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解放军报

西陲哨所,官兵体验“电气化”

来源:中国国防报 作者:晏良 邬军 责任编辑:于海洋
2021-02-19 15:29:05

西藏军区做好边防哨所接入国家电网“下篇文章”——

西陲哨所,官兵体验“电气化”

■中国国防报记者 晏 良 通讯员 邬 军

连通大电网后,昆木加哨所购置一批新电脑,方便官兵与亲人视频通话。晏 良摄

2月9日清晨,当第一缕阳光投向西藏军区最西端的昆木加哨所时,哨声遽然响起。中士王思成翻身而起,迅速整理内务,收起床上的电热毯。

电热毯,往年只是在温度低于-20℃时,拿来应急的“装备”,如今已经成为哨所的日常标配。

温暖从梦里延伸到现实:加湿器让房间变得温润,烤鞋器使足底保持干爽,散热片取代煤炉子,热水器赶走冰碴子……王思成笑着说:“昆木加再远也是大电网覆盖的地方,上级做好通电‘下篇文章’,让昆木加哨兵过上了现代化生活。”

昆木加哨所始建于1960年,紧靠阿里地区,离拉萨上千公里,被称为“西南第一前哨”。哨所海拔4960米,地处方圆数十公里的无人区,年平均气温不到5℃,最低-37℃,大雪封山期长达5个月。建哨以来,一茬茬哨所官兵经历了从点酥油灯到柴油机发电再到光伏发电等不同的照明时期。

悠悠数十载,各级致力解决西藏艰苦边远地区“无电、缺电、用电受限”等难题,电力天路逐渐向雪海云天延伸。去年12月,阿里联网工程正式宣布投运,长明电就此点亮“世界屋脊的屋脊”。昆木加哨所同步接入国家电网,正式结束了60年依靠自我发电、计划用电的历史。

喜讯之后还有更多的好事。西藏军区以阿里接通国家电网为契机,持续解决周边驻军用水、取暖、医疗、如厕等难题,把电力转化为战斗力。

2月8日,记者来到昆木加哨所时,碰见炊事班长刘阳带着战士们卸载年货。一卡车的食材,大家前前后后忙活了快1个小时。

“这么多食材怎么储存?难道有特大号的冰箱?”带着疑问,记者走进哨所炊事班,跟随战士循着厨房找了找,见到了专门储存主副食品的大冰箱。“这不快过年了嘛,连队就多送了一些给养。刚配发的冰箱不仅容量大,而且保鲜效果好。”刘阳高兴地说。

谈及哨所的饮食保障,服役10年的上士佘逊深有感触。他告诉记者,在没有通电之前,哨所的食材只能储存在地窖。有一年寒冬,雪一场接一场地下,把昆木加哨所围困成了一座孤岛,菜窖里的蔬菜冻得像石头,拿出来解冻后又化做一摊水迹。即便省吃俭用,还是没挺几天,最终也只剩下几箱罐头。“几天罐头吃下来,大家只觉得一阵阵反胃。”佘逊叹气道:“那时候不比现在,运输车辆上不来。”

如今这样的遭遇不再有。近年来,随着西藏军区加大对边防一线基础设施建设,昆木加哨所接通了国家电网,公路也修到了营区。

“现在跟以前大不相同了!”佘逊话锋一转,“如今巡逻有全地形履带式巡逻车,哨所菜谱日日有变化,电热毯等大功率电器可以正常使用,这一切都离不开国家的发展和党的关心!”

搭乘国家发展的快车,过上现代化生活的不只昆木加哨所。2月3日,记者走进海拔4700多米的“里孜戍边模范连”,结束巡逻归来的5名战士正在高压氧舱进行调养。“随着‘电力时代’的到来,上级配发的高压氧舱终于可以派上用场了。”军医樊岩指着高压氧舱说,“它的压力环境可以模拟海平面的标准,在密闭空间内氧气浓度可达到29%,能有效预防肺水肿等急性高原病,定期使用可以降低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打通一条线,带动一大片。”目睹国家电网“拐”进营区,某边防营营长余万红喜出望外。他介绍说,以前因为使用发电机电力不稳,边防监控系统时常断线,给观测侦察带来极大的困扰。现在不同了,观侦装备全时在线,现在可以全天候、全时段、全地域持续监控,第一时间发现和处置各类情况。余万红直言,大电网到来,犹如雪中送炭,官兵们终于可以玩转“十八般兵器”。

记者了解到,某边防团近日还开展了“军营好声音”评选。原来,随着“电力时代”的到来,为丰富官兵业余文化生活,上级配发了新式点歌机,连队又自主建成军营唱吧。

高效保障暖兵心,大电网带来的温暖直达每一名戍边官兵的心中。大家纷纷表示,接通国家电网后,驻防条件改善,官兵生活有了大变化,大家更有信心建功边疆、守好边防。

(《中国国防报》2021年2月19日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