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這十部饒先生相對具有代表性的論著,帶你走進一代通儒所構築的國學殿堂。
我們從書中讀到作者對大國軍魂的解析,響徹的是令人振奮的浩然正氣和強勁旋律。
戰爭從來不是單純的軍事問題,從某種意義上講,主要的不是軍事,而是經濟、政治、社會實力的綜合反映與比拼。
戍邊衛國,是中華詩詞中的重要組成部分。華夏民族代代傳承的面對外侮不屈的抗爭精神,以詩詞歌賦的形式固定在歷史長河中。
這凝結著革命先烈聲聲叮嚀、句句囑托的紅色家書何止萬鈞之重!它激勵著“後來人”繼承遺志、前赴後繼、艱苦奮斗。
本書涉及航母的發展歷程、航母組建、航母編隊以及作戰、航母的武器系統、針對航母的防御以及中國的航母戰略等內容。
“忠誠”是中華武脈的重要標志,“崇文”與“尚武”是中華武脈辯證統一的兩極,二者不可偏廢。以仁為本,以義興兵,以智取勝。
把戰場上的小勝,變成談判桌上的籌碼,令人不得不驚異于“北極熊”憨愚背後的機智與狡獪。
《大國軍魂》的作者們以對國家、民族與軍隊,對歷史、現實與未來負責的使命感和正義感,進行構思、選材與寫作。
古往今來,金戈鐵馬的宏闊悲壯,征戰衛國的慷慨激昂,鍛造了一代代威武軍人,也歷練了一代代詩人。
從1939年到1945年,從華沙到廣島,本書從一位美國海軍上校及其家人的角度,帶我們環視了幾乎全部的二戰戰役及重要事件。
本文精心挑選出十部饒先生相對具有代表性的論著加以介紹,以助讀者感受一代通儒所構築的國學殿堂。
本書通過詳實的細節回顧,憶人、記事、悟理、抒情。平淡之中,顯露作者誠正為人的不懈追求。
我們被選為改革開放後解放軍首批軍事留學生,成為300萬中國軍人中的幸運兒,也是歷史的幸運兒。
20余萬字留學日記、80余萬字課堂筆記,解密俄羅斯戰斗民族的軍事傳統、戰略思維和民族性格。
俄軍有專業的電子戰部隊,也有各兵種的電子戰分隊;有空中電子戰力量,也有地面和水上電子戰力量。
電磁空間已成為繼海陸空後的新熱點。武器系統的先進程度將越來越取決于其電子信息系統的先進程度。
俄軍歷經“新面貌”軍事改革之後有了脫胎換骨的變化,武裝力量與高超運籌遠超昔日。
在迫切的借鑒與探索中,俄羅斯產生了“格拉西莫夫戰術”等一系列理論成果,並在改革中得以體現。
日月經天,江河行地。每一段壯美的航程,都是歷史長河中刻下的深深印跡。此刻,讓我們吟起席慕蓉的那首詩︰“若不得不分離,也要好好地說聲再見,也要在心里存著感謝,感謝你給了我一份記憶。”
毛澤東是人民戰爭戰略之父,人民戰爭被人們譽為新的戰爭形式,毛澤東是把政治力量設想為反侵略戰爭關鍵要素的第一人,他認為反侵略戰爭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在通向最後勝利的道路上,有高潮也有低谷。
為何我軍近年來的征兵宣傳片能持續火爆?原因恐怕不僅在于構思新穎、視覺沖擊力強等因素,主要還在于其中透出的那股基于正能量價值觀的精氣神,在于那股歷經時代變遷而永不褪色的軍魂。
同樣的戰爭舞台,不同的戰略指導,就可以演出不同的戰爭活劇。孫子講“先知”,要求戰略指導具有很強的預知性和導向性。軍事戰略指導方針作為戰爭準備的總體籌劃,必須下好打贏戰爭的“先手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