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解放军报

红军翻越老山界,瑶民拿出仅有的一点米煮粥充饥

来源:中国军网-解放军报 作者:陆定一 责任编辑:刘秋丽
2020-12-22 08:27:15

1934年12月上旬,中央红军在湘江战役后沿湘桂边界继续西进,途中翻越了险峻异常的老山界。老山界是红军长征以来遇到的第一座高山。这里群峰高耸,悬崖峭壁,森林茂密,雾浓风大,气候瞬息万变,当地人视为畏途。本文生动记述了红军部队以惊人的勇气和毅力翻越老山界的全过程,部队打着火把爬山,在半山腰露天睡觉,下山后在溪边用脸盆、饭盒等煮东西吃,描写翔实鲜活,红军官兵迎难而上、敢于胜利的精神面貌跃然纸上。作者陆定一当时随中央纵队行动,负责做宣传等工作。途中,作者一路走一路写标语、贴标语,一边行军一边喊口号、演说做思想鼓动工作,同时还不时与老百姓攀谈交流,宣传介绍红军,切实发挥了宣言书、宣传队、播种机的作用。

部队渡过湘江后,听说要爬一个三十里高的瑶山,地图上叫越城岭,土名叫老山界。

下午才开始走,沿着山沟向上。前面不知为什么走不动,等了好久才走了几步,又要停下来等。队伍挤得紧紧的。站得倦了,就在路旁坐下来,等前面喊起“走走走!”再站起来走。满希望可以多走一段,但走不到几步,又要停下来。天色晚了,许多人烦得骂起来,叫起来。

肚子饿了,没有带干粮,我们偷了一个空,跑到前面去。

地势渐渐更加倾斜起来,我们已经超过了自己的纵队,跑到“红星”纵队(军委第一野战纵队的代名)的尾巴上。要“插”“红星”的“队”,是非常困难的。恰好在路旁转弯处,有一间房子,我们便决定进去歇一下。

这是一家瑶民,住着母子二人。儿子大概因为听到过队伍,照着习惯,跑到什么地方去躲起来了。

“大嫂,借你这里歇一歇脚。”

“请到里面来坐。”她带着一些惊惶的神情接待了我们。队伍还是极其迟慢地向前行动,我们便与瑶民攀谈起来。照我们一路上的经验,无论是谁,不论他开始怎样怕我们,只要我们对他说清楚了红军是什么,就无不转忧为喜,同我们亲热起来的。今天对瑶民,也要来试一试。

我们谈到红军,谈到苛捐杂税,谈到广西军阀禁止瑶民信仰自己的宗教,残杀瑶民,谈到她住在这里的情况,那女人哭起来了。

她说,她曾有过地,但是被汉人的统治者从自己的地上赶了出来,现在住到这荒山上,种人家的地,每年要交特别重的租。她说:“广西的苛捐杂税,对瑶民特别重,广西军阀特别欺侮瑶民。你们红军早些来就好了,我们就不会这样的苦了。”

她问我们饿了没有。这个问题提得正中下怀。她拿出仅有的一点米来,放在房中间用木头架成的一个灰堆——瑶民的灶上,煮粥吃。她道歉似的说,可惜没有米,也没有大锅,否则愿意多煮些给部队充饥。我们给她钱,她不要。恰好来了一个熟识的同志,带有米袋子,内有三天粮食。虽然明知前面粮食困难,我们还是把这整个的米袋子送给了她,她非常喜欢地接受了。

知道部队今天非夜行军不可,她的房子和篱笆是用枯竹编成的,生怕有些人会拆下当火把点。我们问了瑶民,知道前面还有竹林,就写了几条标语,用米汤贴在外面醒目处,要部队不准拆屋子篱笆做火把,可派人到前面竹林去准备火把。

粥,吃起来十分鲜甜,因为确是饿了。我们也拿碗盛给瑶民吃。打听前面的路程,知道前面有一个地方叫雷公岩,很陡!上山三十里,下山十五里,我们现在还没有到山脚下呢。

自己的队伍来了,我们烧了些水给大家吃干粮。一路前进,天墨黑才到山脚,果然有很多竹林。

满天是星光,火把也亮起来了。从山脚向上望,只见火把排成许多“之”字形,一直到天上与星光连接起来,分不出是火把的火光还是星火。这真是我平生未见的奇观!

大家都知道这座山是怎样的陡了,不由得浑身紧张,前后一齐喊起来:

“上去啊!”

“不要掉队啊!”

“不要落后做乌龟啊!”

一个人的喊声:

“我们上天了!”

大家听了笑得哈哈的,在“之字拐”的路上一步步上去。向上看,火把在头顶上一点点排到天空;向下看,简直是绝壁,火把照着人们的脸,就在脚底下。

走了半天,忽然前面又走不动了。传来的话说,前面有一段路,在峭壁上,马爬不上去。又等了一点多钟的光景,传下命令来,就在这里睡觉,明天一早登山。

就在这里睡觉,怎么行呢?路只有二尺宽,半夜里身体一个转侧不就跌下去了么?而且路上的石头又是非常的不平,睡一晚准会痛死人。

但这是没有办法的,只得裹了一条毡,横着心睡下来。因为实在疲倦,竟酣然入梦了。半夜里,忽然醒来,才觉得寒气凛冽,砭入肌骨,浑身打着战,把毡子卷得更紧些,把身子蜷曲起来,还是睡不着。天上闪烁的星光,好像黑色幕上缀的宝石,它与我是这样地接近啊!黑的山峰,像巨人一样,矗立在面前;在四围,又把这个山谷包围得像一口井。上面和下面,有几堆火没熄;冷醒了的同志们正围着火堆幽幽地谈话。除此以外,就是静寂,静寂得使我们的耳朵里有嘈杂的、极远的又是极近的、极洪大的又是极细切的、不可捉摸的声响。像春蚕在咀嚼桑叶,像马在平原奔驰,像山泉在呜咽,像波涛在澎湃。不知什么时候又睡着了。

黎明的时候被人推醒,说是准备出发。山下有人送饭上来,不管三七二十一,“抢”了一碗来吃。

又传下命令来,要队伍今天无论如何越过这座山,因为山很难走,一路上须进行鼓动,督促前进。于是我们几个人又停下来,立即写标语,分配人到山上山下各段去喊口号、演说,帮助病员和运输员,以便今天把这笨重的“红章”纵队(军委第二野战纵队的代名)运过山去。忙了一会儿,再向前进。

走了不远,看见昨夜所说的雷公岩,果然是峭壁上的路,陡极了,几乎是九十度的垂直的石梯,只有尺多宽。旁边就是悬崖,虽不是很深,但也是怕人的。崖下已经聚集着很多的马匹,都是昨晚不能过去,要等今天全纵队过完了才过去。有几匹马曾从崖上跌下去,脚骨都断了。

很小心地过了这个石梯,上面的路虽然还很陡,但并不陡得那么厉害了。我一路走,一路检查标语,慢慢地掉队,顺带地做些鼓动工作。

爬完了这很陡的山,到了平梁。我以为三十里的山就是那么一点。恰巧来了一瑶民,坐下谈谈,知道还差得远,还有二十多里很陡的山。

昨天的晚饭,今天的早饭,都没有吃饱。肚子很饿,气力不佳,但必须贾余勇前进。一路上,看见以前送上去的标语已经用完,就边写边贴边走。疲劳得走不动的时候,就索性在地上躺一会儿。

快要到山顶,我已经落得很后了。许多运输员都走上了前头,余下的是医院和掩护部队。

医院里的同志真是辛苦,因为山陡,病员伤员都要下了担架走,旁边有人搀扶着。在医院中工作的女同志,英勇得很,她们边走边慰问和帮助病员,一点也看不出疲倦。极目向来路望去,那些小山都成了矮子。机关枪声音很密,大概在我们昨天出发的地方,五、八军团正与敌人开火。远远的还听见飞机的叹息,大概在叹自己的命运,为什么不到抗日的战线上去显显身手呢!

到了山顶,已是下午两点多钟。我忽然想起,将来要在这里立个纪念碑,写着某年某月某日,红军北上抗日,路过此处。我大大地透了一口气,坐在山顶上休息一会儿。回头看看队伍,没过山的,所余已经无几。今天我们已有保证越过此山。我们完成了任务,把一个坚强的意志满足灌输到整个纵队每个人心中,饥饿、疲劳甚至伤病的痛苦都被这个意志所克服,老山界被我们这样笨重的队伍战胜了。

下山十五里,亦是很倾斜的。我们一口气跑下去,跑得真快。路上有几处景致极好,浓密的树林中间,清泉涌出像银子似的流下山去,清可见底。如果在此筑舍避暑,是再好也没有的了。在每条溪流的旁边,有很多战士,用脸盆、饭盒子、口杯煮稀饭吃。他们已经很饿了。我们虽然也是很饿,但仍一气跑下山去,一直到宿营地。

老山界是我们长征中所过的第一座难走的山。这个山使部队中开始发生了一种习气,那就是用脸盆、饭盒子、口杯煮饭煮东西吃。这种习气直到很久以后才革除掉。

但是比起雪山草地来,老山界的困难就变得不在话下了。

陆定一 出生于1906年,江苏无锡人。文中身份为中央军委第2纵队政治部宣传干事。新中国成立后历任中共中央宣传部部长,国务院副总理,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兼文化部部长,全国政协副主席。1996年逝世。