战友录了下来,刘配件特意从中截取了班长扛着氧气瓶奔跑的瞬间。他在给父亲的信中说:“有这样以命相护的战友,有这样生死相依的战友情,就没有我们完成不了的任务!”

这就是战友

■刘建伟

两个相似的感人故事,一样真挚的战友深情!发生在雪域高原驻训和戍边一线的这两个小故事,让记者为当代军人真挚战友情感动的同时,更从中体会到了人民军队无坚不摧的强大力量。

这种力量,是我军在血与火、生与死的考验中形成的。战争年代,人民军队之所以能够成为一支屡建奇功、战无不胜的雄师劲旅,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坚持官兵一致、同甘共苦的光荣传统,由此形成了坚如磐石的内部团结和强大的凝聚力战斗力。

只有同甘共苦,才能深切体悟什么叫战友情深;只有共赴生死,才能更加明白什么叫以命相护。迈进新时代,我军面临的现实环境、担负的使命任务和部队兵员成分都发生了很大变化,但官兵同甘共苦、生死与共的光荣传统没有变、也不能丢。我们相信,有了这种亲如兄弟、情同手足的深厚战友情谊,人民军队一定能够焕发出一往无前、攻无不克的强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